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江苏安徽农业社干部的新作风 深入田间参加生产领导生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3-23
第1版()
专栏:

  江苏安徽农业社干部的新作风
  深入田间参加生产领导生产
新华社南京20日电 农业社干部纷纷下田参加生产是今年春耕中江苏省的新气象。
去年农业合作化高潮后,江苏各地农业社都有相当数量的干部脱离生产,担任社内各方面的领导工作。这些脱产干部绝大多数具有相当丰富的生产经验,但因工作繁忙,会议过多,不能下田劳动,其中有些人逐渐与社员疏远,指导生产也发生了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毛病。加上有些地方的干部报酬制度不尽合理,有些干部产生了好逸恶劳的毛病,脱离了群众。
去年年底,各地党委在总结去年生产、办社经验教训的同时,表扬了一批既参加生产又搞好工作的社干部,动员干部参加生产。不少地方还把对社干部“脱离生产,固定补贴”的办法改成了“定工生产,定额补贴,多劳多得”的办法;同时,减少了社的会议,建立了社干部轮流值日、定期碰头的制度,为社干部下田劳动创造了条件。
现在江苏各地春耕已经开始了,许多农业社过去的脱产干部,现在都参加了生产队下田劳动了。这些干部下田后,对生产活动的变化情况了解得具体了,因而他们领导生产也更加具体,解决问题更加及时了。例如:高邮县双庙社工种定额不合理,社员不高兴参加农业生产,愿意出去搞副业,社、队干部在生产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作了详细研究,把春季的工种定额作了合理修订。句容县城东乡四分社有些困难户生活困难,生产情绪不高,社干部了解后,立即从公共积累中拿出三十五元和二千斤稻子预支给他们。农业社干部参加生产后,也大大改善了干部和群众的关系。盐城县六千五百多个社、队干部,带头参加生产,社员的出勤率从原来的50%提高到90%以上。
新华社合肥21日电 安徽省农业社干部参加生产已经形成一种新的风气,这样,不仅解决了社干部领导生产上的许多问题,而且还密切了干部和社员的关系。
安徽省农业社干部由于很少参加生产,因此很难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问题,自从大批干部参加生产以后,这种情况有了显著的改变。芜湖县马塘农业社十四个干部白天深入田间,一面生产,一面了解情况,晚上又到社员家里去访问,一个多月内,他们就做了三十多个劳动日,又访问了一百二十多户社员,及时解决了生产等方面的三十多个大小问题。东流县胜利农业社副主任袁长庚,他分工到生产队去领导生产以后,又重新拿起了锄头和社员一道干活了。在生产中,他利用休息时间帮助社员评好工,派好第二天的农活。这样,劳累了一天的社员晚上就不再开会评工和派活了,青年社员有时间上民校了,妇女社员也有时间做针线活了。滁县琅琊农业社的干部还专门包了几亩地作各种增产试验,以便更好地来领导全社的农业技术改革。
社干部参加生产,鼓舞了社员的劳动热情。芜湖县沙墩农业社在修堤中,社员情绪不高,社主任等七个干部,就带头挑土修堤,结果参加修堤的社员由五百人增加到七百多人,并开展了劳动竞赛,工作效率提高了很多。
社干部参加生产,也减少了农业社的开支。桐城县民主农业社二十一个干部参加生产以后,预计全年可以减少工分补贴一千九百多个劳动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