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阅读
  • 0回复

青海少数民族教育已有很大发展 桑热嘉措的发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3-16
第4版()
专栏:

青海少数民族教育已有很大发展
桑热嘉措的发言
我完全同意周总理、李富春副总理、陈叔通副主席给我们所作的各项报告,并愿在会后贯彻执行。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多年来受着反动统治阶级极其残酷的压榨和掠夺,形成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极端贫困和落后状态,特别是牧业区的少数民族,这种现象更为严重。解放后,由于中国共产党、毛主席和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在平等团结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各族人民政治思想觉悟提高了,生活得到了改善,因而各少数民族人民就有了迫切学文化的要求,无疑的也就促进了民族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现在我就青海少数民族教育,特别是牧业区民族文化教育工作,发表个人的意见:一、主要成绩
小学和师范学校有显著增加;小学师资正在大力培养;小学课本已全部使用藏文。
1、由于党政正确领导,汉族干部的热诚帮助,少数民族中许多公众领袖人物的大力支持,我省少数民族文教工作有了长足的进展,目前已有民族专设小学四二八处,学生四万三千四百六十七名。去年将民族公学改为民族学院,有学生五百六十五名。原省民族师资训练班,改为民族师范,培养中的师资学生有六百名。
2、解放前牧业区到处是啼饥号寒,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哪里还谈得上学文化的事呢!从1951年在牧业区开始创办了民族小学,牧业区的儿童们,像春天的花朵一样,在太阳光下,欣欣向荣。据去年9月份的统计,全省牧业区共有一百七十三处小学,学生一万一千四百四十九名。同时在学校里的党团组织,不断的得到发展,使这些春天的花朵,鲜艳的开放,全面的发展。
3、在牧业区里开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工作,所遇到的困难是很多的,尤其缺乏合适的师资问题,是一件大事。我们为了适应今后工作的需要,去年已将民族师资训练班改为省民族师范学校;并在六个自治州内,各建民族师范一所,准备在今年招生,经两三年后,就可以解决牧业区民族小学师资问题。
4、为了贯彻以本民族语言文字为主的教学方针,省教育厅经几年来的最大努力于去年9月份已将小学课本,全部用藏文译成,不但供应了本省的需要,而且有的省也作了教材和参考,去年共发行三十三万多册,今年预计能发行四十五万册,将要超过以往数年的发行总数。初中、初师教材,也开始着手编译。
我所报导的这些事,在内地来讲,的确是微不足道。但是在我们牧业区来说,实在是很不容易的,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府各项政策具体贯彻的最大特征,我们应该肯定下来。二、几点体会
要事先对家长和头人做好宣传教育;认真贯彻以本民族语言文字为主的教学方针;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学校组织形式。
1、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文化教育工作,首先要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几年来由于我们足够的重视了这个问题,因而牧业区的文化教育工作,才获得了以上的一些成绩。具体的办法,就要先从宣传教育着手,用不同的方法,对不同的对象,进行说服教育。使我们的教学方针政策深入人心。对上层人士可采取开会、参观及个别交谈等方式打通他们的思想,只要这些人动起来,那么牧业区的教学工作,就有了社会上支持的力量。现在牧区的头目人中,差不多都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学校里来培养,这样牧区群众也就消除了不必要的顾虑,陆续上学的儿童,日益增多。对儿童的家长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经常保持和他们的连系,也是不能忽视的。需要深刻了解到反动派在这方面留下的遗毒是很深的,很多家长,在他们的子弟没有入学之前,甚至入学之后,都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疑虑,有的还很不放心。针对这种思想和社会情况,我们必须在社会宣传教育工作上下一番苦工。对已入学的学生应该用本民族的语言,通过他们能完全理解的事例,多讲民族政策,使他们的政治思想相应的得到提高,以达到收一个,巩固一个;收一批,巩固一批,宁可走慢一些,不宜单求数量而忽视巩固工作。
2、认真贯彻以本民族语言文字为主的教学方针,采用本民族的语文教材,是办好牧区少数民族小学的关键问题。我深深体会到这个方针政策是非常正确的,在办牧区学校的初期,我们向学生只教本民族文字的语文一课,不加其他课目。藏族地区上藏文说藏话,蒙古族地区上蒙文说蒙古话。聘请教员,一定和当地头目人及群众商量,他们喜欢谁就请谁,他们不喜欢的人我们不要勉强聘任,否则增加很多麻烦,影响工作的进展。以上是在教学工作中具体贯彻民族政策和民主办学的问题不可忽视的。
牧业区的教学工作,和全国各地的其他建设工作一样是不断发展着的,并没有停留在刚创办的水平上,现在大多数牧区小学里,添授了算术、唱歌、体育图画等科目,只上语文科的水平线已经突破了,这个新形势,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比如牧业区各种小学课本内容是否和一般小学的内容一样;教学进度的要求和农业区的学校不可能完全一致。另外应本着以本民族语言文字为主的教学方针,在有条件地区适当的加以汉语汉文是非常必要的,但不宜操之过急,应该是积极的而又是稳步的。
3、在建立学校工作上,必须根据各民族各部落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并取得当地公众领袖代表人物的同意下,和各族群众的支持下,可采取不同的学校组织形式,在州、县、乡政权所在地,或小块农业区,可设立固定的土房小学,在那些居住不能固定的牧民中,可设立随着部落流动的帐房小学,这样既能照顾到民族部落的生活条件,又能便利儿童的上学。但我们今后尽可能把所有的流动学校,按具体情况,逐步固定起来。其他如尽可能办好牧业区小学的各项必要的设备;给贫苦牧民的上学子弟予以适当的助学金;从多方面鼓励教员,并得到当地党政的重视和支持等,也是办好牧区小学的重要因素,今后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三、问题和意见
懂得汉藏两种文字的人奇缺,编译初中课本困难很大;希望把牧民助学金适当增加。
虽然我们的成绩是不小,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点,主要的是对工作经验总结不够,领导机关缺乏具体的指导与检查,教员质量不高,学校设备不够完整,印刷条件不具备,教材供应不及时等问题,这就不可避免的影响了教学质量,这是我们今后工作中特别注重解决的问题。
我的意见是:(1)本省教育厅已开始了初中、初师课本的编译工作,但因人力不足,懂得汉藏两种文字的人材奇缺,遇到了很多难以克服的困难,请中央有关部门予以具体的指导与协助,以便共同迅速的完成这项新的工作。
(2)由于党和人民政府对牧业区的深切关怀与照顾,给贫苦牧民的五千多子弟,发了助学金,但因牧区经济基础薄弱,牧民尚有补助助学金的要求,可否把助学金予以适当的增加,以鼓励其上学情绪。以上意见,有不对的地方,请各位指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