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正确安排古生物科学研究机构更好地培养古生物学干部 孙云铸的发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3-22
第2版()
专栏:

正确安排古生物科学研究机构更好地培养古生物学干部
孙云铸的发言
我完全拥护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关于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讲话和各位首长的报告。
我是一个古生物、地层工作者,也是一个地质教育工作者,现在我结合我们的岗位工作,对下列两个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意见。
(1)古生物学研究的机构。无论在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地质研究所地层研究室和地质部地矿研究所古生物地层室和孢子花粉研究室、以及其他生产部门相应单位,目前主要任务是为地质学服务,解决一系列地层划分和对比问题,一方面在较短时间内查明更多的有用矿床,同时也保证全国区域地质测量工作的质量;另一方面也要从地层、古生物学科向本身进行古生物、地层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工作,以便在十二年内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
因此,在科学院、地质部和高等学校的古生物工作者,一方面应大力按门类(如有孔虫、菊石等)和时代(石炭纪、三叠纪等)去培养专长,另一方面还要配备一些古生物人员参加重点矿区和区域地质测量综合调查工作,使他们成为区域地质工作者。二方面必须兼顾,决不能片面地强调任何一方面。
关于各机构古生物研究,主要任务是一致的。就是说,科学院多做一些基本理论研究,同时也要结合生产;地质部和其他业务部门多担一些生产任务,同时也需进行一些科学理论的研究。
因此,古生物、地层研究机构方向的问题,和其他一些工科性各专业有些不同,不在翻天覆地归并而在合理地协商和分工,团结合作,更重要的是结合各单位发展情况和特点来处理问题,从速展开科研工作,同时进行一些个别调整,决不能盲目地裁并。但不等于说在一些业务部门内而无任何条件所成立的新的机构也都要一一保留下来。
我们地质古生物工作的分工是在一个大的中心问题下的项目研究的分工,领导的分工,研究区域的分工,从出版刊物方面的分工,在培养专业干部方面的分工,在图书设备上互助。最近国内各古生物研究机构以及几乎每一位古生物地层工作者均愿向一方向努力合作,但是个别单位做的还是太差,多少有一些忙乱现象,甚至还存有严重本位主义。因而就产生了工作项目的重复和人力物力浪费的各种现象。
中国古生物地层研究工作的发展,主要决定于各高等学校毕业学生的质量;目前高等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地质部和科学院应当大力支持和帮助,必要时组织一些专家去任职和兼课。
(2)培养古生物骨干问题。旧中国遗留下总共地质人员三百余人,解放后绝大部分人员从事勘探和教学工作,仅留极小部分人员从事古生物学的研究。七年来在勘探方面满足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所需要的矿产资源,并且还培养出六千地质干部,这是我们感到光荣的。正如最近以苏联代表团团长苏联地质和矿藏保护部部长安特罗波夫在招待会上说:“目前中国地质工作者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资源储量的任务和比解放前增加了约二十倍地质干部是一项惊人成绩,值得我们向大家祝贺的……”。但是,目前中国地质科学的研究还很落后,中国古生物学的研究更为落后。
目前苏联拥有千名古生物队伍,而中国目前古生物、地层工作者,包括老年的,青年的,以及兼任它项工作的和新近归队的在内总共不过五、六十人。我们想在十二年内至少要有苏联目前半数以上人员,才能组织队伍向科学进军。人材不是制造出来的而是培养出来的。有的专家可以带三——四人,有的只能培养一——二人。地质勘探学院毕业学生适宜做勘探工作,但不是理想的培养对象,他们的外文差,基础课也差,如果不为他们补课,不为他们补习外文工具的话,就很难收到培养的效果。
因此,中国古生物干部的缺乏是目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有人主张将北大地质地理系地质组发展成为古生物系,并招收近千名学生;也有人主张单独在北京地质勘探学院办地质专业,加强古生物、地层课程;还有人认为各研究单位可以大量招收短期训练班或直接送大批青年赴苏联学习。上列措施,均缺乏全面的观点,并且还忽视各单位发展历史、师资、基建和图书设备的具体情况。
