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对于领导者的识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3-12
第8版()
专栏:

对于领导者的识别
万松
党的八次代表大会教导我们要提高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觉悟水平,善于识别正确的意见和错误的意见,善于识别好的领导者和坏的领导者,这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通常,我们对每个领导者的这样和那样的看法是不少的,但要真正识别领导者的好坏,却是一件难事。我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不高。但是,有一条经历,却是值得谈一谈的。
多年前,我曾经在一个机关里工作。我们的“顶头上司”是一个很老的干部;他很热情,对下级不摆架子,话说得很多,很亲切。下级在他面前,可以无话不谈,也可以诉苦,可以提出关于工作条件的要求,如补充干部啦,追加经费啦……等等;甚至于个人生活方面的要求。这位领导者,对于下级的诉苦,总是同情的;对于条件的要求,也总是慷慨地说:“可以想想办法看”,有时还满口答应解决。因此,下级从他那里谈话出来的时候,心里总是充满了安慰和希望。然而,关于条件,后来他的答复,十有七、八,总是诚恳地说:“我想过办法了,但是目前总的情况很困难,一时难以解决;以后再看罢。”我们知道,他实在是积极想了办法的,的确是总的情况不允许。我们的希望是落空了,但心里还是温暖的。由于这位领导者的热情和诚恳,我们很喜欢他,认为他是很好的一个领导者;我们不觉得他有什么缺点。
另一个负更高责任的领导者的作风,恰恰相反。他很严肃,严肃到使人觉得有点冷;我们去同他谈话,他听的时间多,自己说得少;他对于我们所说的,有的表示同意,但补充一些,有的不置可否,有的寻根究底,有的则提出批评。这样,就使得我们对他说话必须十分谨慎,要经过准备,有系统,有分寸,不敢随便。特别是,诉苦诉多了,他要大加批评;对于工作条件的要求,他拒绝的多,允许的少;但一经允许,不久就给实现。
我们觉得,这位领导者有好处,严肃认真,言而有信。但比起前面所说的那一位来,我们总是觉得他太冷,对下级不够关心。
对于这两位,我们都很尊重,但要说喜欢,那么是在前一位。
然而,在经历了一回事情之后,我的认识起了变化了。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回,我拟了一个新的工作计划,并提出了保证这计划实现所需的条件。我把计划先送给那位“顶头上司”,他看了认为计划很好,条件也全可批准,只要那位负更高责任的同志同意。过了一个星期,负更高责任的同志找我去谈话,在对计划提出好些问题让我解答以后,他说:“这事我们没有经验,计划暂不批准;但你们可以去试试看;所提条件,给你某些某些”,打了一个对折。我很有点泄气,但不敢争,只好凭着所给的条件,试着做起来。困难自然很多,但靠了共同参加这工作的同志们的努力,总算试出一点眉目来了。过了三个月,那位负更高责任的同志要我们开一个会,把试行计划的结果总结一下;他和我们的“顶头上司”都来参加。在听了我们的总结汇报以后,他肯定了成绩,也批评了缺点。“顶头上司”则大大地给了我们一番鼓舞。过了三天,忽然原来的计划被正式批准了,经费也按原预算照给,干部还比我们原来所要求的多了两个。这在我们,实在是喜出望外。在那个会议上,我们是并没有提出批准原方案的要求的,因为,在三个月的工作中,我们已经觉得那个打了对折的工作条件,是可以勉强支持工作的。
经过这回事,又分析了其他许多事情,我对于那位负更高责任的领导者,觉得非常可爱起来。我认为他的作风,有很好的东西在里面;首先是实事求是,还有是处理问题的原则性和主动精神。他不把工作条件看成是安慰干部的东西;也不把它看成是可以讨价还价的事情,不该给,诉苦也不给,闹也不给,还要批评;该给,不待下级提出要求就给。他不同于个别的装腔作势、冷淡刻薄的官僚主义者。
对他的认识一变化,同时对那“顶头上司”的看法也有所不同了。自然,我觉得“顶头上司”还是一位好的领导者,但他犯了一个毛病,就是老子所说的“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他对干部的热情有余,但对全面情况的了解研究却是不足的,所以常常开“空头支票”。他这种作风,只能给干部以安慰,但对于干部的教育意义是很少的。不过,他是诚恳的,不同于个别假意敷衍、骗取干部的好感的官僚主义者。如果,要说他的作风里面也有点官僚主义,那么,也许就是有些人们说的“诚诚恳恳的官僚主义”罢。
在整风中,我们对于领导者,又要进行一番识别了。我们常常记得孔子的格言,识别人要“听其言而观其行”。但同样的听和观,由于觉悟水平的不同,标准的不同,各人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例如,我们自己要要求于领导者的倘若只是热情和慷慨,对“空头支票”虽然屡次失望而又不断寄托希望,那么,我们始终会觉得那位“顶头上司”是特别地好的。而这样,我们自己就陷入主观片面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