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象的墓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3-13
第8版()
专栏:

象的墓场
谭邦杰
跋涉了千山万水,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有一日,在大森林中迷了途的探险家来到这样一处地方:隐藏在原始大森林后面的是亘古未曾有过人迹的幽谷。探险家拖着疲劳不堪的身体爬上谷巅,想找块地方休息休息。天色已暗,四野万籁俱寂,明月慢慢升过了山头。突然间,月光照亮了幽谷,坐在巉崖上的探险家忽地望见下面谷中,有无数的象牙和巨骨堆积如山,在清澈如水的光华下发出白森森的光辉。一切如处梦境,他所日夜梦想的“象的墓场”,而今居然出现在眼前。探险家不禁大喊一声:“我找到了!”
找到了?是真的吗?
自古以来,不知曾有多少探险家、旅行家、狩猎家或是其他的什么家,怀抱着同样的奢望,踏遍非洲和东南亚的森林原野,梦想有朝一日会成为“象的墓场”的第一个发现者,于是立成巨富,名扬四海。可是几百年过去了,有谁真地成为发现者了呢?一个也没有。
也许这个传说太富于引诱力了,我在2月1日出版的“新观察”里看到有一篇文章,谈到在西双版纳的民间也有相似的传说。无论如何,这是令人很感觉兴趣的,由此可见,凡是产象的地区,不论中外,差不多总有这类传说。而且父传子,子传孙,累代地传下来,可是谁也没亲眼看见过。
据传说说,大象到了老年,能自知末日之将临。而由于象族也有一块“公墓”,所以不论它离开这里多么远,也一定要赶回去,好死在那里。千百年来,那里的象牙、象骨自然堆积如山,而谁要发现了它,自然也不亚于故事中发现了金矿的人那么幸运。
可惜传说又添上这么几句:“象的墓场”位置在任何人也找不到的地方,只有将死的老象才能找到;而且,万一有人无意中走近,也会有“象的精灵”或山妖、异兽之类出来阻拦。这样一来,既增添了许多神秘气氛,也为找不着那块地方做了注解。
其实无论怎样讲,也是难以自圆其说的。可能传说是美丽的,但是在科学的面前就失去了说服力。精灵或山妖之类固属无稽,难道大象比人更聪明?它能找到的地方,人就找不到?即使说在非洲大陆的腹地还有极少数尚未印上人类足迹的地方,可是在印度、缅甸、马来亚等等人口密的地方如何呢?在东非、南非的靠近海岸的地区如何呢?千百年来,这些地方的“象的墓场”靠什么障眼术维持存在呢?如果仔细想想,自不难看穿了传说的虚构性。
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疑问,例如:为什么人们极少发现死象的大牙呢?为什么连象的尸体也很少见呢?
现在让我试图解答一下。
熟悉象群生活的人们大都知道,象群的活动力很强,平日经常移动数十里以至百余里。这是因为它们的食量特别大(每一只每天约需嫩枝、幼芽、鲜草等五、六百斤),任何丛林草原也供不起一大群象长期的消耗。牡象年纪老了,追随渐感吃力,又因脾气越来越古怪,在群中难以相处,以致和象群渐渐疏远,终有一日完全脱离(也可能是被赶走的)。各地传说,都说老象独自去死,这种观察还是正确的,因为象在晚年总是孤独度日的。
孤独的老象既走不了远路,身体日趋衰弱,故只好找那草最深、林最密、离人烟最远的僻静地方去藏身。这样的地方多半是离河边不远的低地,以便于取食和饮水。有一天,它的末日终于来到。也许死于一场热带的大暴雨中,也许死于河水泛滥中,这样,它的尸骨就被洪水冲散,或者沉陷在泥沙里。即使没有这样沉陷,热带也有着成群的各种腐食者(鬣狗、豺、秃鹫等),用不了一两天就会把那残骸打扫干净。甚至连它的骨骼和大牙也难免受到光顾,因为热带有很多豪猪(俗名箭猪),专门要啮食这样的物体。
是否会有不被啃啮的象牙留下来呢?也可能有。但是古生物学家们都会告诉你:在热带地区是很难找到多少化石材料的。那里的气候这样热,雨量这样多,土壤那样潮湿,腐蚀作用这样大,就是象牙也不能长期不坏,更不用说在土里慢慢长大起来了(一种违反常识的说法)!须知这里比不得西伯利亚。人们在西伯利亚的“天然冷藏库”里找出来的猛犸(古代巨象)不但骨和牙完整,甚至连肉和毛都还没坏,而它的被“冷藏”的期限竟已不止万年了!但是猛犸有没有固定的“墓场”呢?也没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