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听了毛主席的报告的几点体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3-19
第7版()
专栏:

听了毛主席的报告的几点体会
欧阳予倩
2月27日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扩大会议的报告,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紧密地结合着中国的革命实践,对于我们祖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重大问题作了精辟的分析,提出了解决各种矛盾的办法,指示出正确的方向。我们对这一报告表示衷心的拥护。现在我谈谈个人的感想:
主席对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的问题要我们分清敌我、分清是非。敌我的矛盾跟人民内部的矛盾两者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就应当不同。我们有很多人往往把敌我的矛盾跟人民内部的矛盾混淆起来,这是非常危险的。如果这两者的性质不分别清楚,就可能出大乱子。列宁曾经说过对抗消灭矛盾存在,但是还从来没有像毛主席这样明确的提出问题,我们应当承认人民内部的矛盾是会长期存在的。主席告诉我们,对抗性的矛盾可能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矛盾,但是处理得不好,非对抗性的矛盾也可能转化为对抗性的矛盾。我们和平改造工商业的政策,就是以和平的方式使资本家逐渐转变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但是其他有些个别的事件,本来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因处理不当而转化成对抗性的矛盾的这种例子也不是没有。在今天我们及时地明白了这个问题,就可以使我们在工作中少犯错误,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可以少犯偏差,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纠纷,更好地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发挥每一个人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主席这一指示给了我们一个钥匙,能够解答许多复杂问题的钥匙。给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的建设当中,带来了伟大的福音。
就说我们文艺工作者,得到光辉的照耀,在我们体验生活、观察人物的时候,更能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在复杂的事项面前,可能比较心中有数,这很有利于创作。
我们要分清是非,首先必须肯定我们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绩。我们在建设方面的成绩就是帝国主义者、我们的敌人也不能不承认。单就我们文艺界而言,无论是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电影、戏剧,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文艺工作者的努力,七八年来成绩是显著的。在文艺界有没有犯过错误?有。有没有偏差?有。就是现在也还存在许多复杂的问题等待我们解决,在发展中也不可避免地还会产生许多问题,但是必须说成绩是主要的。例如:戏剧改革,尽管还存在着粗暴和保守的问题,但是中国的戏曲这几年来,的确去掉了不少糟粕,突出了它的精华部分,呈现了新的面貌。有个别过左的看法,认为只是一团漆黑,那是不符合事实的。我们决不隐讳缺点,必须正视缺点,努力克服缺点,但决不能抹煞成绩。
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之后,虽然没有公开的抗拒表现,但是对这个方针怀疑的,在执行当中摇摆的似乎也还不少。我们认为这个方针是百分之百正确的。这个方针可以帮助我们明确地分清香花和毒草——香花和毒草同长并不可怕,只要能分别清楚。还有许多有毒性的草,可以经过泡制成为特效药。我们只要知道如何培养香花,如何处理毒草,就不会想到把所有的草都除掉只让一花独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就可以使我们在自由竞赛之中,繁荣创作。新生力量、新的创作也只有在自由竞赛当中,才能健康地成长起来。健康的花、树决不是在温室里长大的,要如松柏,经得起风雨霜雪。真理是从对错误的思想作斗争显示出来的,没有斗争就不能接近真理,没有斗争就没有胜利。不经过严重的斗争,就不会产生可靠的力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分清是非最好的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可以发展科学;可以培养人民的欣赏力和辨别力,使人们都能知道,什么是真的善的美的,什么是假的坏的丑的。这个方针只有积极作用,不会带来消极作用。我想试举去年以来开放剧目为例:
关于剧目开放有些不同的意见。有些同志下去作了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证明这一措施还是收获多而缺点少的。
