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对城市建设和小孩上学问题的意见 蒋云台的发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3-23
第11版()
专栏:

  对城市建设和小孩上学问题的意见
  蒋云台的发言
这次会议使我最兴奋的,是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扩大会议上指示的“正确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对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有了明确的区别,使我提高了思想认识。陈、李两副总理的报告我完全同意,愿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实现贯彻执行。现在我谈以下两点意见:
(一)关于城市建设问题:几年来全国各个城市的建设,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其他工作一样,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如全国工业城市之一的兰州,在1950年人口不满二十万,到去年12月,已经达到了六十八万人。解放初期的兰州市,东西长不过十华里,现在的市区由东岗镇至河口,长达一百多华里了,有铁桥四座(黄河桥),便桥两座,工厂学校林立,各式各样的新式建筑,联成一片。这样的建设速度,的确是惊人的!省内其他各个工业城市,都是在日新月异地建设着,这是城市建设的一般情况。另外关于城市建设规划问题,我完全同意3月14日叶恭绰委员的发言。我还要谈谈非生产性的建筑问题。有人反映说,某些工业城市中,非生产性的建筑太多、太快、太讲究,这当然是一方面;我认为另一方面,在某些新建的工业城市中,对非生产性的建筑,相反地还嫌太慢太少了。因为这些新建的工业地区,人口的增加是非常快的,如像工程技术人员、工人、服务人员和他们的眷属等等,在一个大工厂开始建设的时候,就得先解决这些工作人员的吃饭穿衣问题、住房交通问题、子女的上学问题和其他一切文娱活动问题。这样他们才能顺利地安心地进行工作。因此在新建和扩建的工业城市中,生产性的建筑和非生产性的建筑,必须同时配合进行,对非生产性的建筑不但不能缺少,并且还不能推迟。至于标准和设备问题,我完全同意李富春副总理的指示:“非生产性的建筑,尽可能降低标准,民用建筑,不能同当地群众的水平过分悬殊”。另外关于城市建设中应注意的事项,我认为李、陈两副总理的正确指示针对着某些新建和扩建城市的贪大、贪新、贪豪华的毛病,为了贯彻这种精神,应当把正在建设或将要开始建设的城市规划,从头到尾,按照李、陈两副总理的指示,加以合理的修改和纠正。对所有的用房,能整修的加以整修,能利用的尽量利用,能少拆或缓拆的,尽量少拆和缓拆。对市区道路的建修,需要缓开辟的应当缓开,需要减少的可以减少,路幅不要过窄过宽,必须适当合理,一切不必要的工程,能够向后推迟的按情况推迟。在工程材料方面,能够代替利用和就地制作的,尽量利用,就地取材,以免远道运输,浪费财力。另外新建和扩建城市规划时每个建筑地区与地区之间,按照当地情况,尽可能地留出适当的耕地,以便种植蔬菜和果树,这样既可解决城市菜蔬问题,又可代替绿化作用。
(二)关于小孩子的上学问题:据一些群众反映,认为对小学和初中这两部分教育事业,应当较大量的发展,妥善安排,尽可能的满足广大群众的要求。他们的意见是:
(1)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巩固基础,要促进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并要推进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还要为国家迅速地足够地培养各项建设人才,那就必须要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和科学水平。有些群众说:“我们对下一代的青年,除国家按需要培养足够的专门人才外,其余所有的青年,就是参加农业生产去,起码也应该教他们达到一个初中的文化程度,这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条件。”这种说法和看法,可能不够全面,但是我认为对小学和初中这两部分教育事业的安排,政府应当加以考虑。
(2)现在有很多群众,白天参加工作和生产,晚间参加扫盲学习,有些家庭妇女在奇热奇冷的天气里,还抱着小孩去参加扫盲学习,这就说明了随着国家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知识的迫切要求,因此他们目前最担心的是,他们的孩子们没有学校去读书的问题。当然他们也明白,每个人都要进大学,都要成专家,目前是不可能的。但是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他们认为是必需的。因此有些群众这样说:“今天我参加扫盲,孩子们没有地方念书,将来还要扫他们的盲。”这就看出群众对子女读书问题的关切和要求了。
(3)高小学校毕业生的年龄,一般是十二三岁,就是加受一半年的技术教育,他们身体的发育,还是不够健全的,如果教他们参加不适当的工作和劳动,是会影响健康的,这是应该注意的地方。至于初中毕业生,如果不能升学的话,给他们再施一两年的业余技术教育,使他们参加工作或劳动,那当然是没有问题的。
根据以上的情况,我完全同意3月12日刘王立明委员关于高小毕业生和青少年出路问题提供的意见。我认为一方面推广二部制和提倡民办小学、机关办学外,另一方面把文教和有关部门的经费,再精打、再细算,压缩不必要的开支,从各方面再挤出一些钱来,加强初小到初中这一段落的教育事业,尽可能的满足群众在这方面的要求。这样做既不增加国库开支,又解决了小孩子的求学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群众在这方面的思想负担。
以上两点意见,很不全面,请有关部门参考,并请各位批评指正。(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