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文艺怎样表现人民内部的矛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3-19
第7版()
专栏:

文艺怎样表现人民内部的矛盾
张天翼
我想要提一个问题:在我们的文艺作品里面,怎样表现人民内部的矛盾。这对于我们还是一门新功课。
我们的刊物上已经出现过这一类的影响较大的作品,例如刘宾雁的“在桥梁工地上”、“本报内部消息”和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等等。这几篇很受人注意,也很引起了一些争论,尤其是王蒙的那一篇。
有些作家的作品,有时候是会碰到这样的命运的,我自己就曾经碰到过:读者看法不一致,甚至于对立。比如,作品里同一个人物,有的读者喜欢他,肯定他,说他是青年的榜样;有的可不喜欢他,否定他,说他是个小资产阶级。有些意见甚至于会使作者自己大吃一惊。
为什么会这样?
我曾经是这么想的:读者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人,来自各个不同的阶级和阶层。那么他们的看法、兴趣、体会,当然就会各有不同。
还有。作品发表的时候,要是赶上读者群众的思想情况正在有波涛起伏的变动的时候,正在各种思想意识的矛盾露了头,在斗争,而我们的思想生活正将要有一个新的发展的时候——这时候,读者中间的思想矛盾,必然会反映到他们对这篇作品的看法上面来。
这是实际情形。可只是读者一方面的情形。
还有一方面——我们作者呢?
我们对读者说:你们看错了,我原来的意思不是这样的。可是读者说:我们不管你原来的意思怎么样,我们只看你写出来的怎么样。
不错,读者们中间有各种各样的思想感情,因此他们对生活里的事物,就各有各的看法。可是,要说到我们作品里面的事物,我们所写出来的事物——那就不是原始形态的生活里面的事物了,这已经是作者费过一番脑筋,动过一番感情,加以选择、概括,是提炼出来的东西了:这里就有了作者的看法、态度,要把这个传达给读者,来影响读者、教育读者。当然,也会有一部分读者——或者限于阅读能力,或者限于生活经验,领会得有深有浅,甚至于还有不了解、或是误解的。可是一般的读者,对所写的这段生活、这个人物的基本看法,我想总该跟着作者转,没有什么根本分歧、矛盾的。要是有,那么我们就得反而求诸己了:看我自己的看法、态度上,是不是有矛盾的地方?我自己处理这个人物的时候要是有了矛盾——也许我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只是觉得心里没有底,是非和爱憎不很明确,不很一定,或者是份量把不稳,——那么读者的看法有分歧、矛盾,就不可免的了。
因此我想提一两个问题——看是不是成为问题,这样提法对不对?
一个是,作者站在什么立足点上,从什么角度,用一种什么态度,去看我们自身上的缺点。
写这一类作品,作者的爱和憎、肯定和否定的态度问题,我看比表现敌我矛盾要复杂得多了。在解放前我们写暴露敌人的东西,是非、爱憎,都容易明确、分明。作者的立足点,是在人民这一边——站到这个大立场上,好办。现在可要对付人民内部矛盾了。人民内部不止一个阶级,而几个阶级、阶层之间,又有那么多错综复杂的关系,我们自己就搅在这个矛盾关系里面,那么,我们到底立足在哪一点上,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就细致多了。
总会有个立足点。即使我所写的,是真有其人,实有其事,我“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我也总有一个立足点,也总是从一定的角度,带一定的态度去“看”的——不管我有没有自觉到这一点。有时候,我也许会情不自禁地去关心、注意生活的某些方面,去偏爱某些东西。有时候我也许会摇摆于几个不同的立足点之间,以至于态度也模糊不清。——这些情形就更说明我们要好好正视这个问题。接着,就还有爱或憎的面的大小和深浅的问题——也可以说是分寸问题,这也要随着上面一个问题的解决,才能解决。
其次。作者看到的方面和写出来的方面的问题。
我们的一篇作品——尤其是短篇,当然不可能把生活的各方面都写到。可是我们体验生活的时候,总得把各方面都看一看,看得全面些;不能看见一点点就写。一个全面看生活的作者,看到了进步和落后怎么样矛盾斗争,看到了这个矛盾必然会怎么样解决,——那么,他即使只揭露了落后方面,正面人物出场得很少,甚至于不出场,我想,那也和一个只看见落后方面而不看见进步力量的作者写出来的作品,表现得根本不一样:他仍然能使读者感觉得到事情的两面性。
写人物,我想也有这么一个问题:写出来的也许只是一面,看的可要全面。如果我只看到了他的一方面——我不管他的这一方面是不是他性格里面流露出来的,或者只不过是偶然的表现,而我只说这是真的,不是我捏造的,——我就光拿这一方面来断定他这整个人,这么写出来,人家就不信服了。我们要是多看些方面,多看些人物,看出这号人的根性,这根性是怎么发展来的,向什么方向发展去,——要是这样来写出几种典型的官僚主义角色,挖出它的老根子来——这才能够尖锐——要写出这样的作品来,那真就功德无量了。
再次。我们写的这一类作品,别人读了会怎么样感受,我们作者怕也得考究考究。
解放前我们写暴露黑暗的东西,总把它处理成这样:使读者读了,感到这黑暗不是偶然的、不是临时的或局部的现象,而是当时统治制度的必然产物。要消灭这个黑暗,就得根本推翻那个黑暗制度本身。现在,果然把它推翻了。现在,我们自身上还难免有些缺点、毛病,可是制度根本不同,问题也根本不同了。这些缺点和毛病——例如官僚主义,的确很严重,很恼火,可究竟是局部的,是我们前进的主流中个别落后的东西,可以从人民内部来解决。这是我们社会生活的发展规律,不要害怕。不要以为这样一想,就会犯公式化概念化的毛病。公式化概念化我们要反对,可是不能因此就把社会生活的发展规律也否定掉。这两者绝不是一回事,倒恰恰是冤家对头:真正生动地具体地掌握了我们的社会生活的发展规律,倒是医治这个公式化概念化的一剂良药。
人民内部矛盾在作品里怎样反映,问题还很多。我现在只想到这几个,提一提,希望能逐渐闹明白,得到解决。
要解决,我们当然得好好学习。学理论。更要在实际生活里面学习,在实践中学着去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当然还得学写,写出来的东西自必很幼稚,有缺点,希望能得到很好的批评和培养。
我提的这个问题——提得适当不适当,也希望批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