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谈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工作 顾维精的发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3-17
第3版()
专栏:

谈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工作
顾维精的发言
我衷心同意毛主席在最近召开的扩大最高国务会议上对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报告,并且得到了极大的启发。我体会所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而发展就是对立面的斗争过程。在人民内部,对立面的斗争主要是新与旧、进步与落后、正确与谬误之间的斗争。即便是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被消灭之后,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仍然会相当长期地遗留下去,千百万人的习惯势力不可能随着它所由产生的物质存在(剥削阶级和私有制度)的消灭而立即消逝,社会上总会存在着进步、中间和落后分子。这种所谓进步分子是指工人阶级的思想意识较多,所谓中间和落后分子是指在立场、观点、方法、态度和作风上工人阶级的成份较少,资产阶级或其他非工人阶级的成份较多。所以,要使中间落后的不断向前进步,使进步的更加进步,是奔向社会主义以及共产主义社会的一项繁重而且艰巨的政治任务。党对知识分子所执行的政策完全体现了这种团结教育的精神实质。我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和学术思想上“百家争鸣”的方针是基于同一精神而为同一目的服务的。这个同一精神是要进一步发扬人民民主自由,同一目的是要调动一切力量来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今年是最后并且全面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一年,在此基础上又将进一步拟定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这样有效地从事空前规模的国家经济建设,显示着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由于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由于坚定不移地学习苏联,也由于以苏联为首的人民民主阵营各兄弟国家真诚无私的帮助,我们经济发展的速率不仅远超出资本主义各国,甚至还胜过当初苏联在十月革命后相应时期的成就。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我们的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等也都配合得比较均衡,所以整个国家建设发展得很平稳,能够在帝国主义利用批判斯大林的错误所引起的国际逆流中屹立在捍卫马克思列宁主义道路的前列。
虽然几年来,我国面貌一新,起了根本的变化,但在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路程上还只是迈前了一步,应该承认我们的科学技术水平一般很低。我们正处在一个所谓“原子革命”的技术改造的时代里,为了更快建立起我们自己的强大工业,党中央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紧接着拟定了十二年科学规划,要求在十二年左右的时期内迎头赶上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是完全必要的。所以,继经济建设高潮之后,必然会有、而且也已经面临着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作为一个高等教育工作者,我愿意就这方面有关高等学校的一些问题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如上所述,向科学进军的目的,是为了要用更完善的技术建立和不断改造我们的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改善人民的生活和健康水平。高等工业学校的任务既然要为国家培养工业建设所急需的人才,在已有基础上继续提高教学质量也就是直接贯彻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忽视教学、片面强调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是不切实际、舍本求末的做法。自然,为了要提高教学质量,高等学校的教师必须从事和教学相结合的科学研究,以便通过研究深入体会问题的本质和丰富教学内容。问题在于:教学改革后,由于高教事业的迅速发展,师资不足,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一般都嫌过重,缺乏足够的时间展开科学研究。解决的途径应该调整教学工作量的标准,考虑在高等学校增加科学研究人员的编制,以便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的同时,可以在高等学校里大力开展科学研究。
自从拟订国家科学规划以后,许多单位都新设了各级科学研究机构,但是我国过去技术科学的研究基础非常薄弱,更主要的是中上层的科学研究领导人才很缺乏,其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散处在各高等学校。如果就在一些有条件的学校里增加科学研究的编制,建立并加强科学研究的基础,培养学术研究的风气,以至形成我国的某些学派,会对我国科学水平的提高起更大的推动作用。同时,这种科学基地的建立,也可以使高等学校确实担负起培养正规研究生的任务,从而保证了师资和中级科学研究人员补充的一定质量。
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计划原则上应该纳入国家总的科学规划。但高等学校毕竟担负着教学任务,特别在开展科学研究的初期,科学研究的方式必须多样化,各级教师应该实事求是,各按步伐,不宜强求一律。不能把科学研究看成高不可攀因而裹足不前。科学研究本来就是知识的不断积累、提炼和巩固的过程,不可能一切都事先准备好然后如意地一帆风顺,没有必要让青年教师过多地补基础。必须坚决贯彻勤俭办科学的方针。有关部门应该协助解决图书资料和制造设备的原材料供应问题。科学院和高教部可以考虑组织图书资料互通的一定办法和机构,逐步做到能够介绍并负责处理图书资料方面的问讯。
最后,应该承认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几年来已经收到了肯定的效果,由于划分专业,根据需要进行教学,历年来的毕业生基本上能够更快地在工作岗位上负担生产任务,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然而,高等工业学校的培养工作至今还存在着一些缺点。最近,在报刊上看到了不少关于高等工业学校培养目标的讨论,很多涉及对准口径的问题。如果不能达到学用一致,的确是一种文教建设方面的极大浪费。其实,这不是专业教育制度不对,而是专业设置还需要更多地考虑国家的需要和可能。也有一些毕业生自以为是地不愿被“大才小用”,借口用非所学不安心于本位工作,这表明高等学校必须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专业划分得过细过多,在一定程度上会不必要地分散了教师的力量。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高教部应该慎重研究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招生任务和专业设置。以上是我个人的看法,是否妥当请批评指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