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一个长期增产节约的工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3-15
第6版()
专栏:

一个长期增产节约的工厂
本报记者 陈勇进
昆明冶炼厂在昆明西郊,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当你到西郊找昆明冶炼厂的时候,往往从它的大门前走过去也不知道,因为它的表面太不惹人注意了。它没有一般工厂或者机关的大门,仅仅是两个低矮的砖垛,就是这两个砖垛也是解放前留下来的。厂长和党委书记的办公室和宿舍,也都是解放前遗留下来的平房。这个从表面上看来比较陈旧的工厂,却创造了年年增产,年年为国家节约大批资金的奇迹。
这里的普通职工都明白:资本主义的积累靠剥削,社会主义的积累靠节约的道理。因此他们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上总要考虑如何增产如何节约。
这里的领导人员和工人,每谈到他们工作成就的时候,总会谈如何学习苏联的经验,学习兄弟厂的经验,总结和学习自己厂的经验;如何算了大账和小账等等。从他们的职员和工人的口里,可以听到,为了增产为了节约,该花费了多少心血呀!
1953年,他们和电线厂刚刚分厂时,回收率很低,原材料消耗很大,他们却接受了为国家节约三十万元的任务。昆明冶炼厂完成节约任务三十万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厂长整天找这个人谈话,找那个人研究;党委会组织全厂的技术工人展开讨论。工程师王树芝、何志远根据自己过去冶炼的经验提出回收率从现有的85%提高到95%的建议。冶炼厂的领导上,马上组织工人研究和学习了工程师的建议。这项建议执行的结果,冶炼指标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全厂职工的节约算账中,不少老工人和技术人员也谈到副产品的回收问题,有人从报纸上、刊物上看到沈阳冶炼厂已达到94%,有人说昆明冶炼厂没有沈阳冶炼厂的设备好,要达到94%是不可能的,厂的领导上马上派了一个工程师到沈阳学习。他们派去沈阳学习的人,刚刚离开昆明,有人又提出本厂使用的焦炭浪费太大,上海是十六吨焦炭炼一百吨产品,而他们却是二十五吨炼一百吨,如果真能把上海的经验学来,不又是节约一大笔钱吗?于是他们又马上派了一个老工人到上海学习。之后,老工人冯明雨又提出改进炉子结构的建议,按着冯明雨的建议,每炉可节约三百公斤焦炭,还可缩短冶炼三小时的时间,少用六个工人。董福生提出渣子要好好利用,仅这一项每吨也可节约三百元。
这些都是大账。此外,他们还算了很多小账。经过这样认真的学习和精打细算,1953年他们完成的节约任务不是三十万元,而是四十万元。
冶炼厂的党委非常清楚,要更好的完成国家的增产节约任务,只有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深入地开展先进生产者运动,就是发挥群众积极性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去年,是昆明冶炼厂完成国家任务最大、节约也最多的一年。1956年完成的任务比1955年增加三倍多。这主要是全厂的劳动竞赛开展得好,在全厂的九百多职工中,有三百七十三名成了先进生产者。在去年的先进生产者运动中,推广先进经验一百一十一件。这些先进经验,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昆明冶炼厂开展先进生产者运动,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在开展先进生产者运动之初,把这件事情单纯地放在工会身上,结果运动并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还是党委书记和厂长、工会以及几乎所有的领导同志都动手的时候,这个运动才开展起来了。在先进生产者运动中,使凹洞废品消灭了。去年2月份还有凹洞废品二千七百一十一块,3月份即降低到一千一百二十三块,现在已基本上消灭了。新建的车间,工人技术不熟练,控制不住炉火的温度,通过同工种会议,交流了段文义的经验后,使不能控制炉火的工人也能控制了。
在推广先进经验中,也曾经有人看不起点滴经验。他们说,那里有这样多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党委会充分认识到:在广大的职工中每时每刻都有新鲜事物出现,问题在于你是否善于发现和总结。党委会还提出从点滴经验总结入手的方法。在推广韩方文钉片快,秦光荣打片直的经验时,有的就说:韩方文钉片子快是因为他力气大,秦光荣打片子直是因为他手杆长。不少人不愿学习和推广这些经验,认为是些小经验。车间支部再三地研究,行政上和工会共同组织了实际操作表演,由这些同志详细地介绍了他们自己的经验,才迅速地推广开来。
昆明冶炼厂的不少同志都谈到,要搞好增产,要搞好节约,一定要降低成本;要降低成本,一定要搞好经济核算。经济核算一定要变成广大职工群众的事,使每个工人都随时了解成本的高低,使他们知道他们在生产中是节约呢还是浪费。昆明冶炼厂在实行班组经济核算后达到了这个要求。
成本下车间是1954年的事,那时群众曾讨论过成本计划,可是群众在讨论中不知道成本到底有多少,成本只有业务科才知道。1954年第一季度检查计划时发现成本提高了,当时批判了只管生产不管成本的倾向,同年6月把成本安排到每月的计划里,结果这一年比1953年降低成本3.02%,比当年的计划降低1.16%。
1954年,他们看到了鞍钢的班组核算的经验后,即在鼓风炉车间进行了试验。工人检查了他们的生产技术、材料消耗、机器的设备能力。经过检查,了解到材料的消耗没达到国家指标,产品的质量没达到国家计划。许多工人说,过去只知道生产,不知道到底完成没完成国家的计划,一实行班组核算,大家心里明白了,现在炼一炉也知道节约在那里浪费是在那里,也知道谁的工作好谁的工作坏了。电解车间用玻璃管,一月领四十个,打破二十多个。实行班组核算后,工人都知道打破一根玻璃管要合一个工人好几天的工资。他们由过去每月领四十多个减少到十八个,现在每月只领五个就够了。工人说:“只要一注意就行啦!”去年实行班组核算节约的价值比计划节约的数字多了六万五千元。
实行班组核算的好处是,很容易发现先进事迹,也很容易突破薄弱环节,使每个人都开动脑筋。因为每个人生产的好坏,浪费和节约,班组核算员都看得清清楚楚。这也是昆明冶炼厂搞好增产节约的重要原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