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为祖国日益繁荣而自豪 李俊龙谈视察观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3-15
第4版()
专栏:

为祖国日益繁荣而自豪
李俊龙谈视察观感
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深刻地分析了我国目前的两类矛盾,并教导我们如何区别和处理这两类矛盾。周恩来总理访问十一国的报告,极为生动地说明了一年来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发展,指出:社会主义国家在团结一致反对帝国主义制造颠复阴谋和侵略战争的反击中所取得的伟大胜利;民族主义国家在反对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和保卫世界和平的斗争中的共同愿望;并指出:“美国政府这种不断制造紧张局势以便进行扩张和侵略的政策,不仅受到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坚决反对,而且也不可避免地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化”。去年一年,是在世界范围内革命与反革命的阶级斗争最激烈最尖锐的一年,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决定胜利的一年,如果我们从国际政治生活和国内政治生活的现实情况中去体会这两个报告,我们将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分别组织对这两个报告的深刻学习。
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气象
从政协第二次全体会议以来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曾经两次参加视察工作,去年5月中旬至7月初,我和其他委员、代表视察了陕西、甘肃两省的工作。去年11月下旬至今年1月上旬,我和其他十七位委员、代表视察了广东省的工作。两次视察,均着重的看了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计在甘肃省看了三个高等院校和一个科学分院筹备机构;在陕西省看了五个高等院校;在广东省看了六个高等院校,十六个中等学校和九个小学。在甘肃又曾远至玉门油矿视察,并看了某地铜矿和刘家峡水库的工程;在陕西曾访问了革命圣地延安,并看了东方红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广东曾视察湛江港和海南岛。一年之内,我从祖国的西北到祖国的海南,到处看见一种史无前例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潮,到处呈现一种欣欣向荣的蓬勃气象,工人、农民在各个生产战线上紧张地工作,为建设祖国和创造自己幸福的生活而愉快地劳动。知识分子和科学技术工作者热烈响应党和政府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出现了一种新的学术研究的风气。这一切,使我深刻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深信我们伟大的祖国一定能够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建设成为一个繁荣、富强、幸福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在视察中我们看到了各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绩,也看到了各方面在进步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新的问题或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缺点,我们均及时就地向有关方面反映,并向人大和政协常委会提出了报告,到这次会议开幕之前,我已经接到常委会转来有关部门关于处理我们上半年视察报告中建议的答复十件,凡是能够解决的问题各方面均已经或正在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不能办的也有所交代,我对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表示满意,同时也说明我们的视察制度是一个良好的制度。
去年下半年在广东的视察,我们比较注意大、中、小学的教育工作,已经提出了报告,并在座谈会中发表了我们的看法和意见,在报告中还提出了十项具体建议,我们相信有关方面一定会认真对待这些意见和建议,采取可能采取的一切措施。
“南海明珠”将更加灿烂
现在,请允许我谈谈海南岛视察的观感。海南岛被称为祖国的“南海明珠”,它的总面积共为五千零三十三万亩,已开垦的耕地为六百万亩,林木为六百四十五万亩,荒地约为二千万亩,荒山约五百八十三万亩,其他约为一千二百多万亩。现在海南岛的人口为二百六十多万人,其中汉族为二百二十八万多人,黎族为三十五万多人,苗族为一万六千多人,回族为一千七百多人。海南岛属热带,平均温度为摄氏22°至28°,每年7月最热,平均达到摄氏32°至34°,降雨量每年约一千五百至二千公厘,且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海南岛周围约一千四百七十公里,宽约一百四十五公里。境内山脉主要为五指山,拔海最高达一千八百七十九公尺,境内共有大小河流三百七十多条,水能可发电七十多万瓩,其中最大的河流为南渡江。海南岛的大小港湾共六十多个,其中榆林、海口、清南、白马井最为著名,水产与盐产均极富饶。因果海正在建设一个近代化的盐场。榆林港为我国南方最好的军港,是保卫祖国的门户。全岛已经发现的矿产有二十九种,共五百六十四处。
