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目前医院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张孝骞的发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3-22
第2版()
专栏:

  目前医院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张孝骞的发言
我是一个医务工作者,想提出几个有关医院工作的问题,供各位委员、各位同志的参考。
解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卫生工作有了很大的成就。预防措施、医疗机构和医学教育都有空前的进展与提高。医务人员经过党的教育和自我改造,绝大多数抛弃了过去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立场,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全国医务卫生工作者正在为了实现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对卫生方面的要求而作出最大的努力。
城市医疗工作,同其他卫生医疗工作一样,也有很大的进展。医院的大门为劳动人民敞开了,病床大大地增加了,医生的服务态度和医疗作风改善了。各医院的就诊人数逐年增涨,工作质量在不断地提高。这些成绩是应当加以肯定的。但是由于都市的迅速发展和都市人口的增加,现有的医疗条件仍然落后于都市人民的需要。市民和公教人员看病,还感到许多不便之处;例如挂不上号,住不上院,候诊费时,取药费时等等。不少医院显出忙迫、拥挤、甚至混乱的现象。部分医务人员,或者忙于事务,或者限于水平,还不能完全做到不出医疗差错。这些困难当然有一定的客观原因,而且主要是发展中的问题,通过卫生行政部门和广大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是可以逐渐克服的。就现有的人力和物力,能不能够通过工作方法的改善部分地加以克服呢?我相信,只要遵照毛主席给我们的关于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指示,对各医院的组织工作和协调工作予以重视,这是可以做到的。
  进一步完善医院的组织管理制度
临床医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因为它的工作对象是人,也可以说是社会科学;它的分工细、科目多、范围广。因此,医院的组织机构相当复杂,比之工厂、铁路甚至更复杂,而医院各部门之间、各工作程序之间必须密切联系,不容有丝毫脱节,又同工厂、铁路很相似。在苏联和其他医学先进国家,医院管理,同工厂管理、铁路管理一样,是一项专门学科,在我国还没有被重视。许多医院的组织、管理不够严密;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实行不够彻底。这就减低了工作效能,使得医疗技术人员不容易发挥他们的潜在力量。
其次,在同一城市,各医院间的联系和合作也很重要。医院各有明确的任务、各具不同的条件,为了集体地向人民发挥最大的力量,它们之间必须有很好的分工办法。目前各医院是没有做到这样的合理分工的。医院与医院之间互不通声气,彼此的工作缺乏联系,没有协调。某些医院的门诊、急诊和病室很拥挤,另一些医院则比较空闲。前年一位苏联专家来我国访问,发现有些医院的病床使用率很低,特别提醒我们注意。最近北京市开始了“分级分工”的医疗制度,这是很好的补救办法,但实行不够彻底,效果还不很大。我们有必要更广泛地、更有效地贯彻这个优越的制度。
  改善医院和病人的关系
再其次,是医院与病人的关系。医院是为人民服务的,当然离不开群众。从另一方面说,向疾病做斗争是医务工作者同病人的共同任务,他们之间的战友般关系,是决定在这个斗争中获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个关系的好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医生的品质和水平,同时也取决于病人对医院和医生的信任与合作。在这方面,苏联是做得很理想的,他们的医院没有所谓工休问题;我们的医院还存在着一些不正常的现象,有的是医生的态度、作风不够好,有的是病人不遵守院章,不信任医生,不服从治疗。这些现象当然是个别的,但影响所及,已经在一部分病人中造成混乱,使一部分医务人员在思想上有顾虑,在工作中流于被动、迁就、束手束脚。这些影响对于医疗质量和病人的利益是不会有好处的。
  克服医院工作中的忙乱现象
以上所讲的几种关系,若能加以改善,相信目前医院工作中的一部分忙乱现象是可以克服的。因此,我提出以下的建议: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所属医院加强行政管理方面的监督。卫生部根据国内实际情况,在便利病人和提高工作效能的前提下,制定全国适用的医院法规,并要求严格实行。2.推广和贯彻分级分工的医疗制度,设立统筹全市病床使用的机构,防止病人集中少数医院,做到各医院间的分工合作。3.各地医院经常交流行政管理方面的经验,扩大中华医学会的医院行政委员会,出版医院管理的期刊,就具备条件的医学院校或医院,开班训练各级医院行政管理人才。4.通过各种宣传教育,包括医院和医师自己应做的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获得必要的卫生常识和就诊常识,了解医院的性质和规章制度,听从医生的治疗和指导。5.加强各级医务人员的思想教育和责任感,打破目前的推诿、迁就、不敢大胆负责的风气,使医院、病人间的关系趋于正常化。
  在增产节约的条件下发展护士学校
  另一个与医院工作有关的问题是护士问题。护士是医务人员中的重要成员,护理是医疗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医生与护士的人数比例,一般应当是一比四,才能有效地进行工作。现在我国大约有西医六万人至七万人(中医参加医院工作者还不太多),护士约十万人,二者的比例几乎是一比一。因此,护士缺乏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卫生部、中华护士学会和各有关方面的注意。扩大护士队伍,就要加强护士教育。无庸讳言,护士教育过去是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的。大力发展护士学校,将是今后解决护士问题的最基本环节。这将需要详细的计划和准备。目前的一个问题是,在国家号召增产节约的条件下,怎样来开始进行这项工作。我认为最简便易行的办法是,在一切具备条件的医院,包括省、市立医院和医学院附属医院,广泛设立小型的护士学校。若是每校的学生不过多,可以利用医院的现有技术人员任教师,现有设备做实习场所,匀用现有房屋做课室和宿舍;需要增加的只是极少数的专任教员和极少量的设备。这样可以符合勤俭办学校的原则。以建立五十个新校,每校收五十——一百名学生,作保守的计算,即刻可以多训练二千五百——五千名护士学生,以后还可以逐年增加。实际上护士学校对所在医院并不完全是负担,因为护士学生进行病室实习的过程,对护理质量的提高可以起一定的作用;而且这些学生就是各医院急待补充的护理人员的后备军,会受到热烈的欢迎的。唯一可能的障碍是学制。护士教育,医学教育部门过去要集中办,不放手让各医院自办。这个看法应否改变是另一个问题。至少在目前护理人员缺乏的情况下,课程标准似乎可以稍微放宽一些,这样培养出来的护士可能比理想的标准低一些,但总比没有受过系统训练的好得多。希望医学教育部门会同中华护士学会考虑这个办法,若是可行的话,争取在今年秋季,很多初中毕业生需要升学的时候开始实行。
以上的意见可能是片面的,不够正确的,请各位委员、各位同志指正。(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