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联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3-23
第8版()
专栏:

联想
徐选牲
1953年,一位研究文字学的老教授,告诉我祖宗的“祖”字,古时作“且”,有人以为是牌位的象形;但据他考究,象的其实是男性生殖器的形。他给我解释得很详细。这是国内一位有数的文字学家,人又是极正派的,甚至很带点封建性的正派,何况已经六十多岁了;他说的这话,丝毫没有一点玩笑在里头。
因此,我联想到花。植物学家告诉我们,花是植物的生殖器。但是古今中外,人们对于花,倒是作为美物来欣赏的多。就是植物学家,明知花是什么,但是在他的研究工作的范围以外,当他看到花的时候,不论树上的、田间的、瓶中的、画里的,或在妇女的衣衫上的,也只当着美的对象看,未必联想到其为植物器官的一面;即使联想到这一面,也未必进一步联想到其他。就是人体生理学家,在研究下体时,也何尝引起过别的想头。
科学家为什么偏没有那种“敏感”?论理,科学家是最富于联想力的。联想,就是巴甫洛夫所说的“条件反射”、“暂时联系”,这对于认识客观现实,获得知识,扩大知识范围,有极重要的意义,是科学家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艺术家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是,科学家竟没有“看见洗脸的人……即能推见他一直洗下去,将来一定要洗到屁股”(鲁迅)的联想力。这是为什么?我想,道理很简单,正因为他们是科学家。他们以科学态度对待事物;他们把对象的特性,严格地规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他们把丰富的联想力,用在客观对象与其周围世界的自然必然的联系方面;他们在进行科学研究的时候,是完全忘了“我”,不涉任何私欲的。
我们现在学了辩证法,知道任何事物是处在与别的事物的联系之中的,因此自觉地讲究联系,大大发展了联想力,这是很好的。但是,在实际上,不正确的联想,想入非非的种种联系,也还是存在的。
有这样的事:几个干部在休息时间闲谈,谈起“三国演义”。有一个说到,刘备和诸葛亮,表面关系似乎很好,但政治路线上是有分歧的。诸葛亮坚持联吴伐魏,想最后实现汉的统一;刘备却惧曹操势大,只想并吞较弱的孙吴,与曹操二分天下,就心满意足。不知怎的,这一番议论,被领导人知道了,他就神经紧张起来,联想到这几个干部是在议论他,而议论他就是反领导。
也有这样的事:一个教员,在讲规律的时候,说了一句这样的话:“人每天要吃饭、拉屎,是由于新陈代谢规律的作用”。这话,引起了很大的风波,人们在领导之下群起而批判之:说吃饭拉屎是规律,首先是荒谬和庸俗;而在讲台上讲吃饭,是宣传资产阶级的反动的、腐朽的庸俗唯心主义;而用意,是腐化干部,瓦解革命。
这样的思想方法,自然是少见的,但在生活中,有时候却可以对于一部分事业发生虽然是暂时的,却很重大的影响。
至于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特种的条件反射,疑神疑鬼,吠影吠声,见曲木而肉跳,闻敲门而心惊等等心理现象,是不少的。凡这些,对于生活,也起了消极的作用。
正确地掌握唯物辩证法,发展正确的联想力,对于生活、科学与艺术,都是必要的;而“想入非非”的联想力,则只会使人走入迷途,贻害非浅。巴甫洛夫的学说曾经警告我们,在以语言、词进行思维的时候,“词的无数刺激,使我们能远离开现实,因此我们常常应当记住,不要曲解了我们对现实的关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