第一、是丰富了剧目,发现了许多好的剧目。百花齐放方针提出之前有的剧团被限制到只剩三个戏。福建省发掘的传统剧目有一万多个,去年放出五百个左右,比解放前所有剧目的总和还要多。据福建陈虹同志说,福建所发掘的剧本有70%不经修改就能上演。艺人们说这是解放后最后的解放。四川省也整理出了许多好的剧本,都是以前不敢拿出来的,有的喜剧就是莫里哀和哥尔多尼都不能专美。还有许多地方也有同样的情形。第二、发现了许多剧种。第三、解决了尊重老艺人和向老艺人学习的问题——原来四五十岁的艺人就被称为棺材瓤子,没有人理。从剧目开放以后,年青演员要学老剧目,才对老艺人表示一定的尊重。第四、繁荣了剧场,使淡月不淡,艺人生活得到很大的帮助。例如西安陕西梆子的演员刘毓民同志说,他们的剧团去年整理出十个老节目,因为这些节目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卖座很好,艺人的收入增加了一倍,剧团还有了节余。湘戏的艺人素来生活很苦,最多的每月拿四、五十元,现在可以拿七、八十到一百二。这样他们的剧团也有了再生产的条件。其他的地方也有不少同样的例子。这就使政府也免得到处去救济。
剧目开放后是不是也放出了些不好的剧目呢?是有的,但并不多。天津几乎没有出现什么坏戏,据剧协上海分会的调查,上海在六十个戏当中有五、六个是不好的。其中有两、三个比较最坏,如“三○三血案”、“刁刘氏”、“三朵花”之类。有人说不止这个数目,可能还多一些。
黑龙江开放剧目后也呈现着活跃繁荣的现象。但是像“桃花女”、“杀子报”之类也出了笼,据统计坏的出笼约占十分之一。有些戏虽然不很健康毒性也不大的可以修改。
坏的剧目经过批评讨论,可以修改。有一点必须提出的,今天的观众和艺人们的觉悟跟以前完全不同了。有的艺人说,旧的剧目中有些不好的词句我们都在改,在以前感觉着没有什么的,在今天就感觉到说不出口。程砚秋先生的拿手好戏“锁麟囊”,过去认为剧本有问题,程先生就和好几位同志一起修改,交给艺术局一位同志,当时程先生并不以为原剧本有什么了不得的问题,剧目开放后那位同志把原剧本送还程先生,认为可以不必修改,可照样上演。但程先生本人,认为某些地方有修改的必要。程先生自己说,他的观点跟过去不同了。
开放剧目好的作用是主要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还应当进一步加以贯彻。老实说,如果百花齐放的方针不提出,“五四”以来的剧目就没人敢上演。
百花齐放的方针,有的地方执行得好的就大胆地放了;有的是嘴里说放,但怕放了出毛病就不敢放;有的就放得少,作为有条件、控制着放;有的就完全没有放。多数同志认为现在放和鸣都还只是一个开头,应当继续放。小心谨慎加以控制就等于不放。我认为还是应当大胆地放。
关于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剧团不高兴为工农兵服务。不管是公营私营的话剧、歌剧、戏曲、舞蹈等演出团体,没有不下厂下乡的,尤其是各地方中小型的戏曲剧团,他们的生活离不开工人和农民。即使是大都市的话剧团体,他们经常接触很多观众,每年也还是有一定的时间为工厂为郊区农村(有时还到更远的地方)也有时为部队演出。——当然有的下去得多,有的下去得少——有人说城市里的剧团只在剧场、排演场、宿舍三个地方转,这不完全是事实。再说,剧场艺术的建立和工农兵方向并没有矛盾。
有些戏曲剧团下乡,在某些地区往往受到不合理的限制,有个别地区还保持着对艺人轻视歧视的封建思想,甚至于有需索陋规(例如强迫送票之类),行凶殴打任意侮辱的事。所以有某几个地方剧团表示说:“并不希望国家津贴,只希望少送红票,多演几次戏。”尤其是民间职业剧团受限制最大。当然有许多地区领导思想正确,就没有那些不合理的现象,或者少一些。
有人说旧的东西太多了,发掘整理的工作可以适可而止,我认为发掘整理的工作还做得很不够,如何接受遗产、发扬传统,工作还多得很,还需要我们做长期的努力,不能限期克日完成。整理旧的并不妨碍创造新的,而且对发展新的有帮助,并不能因为新的创作写不出来,就归罪于整理旧的。对新的东西我们要大力扶持,应当采取积极的办法加以鼓励,不能粗暴对待。
中国的话剧运动,一开始就跟政治运动密切结合着,五十年来建立了中国的话剧艺术,不仅在艺术上有很大的成就,在政治斗争中,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自从我们学习了苏联的先进经验,学习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基本上已经能掌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但是也有生硬地搬用教条的缺点,在创作思想方面,多多少少引起了一些混乱,但这种现象绝不能归罪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只是由于硬搬而产生了偏向。我们正在纠正这种错误,相信这是不难纠正的。
在艺术界一般说来似乎比其他部门平静无事,但事实上,吹皱一池春水的风也不是完全没有,总而言之内部的矛盾也还是相当复杂的。但是必须注意,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就应当拿出当家作主的态度,为祖国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我们应当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用种种方法解决矛盾,决不宜以个别人对个别事件的情绪,混淆思想。我们只要根据主席指示的分清是非的精神,加以贯彻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最后我想思想领导、思想教育工作非常重要。改造思想是要经过长期的努力的。我们应当加强辩证唯物主义的学习,不仅从书本子上,主要是从生活当中、工作当中、从人与人的关系当中,深刻地加以体会。另一方面,中国也有各方面的专门家,包括艺术家在内,我们对这些专家和学者,应当给与更多的尊重和帮助。一般地说,现在不要求进步的纵有也还是极少数,可是对那些专家学者们,我们不宜要求得太多,还不宜挤得太紧。主席告诉我们思想工作是不能够用粗暴的方法对待,不能够用行政命令来进行。我们只要不停,也就不必太急。我想毛主席说的每天洗脸、每天扫地这个比喻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很有益处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