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手工业合作社是有潜力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3-22
第6版()
专栏:

  手工业合作社是有潜力的
  上海市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社主任 王良
在增产节约运动中,上海市部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已经取得了初步成绩。皮革联社所属的制革、皮鞋、皮件三个行业第一季度节约原材料的指标是八万元,1月份已经达到二万八千多元。服装社推广了集中裁剪,调整样板排列和增加档号等经验,节约三万多公尺布料。纸盒、纸袋、玩具等行业,用磨芋粉代面粉浆糊,第一季度内可节约面粉十八万多斤。
这些合作社能够取得以上的成绩,主要原因在于认真地贯彻了市联社提出的“边检查、边研究、边改进”的精神。这些社的做法,一般是这样的:
一、通过对比,摸清情况。如皮革联社对制革、皮鞋、皮件三个行业,就现有的生产用料情况作了比较。一双平包头皮底、皮跟男式鞋用的面革,在第四皮鞋社是一尺五寸,而第七皮鞋社只用一尺三寸五分;所用底皮,在第十六皮鞋社是三十一两,而第五皮鞋社只用二十六两。皮件社生产的二零四票夹,每打用料最高的是七尺四寸,最低的只用六尺八寸。制革用的化工原料,每张皮用的白油,高的是十二两,最低的只用八两。使用的硫酸量,最多的达十五两,最低的只用九两。这些产品经过检验和化验证明,使用原材料少的成品质量,反而比多用材料的好。
二、通过典型实验,发动群众。皮革联社在掌握了基本情况后,又根据手工业者一向用料没有统一标准,一个师傅一样作法的特点,从去年10月间即开始深入的检查各类社(组)的用料和产品质量,组织技术人员研究,选择了问题较严重的第十七皮鞋社,闸北制革小组、第五制革社,第十四皮件社等单位进行典型试验。帮助研究配料、划料,组织生产,调整技术力量,按工序分工,并先选择一个生产小组作试点,在取得经验以后,全社推广。同时同市社的化验室结合,研究用不同分量的化工原料所出成品质量的差异,最后总结经验,组织专业会议,提出初步的中等标准。再以用料高低不同的产品,具体分辨质量好坏。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后,即将上列产品分别按行业组织到各社巡回展出,讨论研究。这样不但易懂、易行、便于社员学习,并且可以得到新的发展。如第十七皮鞋社,通过质量比较会,学习了江宁皮鞋社的长处,产品质量已经赶上了江宁社。十四皮件社在社员得到启发后,不但改进划料方法,并且利用碎皮做吊带搭头。一个月就节约了皮料一千多尺。
三、反复进行思想教育,加强社会主义的整体观念,提高阶级觉悟,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文化联社推广磨芋粉代面粉就经过了一段艰苦的思想教育过程。早在1955年以前私营赵天福制盒厂就采用过这种代用品,因为这种代用品对生产者利益不多就没有继续采用。如一斤上等麻芋粉要九角七分,一斤专用面粉只要二角;一斤麻芋粉顶五斤面粉,使用起来又没有面粉便当。加以在开始使用的时候,要改变生产习惯,还会降低生产效率。如虹口纸盒社用磨芋粉代替面粉,每人每天由三百只的产量降到二百五十只,经过一个月才恢复到原有产量。这一工作,在文化联社的耐心教育下,经过反复说明合作社跟国家利益的一致,强调节约面粉的重要,并且积极组织经验交流,协助克服使用过程的困难,才逐步推广。经验证明,改变一个旧习惯是艰苦的,但是如能够紧紧依靠群众,把广大社员发动起来,困难是完全可以克服的。
事实证明,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增产节约的潜力是相当大的,如第九皮鞋社过去每斤铁钉只能钳二十五到三十双鞋帮,现在达到九十双,每月从九十五斤铁钉降到二十五斤。近来,第十皮鞋社将用过三遍的铁钉,再用来钉后跟,节约了很多铁钉。制革社改变过去裁边、皮爪皮的作法,每张皮可增加五寸,九个制革社(组),一个月就能增产一千五百到二千尺,全年预计各社可以多积累十万八千元。
上海市的合作社(组)有一千六百三十二个,自开展增产节约以来,取得成绩的社(组)还是少数。上列几个行业的经验是值得学习的。在增产节约运动中,那怕是一针、一线、一两钢铁,如能作出点滴成绩,就会鼓舞群众,步步前进。手工业合作社的物质基础还是极为薄弱的,因而增产节约在手工业合作社系统中,更具有特别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我们希望全体社员集中智慧,想尽办法,保证产品质量,节约原材料,实现增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