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农业社资金不足的问题怎样解决? 江苏各级党委发动社员自力更生克服困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3-23
第3版()
专栏:

农业社资金不足的问题怎样解决?
  江苏各级党委发动社员自力更生克服困难
本报讯 江苏省各级党委最近提出了“自力更生,克服困难”的号召,要求各地农业社发动社员向社投资,解决当前生产资金不足的困难。
去年是农业合作化的第一年,许多农业社的公共积累少,家底薄。在年终分配的时候,有些地区又片面地强调了“少扣多分”;有些农业社超支户多,一时又退不出来;有些社为了大力开展副业生产,增加了副业投资;因此,农业社缺乏资金的情况较为普遍。启东县四百五十一个社只有二百八十五个社有部分资金,其余都是“赤手空拳”。震泽县新民社有七百六十二亩田急需追肥,三万亩桑地急需购买桑苗,十三个鱼池要下鱼秧,但社里只剩了十五元资金,一切都不好安排,严重地影响了备耕工作的进行。
目前,春耕在即,可是不少基层干部情绪消极,认为“巧媳妇难作无米之炊”,“要社员投资是瘪芝麻榨油白费劲”,他们眼睛向上,都想依靠国家贷款来解决。各级党委针对这种情况,对广大农民进行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搞好生产的教育。江阴县在县委干部扩大会议上,通过算账、对比教育,说明自力更生克服困难,既可以降低成本,又可以增加收入。如该县西岐十一社去年没有向国家贷一个钱,所用的生产资金全部是社员自己解决的,决分时每个劳动日得到一元二角九分,保证了90%的社员增加了收入,还为今年春耕生产储备了八千余元生产资金。而该乡四社,去年生产资金共用七千二百元,其中贷款四千一百元,结果每个劳动日的报酬只有八角二分。现在江阴县已经普遍开展了资金、肥料、饲料“三自给”运动。
农业社是不是有力量解决资金不足的困难呢?下面的事实回答了这个问题。兴化县海南乡在支部大会上通过排家底,找出了卖鸭蛋、卖大猪、寻鳝鱼,做芦席,出卖废铜废铁等七种增加资金来源的方法,共可积累资金六万多元;同时,社员养的四千八百只鸡鸭,可以解决社员的零用钱。震泽县新民社在社员代表大会上算了细账,证明了社内资金潜力很大,社员手里还有一万一千元。算账后大家都说:“社里真把主我们做,我们就得做主人”,社员都自愿地向社投资。现在新民社已经筹集了生产资金八千多元,不仅解决了社内资金不足的困难,还安排了社内一百四十六户困难户的生活,有力地推动了当前的春耕生产。
在发动社员投资的同时,必须切实贯彻勤俭办社的方针,节约一切可以节约的资金。昆山县力量社原来计划在春熟上场前开支七千元,经过精打细算以后,只需五百元。震泽县新民社合理搭配农具,修旧代新,少买四架喷雾器、九条新船,节省开支三千零六十元,社员非常满意。 (陈立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