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读了关锋先生“关于哲学史上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问题”以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3-23
第7版()
专栏:

读了关锋先生“关于哲学史上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问题”以后
  邓初民
本年2月1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关锋先生“关于哲学史上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问题”一文,这篇文章主要是批评贺麟先生“对于哲学史研究中两个争论问题的意见”的,我读了之后,认为他的批评基本上是正确的,我是同意的。但就中还有个别论点似乎不能苟同,特提出来请教于关锋先生。
一,关锋先生认为贺先生所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没有通过战争杀人的方式’,‘哲学战线……远处在后方,远处在大炮射程之外,也不是飞机轰炸的目标。’对这,是没有相反的意见的。”我不完全同意这种说法。欧洲历史上的宗教战争,实质上总归是阶级斗争在思想战线上的反映,这能说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斗争没有通过杀人的方式吗?十八世纪法国的唯物论,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史上曾起了先锋作用,这能说哲学战线远处在后方吗?至于“远处在大炮射程之外,也不是飞机轰炸的目标”的说法,在贺麟先生的意思,主要是在强调哲学史上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不尖锐,关锋先生虽然认为“人们不能够根据这一点而得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并不尖锐的结论”,但关锋先生总不愿意把它的尖锐性引向杀人流血,引向“人的死活”上去。因此,他的论点,就认为一个哲学家的哲学观点只要不作出直接的政治结论,唯心主义者和唯物主义者就可以作朋友(他引了中国历史上张载和二程作朋友为例),当然也就不至于彼此发生冲突,乃至互相厮杀了。这是事实吗?历史上有许多哲学家,在他的哲学观点上并没有作出直接的政治结论,而被杀头和被关进牢里去了。伟大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只创立了宇宙的太阳中心说,就被当时的宗教裁判所采取一切手段来和他的学说进行残酷的斗争;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仅以哥白尼的学说为根据,补充了哥白尼的学说,就被宗教法庭把他焚死在罗马。这种例子在历史上还可举出很多。
而且按照关锋先生的这种说法,还有把哲学观点和政治结论截然割离开来的危险,尽管有人的政治态度和他的哲学思想并不一致,这是暂时的,是在一定的条件之下产生的,特别是政治条件。例如新中国有些人在思想上是唯心主义的,在政治上则拥护社会主义,这只是由于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胜利的结果。而任何政治上的错误,却都由思想错误所产生,则是经常的,无条件的。把哲学观点和政治结论截然分开,把理论与实践分开,这是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绝对不相容的。
由于关锋先生在这一论点上离开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原则,所以在他的文章中就不免有许多自相矛盾之处。例如他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根本原则上是完全相反的。它们之间的斗争是‘你死我活’,‘我立你倒’,没有妥协的余地。”但他马上在“你死我活”这一句下面下了一个注解:“当然不是人的死活”,好像在思想斗争领域中就没有死过一个人似的。他一方面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不是人的死活,另一方面他又说:“在特定条件下他们的斗争可能是很激烈的、甚至是残酷的,如窦太后不能容辕固生,光武对于以‘儒家之义’反对图谶的人也要砍头”。难道“砍头”不会死人吗?特别他把中国历史上的张载与二程,窦太后与辕固生,儒家之义与图谶之说的不同或矛盾,看作是由于政治的关系,一则可以作朋友,一则至于砍头,来强调政治结论与哲学观点的分离,固然是不妥当的,而把中国历史上的张载与二程作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代表,也与他在文章中所说:“如物质和精神谁是第一性的、有无客观规律、认识的路线问题等等,不管是唯物主义者还是唯心主义者,谁要是稍微让步,就会是背叛自己的哲学观点,而向对方投降。”这样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限,也是有矛盾的。因为最近的哲学界,个别的人与个别的论著,在提法上已把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区别庸俗化到不可忍受的地步,好像一个人不相信鬼神就是唯物主义者,反之就是唯心主义者,抹煞了或者说根本忘记了恩格斯早经为我们指出来了的哲学上的基本问题,是存在与意识的关系这一问题,例如,必须把存在看作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存在的反映,客观存在是可知的,才能归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反之则是唯心主义的阵营。那么,张载与二程之分,就决不是这样严格的,这样就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区分的庸俗化,这样也就会混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限。把张载与二程作为中国历史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代表,我认为就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区别的庸俗化,就会混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这两个根本对立的世界观的界限。
还有关锋先生虽然认为:“哲学毕竟不是超政治的,这样或那样的哲学观点归根到底总是直接或间接支持一定的政治观点的。政治对于哲学斗争也不是漠不关心的。所以哲学斗争和政治斗争常常联系起来。……而哲学斗争一涉及到现实政治问题,就很激烈,甚至很残酷了。我们在历史上可以找到许多反动统治者残酷地迫害唯物主义思想家的事实、唯物主义者跟唯心主义者成为政治上敌人的事实;这并不比唯物主义者和唯心主义者作朋友的事实更少些。”从唯物主义者和唯心主义者作敌人或朋友的多少来看两者之间的斗争,这还是只从量上来看两者之间的斗争,没有把它提到质的高度,这是否会仍然要混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这两个根本对立的世界观的界限呢?
