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合作化的优越性无可怀疑 吉雅泰谈内蒙古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3-16
第5版()
专栏:

合作化的优越性无可怀疑
吉雅泰谈内蒙古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就
我完全同意和拥护毛泽东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指示、周恩来总理关于访问亚洲和欧洲十一国的报告和陈叔通副主席关于政协常委会的工作报告,我们一定通过内蒙古自治区的各项工作,在各族各界群众中贯彻执行。
内蒙古自治区在中国共产党、毛主席伟大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几年来各项经济及文化建设事业均得到发展,各族人民的社会主义觉悟和社会主义积极性空前高涨,民族团结更加加强,各族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随着全国社会主义革命高潮的到来和胜利,内蒙古自治区也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高潮并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牧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正在“依靠劳动牧民,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在稳定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下,稳步进行着,并取得了一定成绩。1956年出现了新的生产高涨,农业生产获得空前丰收;牧区畜牧业生产也有重大发展,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以包头钢铁联合企业为中心的包头工业基地建设,大兴安岭的森林工业建设,以及铁路和其他交通事业,都取得了重大成就,这就更加促进了自治区整个经济、文化事业的大发展。
当然,在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着缺点和错误,表现为思想上的主观主义和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对此,必须努力克服,进一步做好自治区各项建设工作。
在这里,我想把内蒙古自治区对畜牧业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情况,向大会做一简要的汇报。
内蒙古自治区对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工作,从进展的情况来看,基本上是健康的和正常的。全区已有畜牧业生产合作社五百四十三个,入社牧民一万八千五百二十六户,占总牧户的21.91%。再加上参加各类互助组的五万九千六百七十九户牧民,参加社组的牧户已占总牧户的83%。对牧主(巴音)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分别进行了试点工作,组织了二十九户巴音试办了十三处合营牧场,个别吸收了十九户巴音参加了合作社。
我们对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工作还缺乏经验,工作中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但合作化了的牧业已显示出它的极大的优越性,根据内蒙牧区情况,突出的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⒈大部分牧业社增加了生产,增加了社员收入。办得好的合作社能够作到使所有社员都增加收入。大部分社收到牲畜繁殖多、成活率高、死亡少的效果。不少牧业社执行了以牧为主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不但畜牧业搞得好,还增加了农、副业收入。根据调查,90%以上的社都比1955年增产,89%的社员都比1955年增加了收入。据昭乌达、呼伦贝尔、乌兰察布、伊克昭等盟一百五十一个社的调查,增产社一百三十九个,不增不减社十个,实际减产社二个,仅占1.33%。其中三十七个社一千二百九十一户社员的收入情况是:增加收入的一千一百五十五户,不增不减的十六户,实际减产的一百二十户,占9.29%。社员收入一般都比互助组员和个体牧民多10%到30%。有些社员比单干时增加了一倍多的收入,察右后旗阿拉腾都喜牧业社社员奇林的收入由过去的一百四十元增至六百元,即增328%。
⒉解决了目前牧区劳动力不足的困难。几年来牧区牲畜发展很快,已经出现了劳力不足的情况,成立畜牧业生产合作社后,牲畜统一经营,劳力统一调配,这样就解决了劳力不足的困难,改进了饲养管理技术,牲畜可以分群放牧,牧场也可以有计划地轮流使用,对于抵御自然灾害和进一步发展畜牧业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例如昭盟翁牛特旗乌兰托雅牧业社,过去有十五个劳力常年不参加生产,而雇工放牧。建社后,这十五个劳力都参加了生产,不雇工了。由于解决了劳力不足的困难,改变了过去的天牧、了牧为专人放牧,因而牲畜繁殖多,成活多,死亡少。翁牛特旗七十四个社的调查,牛马羊的繁殖率比1955年高18%到36%,幼畜成活率由1955年的89.1%提高到1956年的95.5%。
⒊畜牧业生产合作社进行了畜牧业生产的基本建设,如兴修水利、搭盖棚圈、开辟新的牧场、培育和改良现有牧场、购置大型和新式的畜牧业生产工具等,这都是个体牧民所难以作到的。例如昭盟翁牛特旗的牧业社1956年一年中就积极打新井和修旧井二百七十六眼。巴林右旗搭盖棚圈一万九千六百十一座。
⒋为多种经营创造了条件。很多畜牧业生产合作社开始种植了饲料,和进行各种副业生产,这对于牧区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和增加社员收入,具有很大意义。饲料基地的开辟,将会逐步地解决牧区饲料和粮食的供应问题。历史经验证明,没有农业支援的牧业是不易发展的,发展了也是巩固不了的,而饲料基地的开辟即为牧区畜牧业的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开端。1956年牧业社种植饲料基地十六万七千亩,收获了很多的饲料、粮食和蔬菜。其中仅伊盟郡王旗二十二户的金星牧业社就开辟了饲料基地二千二百亩。昭盟巴林右旗牧业社跑运输、打猎等副业生产在两个月里就收入十七万一千零六十六元。
⒌为定居游牧创造了条件。定居后就便于发展畜牧业生产,还可以种植蔬菜和林木,改进居住条件,便于进行文化卫生活动,有利于人畜两旺。锡盟1956年试建成十六个牧业社,这些牧业社大部分都定居了下来。
⒍有利于改进生产技术和进行品种改良和兽疫防治工作。昭盟翁牛特旗的牧业社在一年的生产活动当中,改良羊八千七百只,改良牛二百三十五头。过去内外寄生虫病较严重的伊盟,由于90%以上的牧民组织起来参加社、互助组的结果,很快就完成了二百万头牲畜的驱虫工作,消灭了当年的寄生虫病,保证了牲畜的安全。
我们在去年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中,虽然获得了很大成绩,也还存在着许多缺点。其中突出的问题是对合作社收益分配的原则和互利政策掌握得不够稳。有些地方劳动报酬偏高,畜股报酬偏低;某些干部和群众中有“割肥补瘦”的平均主义思想,使畜多户吃亏。同时,也有少数社对劳动报酬照顾不够,使贫困牧民减少收入。在部分干部中有贪大、贪多、贪高的情绪;有些社自留牲畜偏紧;有不少合作社对生产抓得不紧,经营管理混乱;同时有忽视对互助组领导的倾向。
从上述情况说明了合作化的成绩是主要的、基本的。其优越性是无可怀疑的。通过牧业合作化的事实也再一次说明了毛主席早在1943年就指出的:组织起来是人民群众得到解放的必由之路、由穷变富的必由之路是千真万确的真理,也是少数民族由落后、穷困变为先进、富裕的唯一道路。只要我们注意克服工作中的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兢兢业业,克勤克俭,在党和政府正确领导下,一定可以做好自治区牧业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和其他各项建设工作,与全国各族人民一起,为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伟大祖国而艰苦奋斗!
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