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如此“革新”——观剧杂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3-23
第8版()
专栏:

  如此“革新”
  ——观剧杂感
  王冬青
  革新是件好事。
  无论是社会生活制度或思想、艺术,都需有不断的革新,才能有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文化艺术方面的革新,虽经过“打倒孔家店”的时代,但那些于人民有利的精华,却仍得到保存和发展。可见在文化艺术方面的革新需要百倍的细致,来不得任何粗野。
但事实上,粗暴的“革新”家却大有人在。别的不说,就在服饰上也往往体现了这种“革新”精神。比如北京的春秋京剧团演出“孙悟空三盗芭蕉扇”一剧中,罗刹公主服饰的“革新”,就是如此。
罗刹公主头戴似银质的网发套,身穿蓝软缎镶着亮片的连衣裙(布拉吉),身后披着金黄闪光凤尾式的斗篷。要不是演员生理条件所限,真有些像西欧美丽的贵妇人了。而与罗刹公主同时出场的侍女赛天仙,梳着发髻,插着花,戴着耳环,穿着宽大的、有着古老花纹的衣服,一下就把观众带到古老的历史情境中去了。同场出现的同一个时代、环境,只是性格、地位有异的两个人物,却穿着如此不同、相距几百年的服饰,真使观众眼花缭乱,不敢想像。罗刹公主的服饰,如果这样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革新”下去,再过十年,也许罗刹公主在娱乐牛魔王时,不再是像今天舞蹈团的女孩子一样舞红绸舞,而是跳芭蕾舞或别的现代舞了。明朝的神魔小说“西游记”中头裹“团花手帕”、身着“纳锦云袍”、手拿一丈二尺长短的“芭蕉扇子”的罗刹公主,可能完全以某某女士而命名了。那时孙悟空脸上的标记也许会被“革”去,而披起一身“时髦”的服装。如此“革新”下去,那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而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西游记”,在“革新”家的宰割下,会真的“西游”了。
面对着这样的“革新”,我宁愿作一个“复古”的“保守”者。因为我坚决相信,罗刹公主那身富有神魔色彩的古典服饰,决不属于糟粕,舞红绸舞也并不比舞水袖、舞飘带或芭蕉扇恰当。何必要以导演、演员的主观意图和爱好,不惜以反历史主义的精神,廉价地去饱部分观众瞬间的“眼福”呢?
为了尊重前人在艺术创造上的艰苦劳动,请这些“革新”家们手下留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