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电脑和人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3-13
第8版()
专栏:

电脑和人脑
彭伯通
有些人看来,掌握政策原则实在是十分容易的事情。没有明白规定的事情不去做,规定中没有列举的办法不采取,“人民日报”社论中没有提到的道理不谈,做的和说的有根有据,四平八稳,方针政策就可“贯彻”。自己这样做,也要别人这样做;在行政工作中这样做,对于学术研究也这样做。以此自负,也用以衡人。
“中学生”1956年第七期刊载了一篇科学幻想故事“电脑”。一个电机工程师的孩子一向没头没脑,他的爸爸做了一个电脑套在他的头上。这孩子于是“聪明”起来,学校功课大有“起色”。他能借助电脑全部记住老师讲过的话,老师问他什么,他对答如流。但是他应试地理交了白卷,因为老师只讲过从满洲里到广州沿铁路的大城市,而考试题目却是“从广州乘火车到满洲里,要经过哪些大城市?”
把这科学幻想故事用作教条主义者注脚,实在恰当不过。教条主义者也许老早就希望科学家发明电脑一类的东西把自己“机械化”起来,别人只需一劳,自己就可永逸了。因而,这个科学幻想故事未免使这些人遗憾,就是真的有了电脑,不用脑筋的孩子在考试中仍未能免于交白卷。
这也不要紧,交白卷不过是假设的事情。现实存在的,有电子计算机,已经能够代替人一部分简单的思维,还在不断加以改进。有朝一日,总可完全代替人的思维吧?不愿多动脑筋的人,大可免于思维之苦了。可惜有一个问题永远不能解决:人不动脑筋,电子计算机又从何而来?既然电子计算机是人的思维的结果,电子计算机又如何能够代替人的思维?不管机器进步到什么程度,毕竟不能代替人的思维,否则,人实在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是以之制定国家方针政策,还须结合具体情况。正确的方针政策能够保证国家胜利地向伟大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前进,但是贯彻方针政策,必须经过各项工作。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词句不能直接代替方针政策,方针政策也不能直接代替各项工作。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理解方针政策,根据方针政策进行各项工作,都需要人的劳动、人的思维。决不会有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和贯彻各项方针政策的电脑或电子计算机。
教条主义者不是不能思维(能思维是人的特征),而是不愿思维,应该认识认识人的思维的伟大作用,不要吝惜,把脑筋开动起来,必有奇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