• 98阅读
  • 0回复

马克思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3-11
第4版()
专栏:

马克思颂
黄炎培
1957年3月修改本
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于德国,1883年3月14日病殁于英国。
我在1936年得读马克思传三大册,以后熟读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四年以前,奋勇地读马克思“资本论”,但仅得读完第一卷。激起我内心的敬仰。曾经写一首诗来纪念马克思。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依着社会规律性的发展,按着中国特定的条件,采用和平改造方法,向着社会主义大道而前进!前进!在此时间,我把这首诗重加修改,公开求教。
有人问马克思主义是不是可以批评?毛泽东主席答:马克思主义是不怕批评的。如被批评倒了,就说明不是真理了。
(一)伦敦市,
市中心的西偏,学校区,
来来往往的是青年,中古式的大厦,
多么庄严!
是图书馆,是博物院图书馆,
题着什么名?不列颠。(全名是“不列颠博物院图书馆”。)
进了门,
取得了领书签,一人,黑脸、美髯,
埋着头在翻检,
在抄写,
不断地在书堆里钻研,
这样,一天,又一天,
一年,又一年,
十年,还不止十年,踏的地为他而凹,
坐的椅为他而穿,是在十九世纪——
五十、六十年代之间。
(二)好繁荣的工厂,
浑浊的空气,
轰隆轰隆的声响,
上工,
放工,
一大群放,
又一大群上。
怎么?
十岁童工也有,
六岁的也有,连四岁的,都叫他们站在做工椅
上,不满十小时不放。这般小的孩子们,
那里撑得住呢?
太不人道了!
太不人道了!
天天还把鸦片来喂,
喂成小猴子一样,
简直不让他们成长。荒唐!
说不完的荒唐,
人们在愤怒,在顿足,
老板们在狂欢,在鼓掌,一人,黑脸、美髯,
看得明明白白了、
一齐写在他的书上。
(三)到底是一现的昙花,
一会儿繁荣,
一会儿雕谢,总跳不出周期性的变化。
为的是什么?它们都靠着剥削工人们的剩余劳动
来发家,
只知有我,
不许有你,
更那许有他。一会儿,
它们感到危机!
大危机!
问题在无法使市场更多、更大。飞!飞!
尽管飞着殖民主义者的战斗机,奔!奔!
尽管奔着帝国主义者的坦克车,
无奈市场和生产力间的矛盾,前者数学级数的增加,
无法配合后者几何级数的增加。
当然,主要还是被剥削的劳动大
众在高速度贫困化。
当!
丧钟在响,
当!当!
是那家?资本家。
(四)生产资料国有,
消灭财产私有,
第一声这样高喊,
请读“共产党宣言”。“让那些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
面前发抖吧!
无产者只失却了颈上的锁链。”“各尽所能,
各取所需,”
还不够理想么!这是共产主义社会优越性的表现。
第一步:
“各尽所能,
按劳取酬。”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生活特点。
先后给天才者发见。全国集体化农业实现了,
资本主义经济成分被消灭了,这是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五)世界性的社会主义在发展,
高潮的涌现,
波沫的四溅,从东欧到亚洲,
从莫斯科到北京,从二十世纪一十年代,
到四十、五十年代,从发展中演变,
新民主主义出现了。
由此而来的,民族统一战线,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谁跟着社会规律性的发展,
正确地配合着它特定的条件?
都让人们严格地考验。掌握着原则性,
适应着特殊性,
这是不是马克思主义呢?
谁说不是?“不同的国家,
不同的办法”,
早明明白白地写上了共产党
宣言。
真理都在眼前,
是谁发见最先?让千千万万人,
千千万万家,信仰他,
纪念他,
敬礼他,
人人心里头,
家家壁上头,一人,黑脸、美髯。
到今年,他离开了世界74周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