特别他虽然承认哲学斗争和政治斗争的联系性,也承认斗争的激烈性和残酷性,他总讳言“人的死活”。这可能是从政治斗争与思想斗争的既联系而又区别的角度上看问题,尤其是顾虑到当前思想斗争方面的粗暴态度问题。殊不知把阶级斗争总结为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思想斗争三种方式,还只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的事。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哲学史上,并不严格地存在这种分野,在历史上反动统治阶级眼里,特别是在今天世界上一小撮反动统治阶级眼里,也并不存在这种分野。我们决不能把今天中国共产党人民内部思想斗争的方针拿来套在一切反动统治阶级的头上。否则就会纵容反动统治阶级对人民思想家和所有唯物主义者的迫害。请大家千万不要忘记现在还有许多有名和无名的进步思想家不断死在反动统治的绞刑架和电椅上。所以我也要在这里指出来。
二、关锋先生认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所以能够是统一的,首先在于他们的对象是一个,即:宇宙,对宇宙的本质作最一般的研究。”我认为基本上是正确的,也是可以同意的。但仅仅把它的统一面说成是它们研究对象只有一个,好像一方面不能表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这两个世界观的根本对立和相互排斥,另一方面,又不够说明统一面的具体情况,既然它们的统一面是在它们的研究对象只有一个,即:宇宙,和宇宙的本质,虽然它们对同一个对象有不同的研究和解释,那么,它们的对立也不是什么根本的对立和相互排斥的对立。这样,就会引起人们只注意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统一面而忽视其对立面。有些人们正是这样来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统一的。因此,我认为与其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统一面说成由于它们研究的对象只有一个,不如把它们的“统一”说成:没有这一面就没有那一面。因为任何两极现象都有统一性,其基本的决定联系和关系就在于此。例如“有”与“无”,是两个极端,“生”与“死”是两个极端,但是没有有的一面就没有无的一面,没有生的一面就没有死的一面。所以任何根本对立和相互排斥的现象都有统一性,这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所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世界观,虽然是根本对立和相互排斥的,但仍有其统一性的一面。这也符合对立与矛盾是绝对的,统一是相对的辩证法的规律。任何人要想夸大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统一面,都是错误的。那么,我们就必须时时刻刻注意在问题的提法上不给与有这样想法的人以借口。而且在实质上统一只是对立和斗争的因素,对立和斗争的状态。这种状态就是表示事物内部量的逐渐积累的过程,但是在这种积累过程中,事物仍旧保持原状,所以暂时还是统一的。
那么,为什么又说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统一面,由于它们的研究对象是一个,在说明上不够具体呢?这是由于它们不仅在于研究对象是一个,而是由于它们在解释它们研究对象时,一方面是:绝对相反的。例如唯物主义者认为存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存在的反映,客观存在是可知的;唯心主义者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存在是第二性的,存在就是被知觉,或者说存在是感觉的复合,客观存在是不可知的。但在另一方面,唯物主义者也认为意识是客观的实在存在,承认主观的能动性,唯心主义者也不完全否认存在的存在,而只是片面的夸大主观能动性。这也就是说,它们在认识论上毕竟有相同的地方。如果在认识论上完全否认唯心主义者在某些事物上的偶然正确性,那么就会走到否认列宁“反映论”的论据。既然意识是存在的反映,唯心主义者从他的认识根源出发(从阶级的根源出发就不可能这样),有时对于存在也不可能过分加以歪曲,就是说,他不可能把黑的说成白的,红的说成绿的,但这只是偶然的、暂时的、个别的、部分的,而从其一贯的、经常的、全面的、整个的思想体系来说,唯心主义者和唯物主义者对于同一对象所作的解释则是截然相反的。这也就说明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对立是绝对的,统一是相对的道理,同时也就说明了从认识论上来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统一面是较为具体的道理。总而言之,我们必须从对立面的统一中及其复杂的联系和其相互作用的全部总合中,找出其主要环节,亦即其具体事例。