我认为多方并进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政策。就是说,我们应当利用各个机构一切有利条件和已有设备,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因素来完成这项重大任务,这也符合毛主席所指示“统筹兼顾和适当安排”的基本原则。
现在我提出下列四项措施:
1、大力发展北京大学地质系,古生物系专门化。北大地质系一向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古生物地层工作者90%以上均系从北大毕业的。
1952年院系调整后,北大地质系停办,所有一切人力,物力和图书设备等均转入北京地质学院。虽然,北大前年开始招生,但从无到有,和重新开办一样。目前地质系尚未单独建立,尚不能大量招生,将来发展后逐年可以增加它的招生任务,最后成为培养古生物干部的中心时。我们才有可能得到更多更好的培养对象。
办好北大地质系是目前中国地质科学一个关键性问题,地质部、科学院、北京地质勘探学院均有责任支持,同时北大也应该努力地争取发展,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和传统使它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和莫斯科大学一样的地质系。
2、目前在北京、长春两个地质勘探学院开设地质专业班,培养一些古生物专门化人才,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过渡办法。无论从干部力量和设备方面去看,两院都有很好条件能完成。这个光荣的培养干部任务,苏联科学院古生物代表团A·A·基尔比契尼科夫所长曾对我们说过:“中国古生物人材太少,更缺乏古生物、地层教师,南大只有一位,重大一位都没有,只有北京地质学院拥有较多古生物人材和设备,就应当利用所有一切有利条件去培养这方面干部。”
因此,我们不应过分强调地质勘探学院任务过重和不适宜培养古生物干部的说法。
3、中国古生物骨干分布在古生物研究所和北京地质勘探学院,最近我在南京和北京初步了解,他们还可多带徒弟。因此建议科学院和高等学校应招收足够研究生。地质部任务重,更需要大批古生物地层工作者参加重点区域地质测量综合队和重点外区地层划分和对比工作,以及古生物、地层研究和鉴定工作,就必须从局、队选拔一批高等院校地质勘探专业本科毕业生,或有二、三年野外工作经验,并且对古生物、地层热爱的优秀青年来参加工作。这样做,较之开办短期训练班收效较大,培养也较快。
4、派送赴苏联留学也是一项培养专业人材的好的办法。莫斯科大学地质系共有中国学生十三人学习古生物学。除去一位由北京地质勘探学院派送出去的讲师已开始研究外,其余十二人多系国内高等学校未毕业学生,对古生物专门化研究方向认识不够,个别的发生一些专业思想问题,这种派送办法是不太适合的。
在这次政协小组座谈会也听到,有些业务部门派送大批未成熟学生到苏联学习,其结果由于基础差,俄文差,跟不上班,被送回国了。
因此,建议各有关部门今后应选派成熟青年去苏联学习,也可派到各民主国家去学习。特别要送一批优秀青年去学本国空白门类,这对中国古生物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是有极大作用。
在学习苏联方面,还可邀请有经验的苏联专家亲自来中国培养干部,这又是一种又多又好又快又省的办法。
×  ×  ×
科学院、业务部门和高等院校古生物研究的工作重点任务和特点不同,各机构均有设立别个研究单位的必要,决不应该,也不可能由任何一方去包办下来。过去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和地质部初成立时期地质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古脊椎动物研究室曾一度隶属地质部。由于地质部勘探任务大,基本科学研究的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后来才转入二元化。科学院研究所以基本理论研究为主,地质部研究机构以配合生产为主,既能完成国家生产任务,又能做好科学研究工作,这是一项正确的措施。
古生物、地层研究工作的开展与否,主要关键是在科学院、业务部门和高等院校的更好的分工和配合。分工得好力量可以加强,配合不得当,力量可以抵消。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不但科学院、业务部门要密切地配合,就是各研究机构本身各单元和各院校本身也要明确地分工,统一思想认识,从速开展科研,三位一体,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坚决反对本位主义,坚决反对教条主义,是解决目前我国科学研究机构的主要矛盾和干部缺乏的问题。(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