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张东野说 我在潜山看到了一些新鲜事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3-20
第4版()
专栏:

张东野说
我在潜山看到了一些新鲜事物
我在会议中听到了周总理、李副总理、陈副主席的报告,受到了无限的鼓舞和教育;尤其见到了英明伟大、慈祥仁爱的毛主席,并听到了毛主席的指示。毛主席在指示中好像家人骨肉一样的亲切,这实在是使我更受到无限感动,无限温暖。毛主席所指示的各项问题,我们应该好好的学习,作为我们工作中的指针。
各位委员,各位同志,在1955年的冬季,全国农业合作化高潮到来的时候,大家都热烈高兴的说合作化的优越好处;到了1956年秋冬间有人对农业合作化又有些不同的看法。由于这些言三语四,把我这个旧意识的人也搞模糊起来了。在今年春节后安徽组织了省人民代表和省政协委员分别视察,我也视察了合肥郊区淮联农业高级社,同时又看了我的故乡潜山县罗汉乡中心高级等社。这个社是千斤社,我看过这些社以后,才感觉到那些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说法,多是未从全面看问题,以耳代目,结合自己的旧意识主观想像而传说的。毛主席说:“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我这才有了真正的领会。我现在先说一说合肥郊区的淮联社。淮联社是1956年春高潮时建立为高级社的,有农户六百六十四户,社员三千零二十人,耕地七千五百亩(该社原有土地八千余亩,因建水库减为七千五百亩,内除园地二百余亩,实有七千二百余亩),耕牛二百四十四头,大型农具四百五十三件。它1956年粮食总产量三百一十二万零一百三十五斤,1955年总产量二百五十九万一千四百八十四斤,1956年比1955年要增产五十二万多斤,1955年平均每亩三百一十三斤多,1956年平均每亩四百三十三斤多,这说明1956年成立高级社后比1955年平均每亩增产一百二十多斤。1956年农副业总产值三十三万八千六百八十五元,分与社员二十四万四千七百三十七元,占总收入72%。每个劳动日九角,平均每户收入三百六十八元五角,每人平均收入约八十一元。最突出的一户,阮贞庆家十四口人有七个劳动力,全年收入一千七百一十五元。
淮联社自合作化推行“三改”办法以后,社员的收入按照上面所说情况,的确都大大提高了。我想农村里每个人平均每年能收入八十一元,在现在的条件下,生活也就不算坏了,而且像阮贞庆劳力多的这一户,竟收到一千七百一十五元,这个生活还有什么不快活呢?总之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我们是用不着丝毫怀疑的。但在前进过程中缺点自然难免的,淮联社因为种西瓜,社干没有掌握好因地制宜,它在1956年生产中,把三十亩黄土旱地种了西瓜,有经验的社员和有些社干说黄土种不得西瓜,只能种胜利百号山芋,他们不听,结果只结了几个小饭碗大的西瓜,大家就在地里打着哈哈摘着吃掉了。这位社干,深知自己错了便开大会作了检讨,吸取了这个经验教训,今年就决定种胜利百号山芋。
各位委员,各位同志,我们对淮联社如若不说全面的成绩,只说这三十亩西瓜种坏了,我们就把淮联社全面的好处一概抹煞,以耳代目,甚至连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也推翻了,这是不是合理呢?我想我们决不会这样看问题的。现在我要谈谈我的故乡潜山县农业合作中人民兴高彩烈的生活情况。我到潜山看到了一些新鲜事物,使我作梦都想不到的。潜山是个山县,过去很穷苦,在1956年才全部实现高级农业合作化,1956年农民生产情绪空前高涨,充分发挥了合作化的有利条件,积极推行了农业三项改革。耕地复种指数达到234%,种双季稻十三万七千亩,为1955年的二十倍。1956年粮食总产量为二万三千六百五十四万斤,比历史上产量最高的1955年多收五千一百五十一万多斤,即增产27.8%。全县并出现了三个千斤社,内中有个罗汉乡中心社,平均每亩,年产量一千零三十九斤十四两。这个罗汉乡中心社是在1955年冬由两个小社和五个互助组合并组成的高级社。全社一百三十八户,五百九十三口人,男女整半劳动力一百七十个,有水田八百零九点四五亩,旱地二十亩,这个社在罗汉乡十四个社当中土地要算最孬。由于成立高级社,集体经营,发挥了合作化的优越性,突出的表现在粮食增产,这个社的1956年生产成绩,达到了安徽省里所提出来的土地、猪、牛三增产的要求。单以粮食耕地七百二十八点八五亩计算,共收粮食七十三万一千六百八十八斤,平均每亩产量一千零三十九点一四斤,比1955年粮食总产量增加58%,因此他们便成了千斤社。但还有油菜子、花生没有计算在内。在副业中养猪工作也有很大的发展,猪的头数比1955年增加了233%,除超额完成国家派购肥猪任务二十五头外,社内还公宰肥猪二十二头,私人自宰的还很多,现在全社养猪一百五十六头又小猪七十九头,耕牛1955年原有三十四头,1956年增加到四十二头,比1955年增加八头。