特别是关锋先生根据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统一面谈到它们的相互渗透、相互刺激、相互推移来说明哲学史的发展时,根本忽视了产生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政治的和经济的前提,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科学的前提。新的唯一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只有在资本主义时代,特别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展开激烈斗争的时代才能产生,否则,虽有唯心主义对它渗透、刺激,唯物主义也不能发展到辩证唯物主义高度。自然科学的发展,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创立上,起了更大的作用。如果说没有牢固的自然科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就不可能出现。我们可以说,新的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主要是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整个科学的产物。恩格斯曾经指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方面的三大发现,对于辩证唯物主义的创立起了特殊的作用。否则,虽有唯心主义对唯物主义的渗透、刺激,辩证唯物主义也不可能产生。同时,我们必须指出,哲学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反映,只有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说明它的发展。唯心主义对唯物主义的相互渗透、相互刺激,只是哲学史上发展的一个因素。哲学观点的发展,除了受到与它相反的哲学观点的影响以外,还要受到政治的、法权的、道德的和艺术观点的诸种影响,特别是社会经济制度的影响。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可以说主要是在科学发展成就的直接影响之下,在科学反对宗教和唯心主义斗争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今后还要不断地为在科学中的新发现所改变和发展。同时,它又反过来积极影响科学的发展,指出科学发展的方向。因此,就哲学所研究的对象来说,也是不固定的。我们要指出哲学对象的科学内容(不简单是研究对象只一个),也必须采取历史的态度,例如在古代和中世纪,哲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还是无所不包的,直到资本主义开始萌芽时,许多科学才从哲学的领域中分离出来。资本主义的产生,加速了自然科学脱离哲学的过程而形成为一定部门的知识领域,黑格尔在这一个时候还想创立一个无所不包的哲学体系,企图建筑一座压在一切科学之上的哲学宫殿,终于不能不遭受惨败,使他陷入与他自己所猜想到的,可是,不是建筑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的,因而也就运用得不正确的辩证法的进退维谷的矛盾之中。旧哲学的终结,也就由黑格尔完成了。所以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亦即哲学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并不在于唯心主义旧哲学对它的渗透、刺激,主要是要有它的社会政治的和经济的前提,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前提。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继承了黑格尔,同时又否定了黑格尔,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只看到继承的一面,而忽视否定的一面,这是对社会意识发展的庸俗化和简单化。同时,辩证唯物主义和过去旧哲学的根本区别,还不仅仅在于它是在牢固的科学基础和一切文化成就中发展的,而且在于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的世界观,具有极伟大的生命力、战斗性和党性,成了无产阶级和千百万劳动群众为共产主义原则和共产主义建设在全世界的胜利而斗争的最伟大的、最锐利的武器。因此,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科学史上伟大的革命,是哲学由旧质态进到新质态的极大飞跃。它不是教条,它是革命和行动的指南。它不仅在说明世界,主要的是在改造世界。只看到它说明世界的一面,而忽视它改造世界的一面,也是对于社会意识发展的简单化和庸俗化。
是的,关锋先生的论点只在说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互渗透,相互刺激、相互推移等等在哲学史上的推动作用,不必把论述面牵涉太广。然而没有注意到我在上面所说的一切,就很难把历史唯物主义的战斗性和党性展示在读者面前,甚至会要导致哲学史研究上的纯研究空气,也就是说会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鄙见如是,未知有当与否,敢请教于关锋先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