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关于科学研究的协调工作 郭沫若的发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3-20
第3版()
专栏:

关于科学研究的协调工作
郭沫若的发言
请允许我就科学研究协调工作的进行情况,作一简单的发言。
要发展中国科学,要使中国科学的发展能够适应规模宏大的国家建设的需要,摆在科学工作者面前的问题是很多的。中国科学的现状是人手少,基础弱,任务重。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要有组织地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壮大科学工作者的队伍,充实科学研究的设备和机构,加强科学的国际活动。自从中央号召向科学进军,尤其是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来,去年一年间中国科学工作者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和各方面的热烈支援下,在苏联和其他兄弟国家的科学家们的协助下,是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的。无可否认,科学研究的热情是有空前的高涨。
最大的成就是我们费了半年多的工夫已经制定了一个十二年中国科学发展远景规划(草案),其中有一部分已经见诸实施。科学家们十分重视这个集体智慧的结晶——科学发展远景规划,但如何才能使规划全面实现,使中国科学,特别是最紧要的而又是很薄弱的部门,能够在预定时期内接近或赶上国际先进水平,是要费很大的努力的。
要使科学规划能够顺畅地实现,使中国科学能够顺畅地发展,当前有一个很重要也是大家所很关心的问题,便是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力量和布置方生的力量,如何在这些力量之间进行良好的分工合作,也就是说如何按照“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原则,来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中的协调。中央早就注意到了这一层,已经使国务院的科学规划委员会成为常设的机构,它的主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对于科学院、高等学校和产业部门之间的科学研究工作进行协调。
由于历史发展的结果,由于缺乏相互的联系,更由于本位的责任感,各部门之间科学研究力量的分布,无可讳言,是有些不合理的现象存在的。人手既少,基础既弱,任务又重,而在各部门之间却没有很好的分工合作,以致在工作上有不少不合理的重复现象。这在国家建设事业上和科学发展事业上是不能够容许的,必须加以改进。在本次全体会议上,以及前些日子由人大和政协联合召开的视察座谈会上的发言中,委员们和代表们对这种不协调的状况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批评,我认为是正确的,而且是及时的。
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受到中央的责成,已经在编制全国1957年科学研究计划时,着手进行各部门科学研究工作间的协调工作,其中有些工作已经告了一个段落,有的正在进行。我现在想向诸位报告一下从去年12月以来,关于进行科学研究协调工作的一些主要情况。
关于科学研究的协调工作,科学规划委员会是分二十六个方面来进行的。这二十六个方面是:综合考察、测量制图、海洋和气象、地质矿产、冶金、石油和煤炭、动力、机械、无机化工、重化工、轻工业、建筑、水工、无线电和通讯、交通运输、原子能、航空、计算技术、电和超声技术、国防问题、农业、林业、医学、计量、基本理论和基础学科、科学情报。现在我只简单地介绍一下冶金、水工、机械、医学和农业五个方面的协调情况。
第一 关于冶金方面的协调
这是首先进行的一项科学协调工作,是一个试点,主要解决了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和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所之间的分工协作的问题。
这两个研究所都在北京西郊,相隔两公里。两所原来都在研究转炉吹氧(即用氧气吹入转炉中炼钢)问题。这是需要的,因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是,如果彼此不协作,各搞一套设备,那就会不合理了。冶金学家们认为一套设备就可以够两家使用。经过科学家们的反复磋商,决定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主要进行高炉的研究,冶金部钢铁研究所主要进行转炉的研究。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的转炉吹氧设备不再安装,把这套设备让给冶金部钢铁研究所。这样,单是氧气机和转炉两项就可以节省八十八万元,此外还可以节省厂房建筑、三十个工人和每年的维持费五万元。
两个研究机构已经订了合同,这样就可以节省国家资金,加强科学协作。
第二 关于水工方面的协调
关于这项工作,黄文熙委员在16日的大会发言中已经提到,我现在可以再补充一些。
水工方面的五个主要研究机构,都设在北京西郊。这五个机构是:水利部水利科学研究院、科学院与清华大学合办的水工研究室、清华大学水利系、电力工业部水电科学研究院、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院。五个机构都要搞水工实验的基建和设备;力量最强的水利科学研究院和科学院水工研究室的研究方向基本上相同;而电力工业部、交通部虽设立了机构,却缺少水工方面的高级研究力量。水工方面的绝大多数的科学家都觉得这样搞法是不妥当的。在去年科学规划工作中和今年水利工作会议上都曾发生过争论,但没有解决。
这次所得到的协调方案主要是两点:
1.水利部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和科学院水工研究室合并,由科学院和水利部共同领导;与清华大学水利系密切合作,作为全国水工研究工作的中心,为各个产业部门(水利部、电力工业部、交通部、铁道部等)服务;
2.水利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改由水利部和交通部共同领导,与华东水利学院密切合作,负责水工和航运方面的研究工作。
按照这个方案研究力量集中了,科学院水工研究室的基建就不需要单独搞,水运科学研究院也不需要设置水工部分了。
第三 关于机械方面的协调
