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合作化促进了民族团结 马文鼎的发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3-23
第11版()
专栏:

合作化促进了民族团结
  马文鼎的发言
我没有料想到能有如此十分难得的机会,参加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恭听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英明指示。我认为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新的发展,使我们在许多新事物的面前,在分清敌我、明辨是非等重大问题方面,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与明确,以致清心明目,信心百倍。
李富春副总理在这次会议的预备会议上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议的若干问题的说明、周总理在会议上关于访问亚洲和欧洲十一国的报告、陈叔通副主席所作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我表示热烈的拥护,今后极愿在工作中加以贯彻。
我是农业工作者,也是一个少数民族,愿将青海省农业区合作化以后情况,作简要汇报。
合作化在少数民族地区,同样的显示了无比的优越性
一、合作化了以后的土地,可以集体经营,能够充分发挥土地潜在力量,促进农业生产。合作化以前,青海各族农民,都是以户为单位的分散的个体经济,他们在仅有的小块土地上,经营多种作物,合理的利用土地,实行轮作倒槎,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因此就不能更好的发挥土地的潜在力量,这是长期不能增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合作化以后,农业社内的土地,可以统一规划,合理使用,相应的进行农业技术改革,获得了普遍增产,全省二千七百多农业社有80%以上的社,保证了90%以上的社员都增加了收入,其余没有增产的社,绝大部分是受了严重的雹、洪自然灾害。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前进农业生产合作社,全系1956年大面积丰产田,平均亩产四百九十二点九斤,较1955年平均亩产三百八十斤高出一百一十二点九斤,即增产29.79%,全社总收入较1955年提高了111.2%,保证96%的社员增加了收入,因此社员办社的信心是非常高涨的。
二、合作化以后,由于生产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的增强了。1956年,青海的部分地区,遭受了比较严重的雹、洪、旱等自然灾害,受灾面积达到总播种面积的20%左右,减产一亿二千多万斤粮食;但由于各族农民,在党、政正确领导下,积极的开展生产救灾工作,抢救了可以抢救的农作物,结果总产量仍然超过丰收的1955年两亿斤。大通县(是七个民族的县)的受灾地区,由于积极进行生产自救,开展多种经营,仅副业一项(去年7月至今年元月)收入达二百一十九万七千七百余元,可以弥补受灾损失73.26%。化隆回族自治县红旗农业生产合作社,去年也受到雹灾的侵袭,小麦一项平均减产41%,但他们并没有在自然灾害面前低头,开展了烧石灰、搞运输等十一项副业生产,收入达一万一千七百八十二元,仍然保证了90%的社员增加收入。
三、合作化为农业技术改革工作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为大生产创造了前提条件。1956年全省共兴修渠道一千一百八十七条,整修旧渠七百零七处,打井七百七十五眼,新建抽水机站七处,以及修蓄水库、涝池、挖泉等共可新增灌溉面积五十五万亩,其中当年已受益面积为二十一万五千亩,超过解放六年来增加灌溉面积的总和。其他在推广新式农具、选育良种、改变耕作和栽培制度、消灭病虫害等方面成绩也很显著。湟中县由汉回两个民族组成的石沟沿农业生产合作社,去年修了一个蓄水库,使一百四十一点九亩旱地变为水地,开荒二百九十九点九亩,采用适合当地的碧玉麦和九六号小麦良种,改撒播为条播等一系列的农业技术改革,单位面积产量平均增产20%左右。
四、合作化促进了民族团结,在少数民族地区,显示出独特的作用。解放以来,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民族团结已形成了社会崇高的风气,特别在合作化以后,很多属于人民内部问题的民族之间或民族内部的问题,基本上消除了。全省二千七百多个农业社中,两个民族以上的社就有一千五百多个,各民族在团结友爱、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发挥了空前的劳动积极性,实行同劳同酬,真是如兄如弟。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撒拉族和藏族,以往为争水和开荒常常发生纠纷,合作化以后,很快得到了解决。像这样的事例,还是很多的。
雄辩的事实告诉我们:这就是问题的主流,也是问题的本质。
目前农业生产中急待解决的两个问题
由于农村中合作化新形势的迅速发展,有些社主要是因为缺乏经验,经营管理不善,很难免发生一些困难或缺点,这也是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问题在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根据我们最近备耕工作的初步调查,突出的有两个问题:一、耕畜瘦弱问题;二、肥料不足问题。这两个问题,在青海来说,带有普遍性,各县各乡各社,已经引起了注意;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假设我们对这两个问题稍有忽视,一定会影响今年争取大丰收的重大任务。湟中县石沟沿社,是我省牲畜饲养管理比较好的社,但在1956年仍死了十二头牲口;很多耕畜有瘦弱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饲养管理不善,也有个别社员对牲口不加爱护所致。因此,加强这方面的具体领导,加强对饲养员的培养教育和适当调整他们的劳动工分,解决饲料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建立饲料基地,建立饲养管理及使用牲口的有效制度,注重配种繁殖和兽医防疫工作,是非常迫切的任务。要把耕畜普遍瘦弱的现象迅速的扭转过来,使耕畜在今后农业生产战线上更好的发挥它的主要动力的作用。
肥料是农业生产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最根本的办法。我省去年12月份的初步统计,大部分社只完成今年需肥量的80%,在肥料质量上还有不少问题,这些情况,就成为今年农业生产运动中极为不利的因素,即应发动教育群众,突击式的从多方面开辟肥源,充分利用城镇人畜粪尿,勤垫圈,勤挖灰,在肥价不够合理的地方加以适当调整,同时还要克服重数量轻质量的偏向,奖励积肥模范,以解决目前春耕期间肥料不足的问题。
关于耕畜上以及积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已经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正在认真地解决这个问题;并把它当作长期的任务,提到增产措施的重要地位。我们也有信心,使农业社里面存在的这些问题,不断地得到克服和纠正。
1957年农业生产的任务是艰巨的,只要我们克服这方面的官僚主义,加强民族团结,继续贯彻勤俭办社的方针,和各族农民一道虚心学习,坚苦奋斗,今年农业生产的任务是一定可以完成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