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想起了“小老头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3-16
第8版()
专栏:

想起了“小老头子”
万年青
最近,我翻了一下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高尔基论儿童文学”。最吸引我的,是书中的最后一部分:“给儿童们的信”。在这些信的字里行间,充分表现了高尔基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看了着实令人感动。
不过,有一封信也真使我惊奇:在给巴库近郊一所“顽童学校”的孩子们写的信里,高尔基最后希望这些孩子要“更加顽皮一些”,而且还指出:“等到你们成为老头子、老太婆的时候,回忆起这种顽皮,一定会感到愉快、可笑。”
在我看来,孩子没有不顽皮的,没有不顽皮的孩子。既然是这样,高尔基希望孩子们“更加顽皮一些”,那又有什么值得惊奇的呢?
但是,我还是不能不感到惊奇。
为什么呢?
因为从去年下半年起,我到过一些学校,接触了一些儿童教育工作者,也听过一些关于儿童教育情况的汇报。在这些场合,几乎都谈到了这样一种情况;孩子的纪律问题很严重。纪律问题严重的原因在哪儿呢?自然,也就有这样一种结论:孩子太顽皮了。
这就难怪会有这样的现象:
有个孩子因为老跟人打架,学校的老师就认为是顽皮得不可教育,口口声声要开除这个孩子的学籍,还公开威胁说:“要是不接受处分,那还有警察派出所,还有人民法院。”
有这样的老师,也有这样的父母:自己在家里打骂孩子不算,还跑去学校里找老师说:“老师呀,你帮我打吧,这孩子太顽皮啦,不打就是不成。”
于是,你也就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况:有个学校的孩子,真是个个“少年老成”,规矩得惊人。老师说一句话,孩子应一句“是!”自然还得笔挺挺地立正,哪怕是在散步的时候,只要听得老师一声喊,马上也立正不动,等老师把话讲完了,走了,才敢动步。自然,老师会挺满意地对你说:“咱们学校的孩子确实听话,不像一般学校的孩子那样顽皮。”
很自然,也会有这样一种情况:孩子老向老师要求多给他们踢小足球。老师把孩子自己买的小足球“没收”了,还说:“等功课学好了,再还给你们踢!”孩子就吵嚷着要求老师还给他们,还说:只要先让他们踢小足球,他们保证把功课学好。老师和孩子你争我嚷,纪律倒真成了问题了。
这些现象,跟高尔基希望孩子 “更加顽皮一些”对照一下,问题就来了:要怎样看待孩子呢?
高尔基希望孩子“更加顽皮一些”,而我们有些人呢?怕孩子顽皮,讨厌孩子顽皮,甚至采取惩罚手段,不让孩子顽皮。
高尔基希望孩子们成为老头子、老太婆的时候,能够有对童年顽皮的愉快、可笑的回忆。我们有些人,倒过早地给了孩子一些并不愉快、而且又是哭笑不得的记忆,使他们还在童年的时候,就变得像老头子、老太婆。
我这样说,并不是鼓励孩子越调皮越好,高尔基希望孩子要 “更加顽皮一些”,我想也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想:在“纪律问题严重”声中,要求大家一道来重视一下这个问题:怎样对待孩子?因为顽皮可以说是孩子的天性,要不,就不是或者不像孩子。不让孩子顽皮,恐怕是很难办到的。把孩子培养得像个老头子、老太婆,那更是罪过!(附图片)
“快乐的假日” 方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