我们看了上面这些简单的统计数字,可以知道海南岛真是一个“四时皆春,遍地是宝”的好地方。过去在长期反动统治压榨之下,人民生活极苦,经过战争破坏和日本侵略者的掠夺,更是残破穷困。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时期起就领导海南各族人民进行了长期的革命斗争,一直坚持到全国大解放,“不倒的红旗”是海南人民最光荣的标志!因为党在人民群众中有高度的威信,解放后海南岛的恢复和建设是有成绩的,特别在交通、水利和农业生产建设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那大橡胶园和兴隆华侨农场的工作是有进步的,纵贯海南岛的海榆中线公路(海口到榆林港)是标准很高的,水利建设已作好三大河流规划,拟共修十九个水库,发电量约二十七万多瓩,第一期拟修十个水库,可发电十四万多瓩,如果这个计划完成,对海南岛的农业和工业生产的建设,将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海南岛的建设是多方面的,需要配合我们国家的工业化进程订出一个长期的远景规划,统筹兼顾,适当安排,以避免走弯路,充分发挥海南岛优越的自然条件,开发它的宝藏,为海南人民也为祖国建设贡献巨大的力量。
我这次虽然是短期的观光,看得很不全面,但也愿意在此提出三项极不成熟的建议,供有关方面考虑:
第一,为了对海南建设作较全面的考虑,进一步摸清情况是必要的。建议中央有关方面,组织一个资源勘察队,包括各方面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到海南进行一次较详细的勘察工作,在一、二年内基本上弄清楚海南岛的资源情况,以便为开发海南准备条件。
第二,由于海南岛是热带,它的自然条件为工、农业生产建设提供许多便利也带来许多新的问题,需要作系统的科学的调查研究,才能很好地加以解决。希望中国科学院或华南科学分院考虑在海南岛设立一个科学研究所,着重对热带作物的培护问题及热带地区疾病、医药、自然灾害……等各方面的问题作有组织有计划的科学性的调查研究。
第三,考虑到国家的财力、人力和物力的具体情况,为了使海南岛的建设能够配合我们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和将来的远景需要,建议在查清资源的基础上拟订一个比较长期的海南建设远景规划,逐步创造条件,为实现这个计划而努力。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位于太平洋上拥有六亿多人口的大国,台湾岛和海南岛是我们祖国的两颗明珠。六十多年前,日本侵略者占去了我们的台湾,经过五十年的经营,终于在侵略战争失败后将台湾归还我国。台湾今天能够养活一千万人口,目前虽为美帝国主义武装侵据,我们相信在“爱国一家”的号召之下,和平解放台湾的可能性正在增长,台湾终究是要回到祖国怀抱的。海南岛的总面积只比台湾小
3%,而其可耕面积远较台湾为大,气候和资源条件也远较台湾为优越,海南各族人民又有在共产党领导下的长期革命斗争传统,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力量日益发展的支援和鼓舞之下,海南人民是一定能够以长期的努力来建设一个光辉灿烂的新社会的,我愿在此向海南同胞和在海南岛辛勤工作的同志们表示敬意!
愿台湾、港澳旧友冲破藩篱奔向光明
最后,请允许我通过这个庄严的讲坛向留在台湾、港、澳和海外各地的新闻界、文化界的旧朋友们讲几句话。回忆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我们大家曾经在极端困难的物质条件和敌机日夜轰炸的威胁下,用生命保护印刷机,用血泪写成文字,要求全国军民,团结一致,赶走日本侵略者,战斗到胜利。1945年8月日本政府向盟国无条件投降,坚持抗战的中华民族,终于获得了胜利,这难道没有我们新闻界、文化界朋友的一份力量吗?有的,中国人民是不会忘记的!在解放战争的初期,我们许多新闻界、文化界的朋友向国民党当局呼吁停止内战,举行和平谈判,解决国是,这难道不是一种爱国的正义行动吗?是的,中国人民也不会忘记这些正直的人。可是,当祖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时候,全世界人民歌颂新中国强大的时候,大陆上成千成万的文化工作者和新闻工作者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鼓舞下为毛泽东时代而尽情歌唱、劳动、创造的时候,你们却栖迟海外,一枝秃笔,黯然无光。而且为了升斗之粟,还要违背良心,说些自己也未必相信的话,写些自己也未必愿看的文章,这对一个从事新闻和文化工作的人来说,难道不是太残酷了吗?这几年,我从港澳回到大陆来的朋友们的口中,也从你们自己所办的报纸刊物中,知道你们也有一种“望风怀想,能不凄然”的悲苦心情,那末,你们为什么不鼓起勇气冲破藩篱奔向光明呢?旧朋友们,“台湾回到祖国怀抱的大势是不可阻挡的,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把中国人同中国人永远分割开来。”“爱国一家”是一条极简单的道理,决不是什么策略,只要爱国,就是一家,难道你们不爱自己的祖国吗?难道你们不想走爱国的道路回到六亿同胞的大家庭里来吗?中国古话说:“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你们不要再迷住自己的眼睛,用自己也不相信的什么“铁幕新闻”一类的东西阻碍你们自己回到祖国的道路吧!应该打开眼睛,看看祖国日在迅速发展变化中的真正面貌;放开耳朵,听听比较公正的国际舆论,包括一部分资本主义国家通讯社的报导在内。你们如果能够冷静下来,想一想是什么力量使中国人民以新的惊人的姿态走上世界舞台,成为今天国际政治生活的重大决定因素,洗去了百年来被人奴役的耻辱,发扬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光荣传统,我想,你们清夜自思,也不能不有一种“新中国”的自豪感吧!归根结底,我们都是中国人呵!中国人怎能不爱中国?
当我在海南岛国防前线了望太平洋的时候,很自然地想到台湾岛,也就连想到你们这些旧朋友。现在,祖国的北方已经开始解冻,不久就要到春暖花开的时候了,我期望着你们能够响应祖国和平解放台湾的号召,尽一个新闻工作者和文化工作者的职责,从各方面对和平解放台湾的事业作出贡献!如果你们愿意回到大陆来观光,或者探亲访友,政府是可以允许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