这个中心社里有个万家花屋,离县城十五里,这屋里共有十七户人家,解放前穷的出奇,那个村子里有十八根半讨饭棍子,其中有个名叫万凤楼的,他现在有四十多岁,是贫农出身,家有五口人,过去种了桂家公堂的几亩田,每年除缴租请东家大吃大喝外,家中就没有了余粮,一家人每年都是靠讨饭过活,他家就有二根半讨饭棍子(老婆一根,媳妇半根,他自己一根),儿子帮人看牛,仅仅糊口,一家人饥寒困苦不堪。解放后,他照五口人分得了田和房子,由互助组到初级社,渐渐的解决了他的困难。1955年他的二根半棍子算是全都丢了,但在生活上还有小困难。到了1956年他算大翻了身。万凤楼的儿子叫万银南,在社里喂牛,得了二次劳模,他的儿媳聂满兰,也得了二次劳模。因此大家都说:万银南、聂满兰夫妻二人双戴花。万凤楼一家人做了四百多个劳动日,连三定粮以及多劳多得增产等等每人分粮七百二十斤,五口人共得三千六百斤粮,另外还分了二百六十多元。9月里杀肥猪一口,过年又杀肥猪一口,两口肥猪又卖得了一百多元,因此就做了直贡呢新棉袄、裤两套,打了十二斤重的被絮一床(潜山习惯被条都是十二、三斤重名曰七幅被),龙头洋布里子,花被面子,又做了单夹衣二十八件,胶皮靴两双,开会用的自来水笔,日记簿等等都买了一个全新,他还说:“我从来未刷过牙,我还买了牙刷子、牙膏,来刷刷牙齿”。这是万凤楼在视察座谈会上亲自对我说的,他说话时眉开眼笑,欢天喜地,全场参加座谈的人都证明万凤楼大大翻了身,并说万凤楼现在当了监察主任,说到这里全场的人和万凤楼都兴高彩烈鼓掌欢笑。
在座谈会上社长万明生、万俨然等还拿出一本账来给我看,说:“全社一百三十八户由社里统筹做衣的裁缝工花了七百二十元,全社添置了十二斤重的新被絮四十床,被里子都是龙头洋布,被面都是印花直贡呢做的,又做了单衣七百五十三件,夹衣一百六十八件,棉衣一百七十五件,还买了胶鞋十五双,胶靴十双,绒布褂裤二百一十件,袜子一百零三双,手套二十八双,帐子三床,围巾十三条,除此以外每户自找裁缝做衣的还很多。1956年全社还买了公债三百八十五元”。因为扫盲,大家读书学习,全社买了每支一元多的自来水笔四十多支。开了座谈会后,我又到万家花屋一带访问,正好万凤楼的儿子万银南、媳妇聂满兰和许多社员都在田里挑肥工作,大家见我来了,都高兴的和我谈话,互相问好,大家说,我们在国民党反动派时过的是黑暗痛苦日子,实在一言难尽,中国共产党来过以后,我们才渐渐走上了光明幸福大道,我们都知道了单干不如互助组好,互助组不如初级社好,初级社不如高级社好,组织起来人多力量大,灌溉、防洪、排涝、救灾、抗旱、战胜自然灾害,互助互济,都有特别好处。我们在1955年冬成立了高级社才只一年,就真正大翻身了,毛主席好像太阳一样,照得遍地光明,我们感谢共产党和毛主席,过去过了正月十五就要拿讨饭棍子,现在就拿今年说,我们每人都分得七百多斤粮食,还分了许多钱,做了许多衣,买了许多东西,是稻接麦,麦接稻,真是走路都带跳,睡觉都带哈哈笑。有人把现在的合作社比做春天的竹笋节节高。他们还说:根据1956年改种双季稻的经验证明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第一季稻必须插六十天旱,第二季稻必须插伏脚晚,第二季稻收割后必须种油菜或三月黄大麦,才能赶上季节,我们1957年业已做好计划,巩固和发展1956年的优点,改正1956年的缺点,要保证我们的年产量超过1956年一千零三十九斤十四两,1957年秋收后或1958年,你再来视察时,我们的社一定要比今年好,五年内我们就要大大的好起来了。
各位委员,各位同志,我们中国过去是一个落后的国家,解放以来才只有短短的八年,那一样不是一日千里成绩惊人呢?我们安徽的进步也与全国一样建设一新,即拿合肥来说,解放前是个破烂不堪的小城市,人口不到四万,现在人口已达三十万强,街市、马路、房屋、工厂、学校、农业、佛子岭梅山水库等等,确实突飞猛进成绩显著,到过合肥的一定都可证明我这些话不是虚言。即如农业合作高潮才只有一年,而农业社已有了这样优越的成绩,这已经是很难得的事了。我们如拿旧眼光来看新事物,那就真正错误了。我是个旧人员,常常感到过去没有参加革命为人民作一点好事,相反的还在反动派下面混饭吃,而党还是这样高厚的培养我,实在令我良心上既感且愧。就在这个感愧当中遇到一位党的领导同志,他对我说,你这样想法是好的,但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也不必追悔,革命的事业才开始,只要你不怀疑,坚定立场为人民服务还是来得及的,你的前途还是光明而光荣的,望你努力吧。这几句话使我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教育,我衷心的感谢他。我想我们既已贻误于前,决不可再错误于后了。如一误再误,那就真正不堪设想了。我们要对国家负责,要对自己负责,我们要全心全意忠诚老实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把社会主义优越性肯定起来,我们要坚决的永远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周围,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奋斗到底,我们还要为和平解放台湾而奋斗到底。我们共同前进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