全国机械科学研究的队伍,目前还没有很好地组织起来。第一机械工业部有三个研究院和十四个研究所,但是兵多将少。全国二十多个高等学校设有机械电机专业,人力和设备都不少,但是这些力量没有很好地应用到科学研究上来。中国科学院和冶金工业部、铁道部、水利部等机械使用部门的机械研究工作,也还没有和第一机械工业部取得协调。
在这次协调中,采取了这样的方针,便是要运用四面八方力量,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的作用,要把研究工作往下放,接近生产基地,同时在工作和机构的安排中还要遵循“就人力、就生产、就设备”的原则。
协调的结果:第一机械工业部现有的研究所大部分要下放到工厂中去;高等学校将在机械工业部门的支持下,对机械科学的许多重要方面展开研究;而冶金机械、铁道机车车辆、水工机械等的研究工作,将由于使用部门和制造部门的密切合作,而大大地加强。
关于这方面的工作,吴学兰委员在18日的大会发言中已经说得相当详细,我在这里就不准备再多说了。
第四 关于医学方面的协调
医学研究方面,当前最突出的是军队和地方,中医和西医研究工作的协调问题。
这次第一步已先就协和医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医研究院四个机构进行了协调。协和医学院的高级专家较多,但是近几年来设备和助手的补充少,科学研究工作没有很好开展。军事医学科学院原计划成立三十七个系,虽然力量也不小,但其中大部分都和地方研究机构重复。中国医学科学院现在已有十五个所(系),虽然作了不少工作,但领导骨干和设备都不足。中医研究院原来也计划要成立十个研究所(室),除有一批有名中医外,其他研究人员和设备也都很不够。
经过通盘筹划,把四个单位的人力物力,适当调剂,按学科或按任务组成四十多个研究机构。每一个部门都不要各搞一全套,而只搞自己特别需要的机构。例如军队方面只建立与军事密切相关的机构;中医研究院也是如此。这样每一个单位都相当充实,研究工作的开展反而可以加快了。医学研究方面进一步的包括各个医学院校及其他医药卫生单位在内的全面协调工作正在进行中。
第五 关于农业方面的协调
农业科学研究方面,目前力量分散,机构和工作都有很多重复,并且存在着教学、研究和生产三方面相互脱节的现象。
在这次协调的初步草案中,原则上确定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为领导中心,逐步地将全国农业科学网建立起来。更特别强调必须使高等农业教育进一步密切地和农业科学研究、农业生产相结合。
农业科学方面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人员,有61%在高等学校,33%在农业部门,6%在中国科学院三方面结合使用,不但会大大地加强农业科学研究的力量,也会大大地加强教学力量。密切高等学校和农业部门的合作,还会为高等学校提供许多设备和农场,这对高等学校今后改善教学和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也是非常需要的。
农业科学研究的具体协调工作,正在进行中。
以上五项,是三个多月来,科学规划委员会所进行的科学协调工作,比较有成就的一些例子。二十六个方面进行的情况是不平衡的,协调工作结束时,一定会有更大的成就。
经过三个多月的经验,我们也体会到这项工作是需要广泛而深入地进行讨论的细致工作,在工作的进行上并不是没有困难的。我们必须对各方面的情况作深入的了解,当前的利益固然要服从长远的利益,局部的利益固然要服从整体的利益,但各个部门和单位的责任感也必须有适当的调剂,有时对于个别科学家们的要求也不能不作适当的照顾。既是协调,就不能那么爽快地用快刀斩乱麻的手法来进行工作。
但我们是具有信心的,在党和政府正确的方针政策领导之下,我们有保证能够把科学协调工作做好。在今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国家事务中,无论任何方面,没有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要想完成任务,是不可能设想的。科学事业当然不能例外。例如,上面所说到的五个方面,不是在今天的社会主义优越制度之下,不是有党和政府的领导,便只好自由散漫、各自为政地发展下去,是很难取得协调的。由此可见,党对于科学研究工作确切地有加强领导的必要。由此可见,有极少数的朋友,认为党不能领导科学,或者认为科学脱离政治也可以自由发展或更容易发展,都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偏见了。我们要发展科学,特别是做好科学协调工作,就如整个统一战线工作一样,必须有党的统一领导,这是无可置疑的。
任何生理机能必须有神经中枢的领导,但神经中枢并不直接干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的工作。因此,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我们更特别尊重科学家们的意见。科学规划是科学家们的集体智慧所拟定的,更需要科学家们的集体努力来共同执行。进行科学协调也是同样。我们请科学家们来进行分组讨论,交换意见,尽可能取得一致的看法,得出合理的结论。结论如果一时不容易得出,我们认为有必要予以适当的等待。不合理的存在是不能够支持得太长久的。一时性的不协调,有时候是思想上的问题。例如本位的责任感,这是在所难免的。但如果我们把本位放宽一些,我们把国家作为本位,把人民作为本位,那我们的责任感也就会更加扩大了。认识取得一致,行动也就容易取得一致,因而一时性的矛盾也就容易转化而为协调了。
请允许我再说一遍,科学协调工作才仅仅开始,目前还正在进行中,问题是不少的。但我们必须遵照增产节约的原则,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在文化科学方面,我们必须增加精神的生产,同时要努力节省任何可能有的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浪费。这可以说是绝大多数的科学家们所普遍要求的。在进行协调中,我们的方针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力量,使教学、研究、生产三方面的力量能够密切结合,把全国的科学队伍加以组织和调整。从目前已有的效果看来,这个方针是正确的。经过协调的机构,既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符合于勤俭建国的精神,也集中了人力、物力、财力,有利于增加精神的生产,迅速发展我国的科学事业。在这一方面应该做的工作还很多,例如充实科学研究条件的问题(包括图书、仪器、设备等在内),地方科学研究机构的领导关系问题,新老科学家的团结问题等等,科学规划委员会也正在分别进行研究,今后要不断地会同科学院、高等教育部和产业部门,细致地进行这项工作。我们希望各位委员、各位代表和一切关心科学事业的同志,积极提供情况和意见,以便利于协调工作的进行。
谨祝各位委员、各位同志的健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