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关于橡胶工业原料问题 陈嘉庚副主席发言:建议采用厚薄绉胶以节省外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3-15
第2版()
专栏:

关于橡胶工业原料问题
陈嘉庚副主席发言:建议采用厚薄绉胶以节省外汇
前日我在最高国务会议讲化学工业部、和上海制胶厂化验橡胶事,为时间关系不能多说,兹补述如下:
一、现世纪为橡胶时代,人类物质进步与橡胶分不开的。十九世纪时印尼森林内有天然胶橡,土人常组织小队,预备干粮携带武器前往取胶。寻到山林深处遇有成长胶橡即砍倒,任胶液流地上,及粮将尽,沿途收取地上凝胶到城市售于华侨。再转新加坡侨商修整,每块重二三斤,色系紫红售于洋商转运欧洲,每百斤价七八百元,年产量不及万吨,许时汽车尚未发明,多用以包海底电线,故销路不广。
二、十九世纪末南美巴拿马山内产有现用这种橡胶,村民取其种子种于近处,成长后取胶有利,政府又鼓励人民栽种,并禁止种子出口。后英人设法购得种子三百粒,分种于锡兰马来亚新加坡各一百粒。十年间成长畅茂,胶量丰富,但当地政府不甚鼓励居民栽种,华侨虽有经营,每园多不及百亩,距今五十余年始制有汽车。有农业专家英人来游新加坡,告华侨林文庆以橡胶此后用途甚大,英商人将组织公司在新加坡辟置胶园。每园面积至少须一千英亩(每英亩等于华亩六亩六),劝林君招股经营定有厚利,林君乃招马六甲埠侨生陈齐贤向当地政府请山地五千亩。经营五年前后种植二千亩,投资不上二十万元,即转售英商某公司二百万元。新马华侨闻风继起,竞争种植,土人英人亦有栽种,每年增种面积不下十余万亩。故此种胶称巴拿马胶之由来也。
三、1918年世界大战后胶价跌落,英殖民地政府限制各胶园减少生产,胶价立即回复。荷印政府下令居民各住地尽量种胶违者科罚。由是印尼橡胶多散植于乡村,加以交通不便,不能集体合作,无辗机烟房之设备以制烟片。各家只用木具或玻璃瓶辗去胶中水分,每片长约二尺,阔尺余,厚二寸不等,尚含有一成左右水分,名为湿片。华侨贩客到门收购,用藤结缚成捆,经十多日运到城市,如转运新加坡又加多少日。在途经风日吹晒,表面色泽变为黄褐等色,剖开则原色尚存,入厂后经工人依色泽分别入钢机轮绞数十分钟,每分钟百数十轮转,并经长流水不停漂洗(无水难绞)。在搬运中设有染些沙秽,已被辗粉碎漂洗净尽。至须翻绞许久,为使各片熔化色泽纯一,制成后每条阔一尺余,厚三四分,长二十左右尺,重十余二十斤,吊在热汽房,经三十左右日夜乃能干,是为厚绉胶。此等原料湿片马来亚初时亦有,后均改制烟片。
四、另有一种叫薄绉胶,是各胶园所必有的产物,其原料为胶丝与胶丸。胶丝系从胶橡割口揭起所凝结的胶乳。胶丸系胶乳集中经铜丝网过滤,漏不下等胶用手掬成丸。出售时已无水气,此两种约占胶产量十分之一强。由贩商收集售给胶厂,制成薄绉,其制法与厚胶绉同样。但每条重仅四五斤,分三四种色泽不一。有特制斑纹名毛刀绉。前我经营厚薄绉胶售寄欧美三十余年,有时赔还不对号数多少款,绝未有赔还所谓沙粒与杂质一文钱。至赔还例系该处专门公司的证据。
五、本人前在新加坡营胶品厂,制轮胎靴鞋、衣帽医具及其他用品许多种,或告我应仿外国专制三两种较易精工,此点我非不知,但用意在于推广生产各种品经验,不专以营利为目的。念及日本小国,尚有胶制品厂四百余所,而我国则寂寂无闻,故我厂产品采取多样化,要起示范作用。化学实验室设备周全,成品制法不守秘密,公开于职员。那时厚薄绉胶虽较廉于烟片,不似近年之多,在我经营十余年间工人常数千,所用橡胶厚薄绉占九成余,烟片采用甚少,除车内胎及细软品有用烟片,其他从未有用也。
六、1950年,黄炎培兼部长召集全国四百余胶厂会议,邀我报告南洋橡胶情况。我提起不采用厚薄绉胶之损失,其时每月用胶四千余吨,不久禁运发生,我此议不复重提,去年夏新加坡马来亚取消禁运。我即致函周总理及全国人代会常委会,详尽申说不用厚薄绉胶之损失。且引新加坡胶价元月至四月,绉胶比烟片每吨平均可廉宜三百元。并告人造胶日增,烟片胶价必更贵,现用胶数量较前增加不少,如仍不采用绉胶,于外汇必更多损失。至下半年烟片比绉胶每吨竟加价至四百余元。
七、去年10月我为成立全国侨联事来京,适新马工商贸易考察团在京相会,云成交橡胶烟片七千吨,绉胶谓不合用无肯购云云。我甚不解自三个月前向政府及人代会两机关建议,何乃毫无效果,适上海公私合营中南胶厂股东兼经理庄怡生来京参加侨联会议,告以政府不用绉胶之损失。我拟致函新加坡寄厚薄绉胶多少劳贵厂化验,庄君甚表赞同,但他须先征上海第二轻工业局周局长同意,即同车至上海会见周局长赞成,我即驰函新加坡两家胶业公司,各配运厚薄绉胶多少,交上海中南橡胶厂化验。
八、12月中旬我接全国人代会来函,内夹化学工业部对我建议的反映如下:(1)绉片强力低;(2)磨耗大;(3)含杂质较多,特别是沙粒较多;(4)定申强力低;(5)色暗乏美观,成品恐难出售,须请商部考虑;(6)不适合用于轮胎生产。据此则绉胶之不合采用似无疑义。但所不解者,如果绉胶不合用,我前十余年制胶品经验免说,但就欧美而言,何以彼邦自有绉胶至今四五十年,由每年销量数万吨增至数十万吨。非用于制轮胎和其他成品将作何用,更以实例证之,如新加坡牙笼桥头一厂,系美国有名轮胎公司“排那实敦”所设。专制厚薄绉胶运往彼国自用,非如商家贩售者。
九、胶制品所用之原料,除布线及车内胎多用胶外,其他40%左右为橡胶,60%左右为白土及各药料约各半数。设使绉胶果含有千百分之一的沙粉或杂质粉,于各成品何碍,至云色暗难售更觉无谓,如车内胎多红色,其他胶品各色都有,漆至黑何能使之红白及各色,盖在配合何色颜料为主,非全靠其本色,若最次之绉胶要与烟片同样须加四五斤,然可以增加成品之体积来补,事实非尽牺牲也。
十、世界目今用胶有三种,天然胶二种,每年约二百万吨,人造胶一种约一百多万吨,天然胶之二种烟片占一百三四十万吨,绉胶六七十万吨,胶质优劣以烟片为最佳,绉胶次之,人造胶为下,绉胶可以单用,如较次者每百斤加用四五斤,其功能即与烟片同。人造胶不可单用,必须与烟片胶混合乃可制造物品。十余年来人造胶出产激增,故烟片胶销路愈广,价值愈升,我国既无人造胶,又不用绉胶,专采昂贵的烟片胶为各制品原料,持与世界有人造胶竞争烟片胶,难免愈来损失愈大矣。
十一、新加坡益和南益两胶业公司,得我函告即于去年12月各配运厚薄绉胶四种于上海中南胶厂。即由周局长同庄君分交上海大中华、正泰、联一及其他并中南共八厂化验研究。经分段细详实验多次,每次验后集会讨论,在化学性质与物理功能,前后历六十日,所得结果除两次报告均佳唯第三次未到耳。
十二、我以为负责橡胶制造化学家,不但只知胶质性能得优劣,还要知各种胶价的贵贱,与制品有关切用料,就中价格变化尤以胶价为最。乃核算分配得质量不差,成本减轻的功效,现我国各胶厂非属国营即属公私合营,出品售价由国营商业机关核定,无私商的竞争,成本虽高专利仍操在我。因此一般工业追求质量,或不惜工本损失转嫁于民众,然民众损失终归于政府。如球布胶鞋每双售六七元,设有人竞售可减半数,这仅就国内范围来说,若就国际市场而论不能与人竞争,则以不知物价,甚至不知世界公用较廉之原料。
十三、南洋厚薄绉胶厂,新加坡约占40%,马来亚、印尼、泰国约占60%,解放后未闻新加坡有运厚薄绉胶到我国,至于马印泰胶厂,新加坡益和南益两公司占十之八九,亦未闻有运厚薄绉胶来我国,此次化学工业部反映我证明绉胶不合用,究竟是厚或是薄,何处何年何月运来,是已经制品失败,抑或经许多厂或仅少数人在厂外化验而已。
化学工业部认厚薄绉胶不合用,为含有沙杂质,此所谓因噎而废食,盖制胶品的原料,除橡胶约占四成外,其他六成大部分白土与杂物,而上海等厂认为化验可合用,彼此见解不同,然合用与不合用,关系得失外汇甚巨,每月多至数百万元,既不信任南洋每年出产厚薄绉胶销售欧美数十万吨,几都为华侨所经营,又何不先去购来厚薄绉胶多少,交各厂制成用品,作实用实验,而但凭化学家之判断,未免过于轻率,兹如政府同意为实制实物实验,我愿自备外汇三万元,向新加坡购厚薄绉胶十六吨,交上海各名厂制造最通销用品,以十吨制大小汽车轮胎千个,以三吨制人力车胎四五千个,以三吨制鞋一万余双,成品后(除汽车胎待一个月)实用二个月,成功与失败即可立见也。
十四、周总理去年在全国政协第二次会议时,特别召集常务委员会,宣告全国政协系协商性质,今为广征意见,要与国务院及全国代表会提案,同一重视。合参研究慎重考虑,对所提议实行与否,抑如何处理必须逐一切实答复。倘有未满意者,尽可来函解释,决不辜负建议者雅意云云。
周总理如此伟大虚怀,重视群众意见,集思广益,从善如流的深意,使我铭感难忘。故敢冒昧陈述如上。至于全国人代常务会对诸负责部门的反应,我还希望他们考查批判,给予正确的指示。(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