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养成勤俭办事的社会风气 向铺张浪费的行为做斗争 杜仲和的发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3-23
第13版()
专栏:

养成勤俭办事的社会风气 向铺张浪费的行为做斗争
杜仲和的发言
我完全拥护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所做的十二项的指示,他所提出的第八项:增产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也是当务之急。有些人可能这样想:“又来了,不是反过了吗?现在又反?”是的,我们并不健忘,过去搞过三反,也搞过节约运动,但毛病还未根除,病既重犯,良药自可再用。
不要忘本
增产是积极的,广大的中国劳动人民正在努力;节约也是积极的,我想重点谈一谈这一问题。艰苦朴素的作风,是中国人民的优良传统。“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大布之衣,当时蔚为风尚;草堂茅芦,历史传为美谈。当然,我们并不希望恢复或永远保持中国人民过去的生活水平;我们所迫切希望的,倒是生活的逐步地提高。只是近年来的社会风气,在某些方面,已经逐渐趋于奢靡,这与我们的经济建设是不相称的。我们知道,我们的建设刚开始,我们经济上还有困难,我们有些地区,还有不同程度的灾情。假如个人的生活提得过高,显得突出,这就难免脱离了群众;假如我们有意或无意之间,做了“慷公家之慨”的英雄,那就应当受到道德上的谴责。遗憾得很,这种不良倾向,已表现在一部分干部身上,特别表现在较高级的干部(党与非党)身上。曾看过这么一张漫画:一位局长在办公室门口徘徊,他的孩子从相去不过咫尺的住家的楼上向他招手,“爸爸,来家吃饭!”“等一等,汽车还没开来呢!”这是讽刺,但这是善意的讽刺。某地某机关,建筑一所富丽堂皇的幼儿园。据说:这种建筑,虽搬至苏联亦无逊色,可惜他们忘记了自己是生活在中国。个别中等城市,大力建筑大屋顶的戏院和电影院,借口是便于招待国际友人,诚如陈云副总理所指出的:1956年又重新抬头的某些追求豪华和标准过高的偏向。朱总司令,对个别干部的竞尚奢靡,斥为“忘本”,并谓这种作风,将破坏工农联盟。真是语重心长!党和政府,一再提出“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的号召,而个别干部竟如此,实在是不可容忍的过犯!
学习苏联的节约
精神看到目前的某些不良倾向,这就很自然的使我想到了苏联,苏联建国已四十年,现已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可是西伯利亚的赤塔车站,依然是帝俄时代的建筑;莫斯科有些中学校的房子,部分还是四十年前的旧屋;医院里用的医药器材,有1956年的产品,也有沙皇时代的旧制。反浪费与厉行节约,他们行之数十年如一日。列宁不止一次的谈过,斯大林也不止一次的谈过。节约对于苏联,早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积极因素。记得赫鲁晓夫曾这样说过:我们并不因为大棉袄损害了我们的曲线美而去仿效巴黎的时装。并嘱咐分配到汽车的干部,要自己练习开车,为国家节省人力。我们的建设,正在学习苏联;而节约精神,似亦不应例外。
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前面说过,中国人民,一向具有艰苦朴素的作风,而这一优良传统,早为中国共产党所继承。听说毛主席在延安的时候,经常问到有关人员:“我的供给,是否超过规定?”人民领袖对于公共财物所持的严正态度,可以生动而具体的教育成千成万的干部。
应当承认,一个人品质的好坏,可以体现在他对待公共财物的态度上,有的人对于公家的一草一木,如同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也有少数人对于公共财物,视同粪土,随意加以浪费或破坏。当然,我们知道,绝大部分的干部,依然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特别是成千成万的乡村干部,他们冒风雨、犯寒暑,终年在做着繁琐而艰巨的工作,假如我们离开这些埋头苦干的无名英雄,我们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则将不可设想!同时,绝大部分较高级的领导干部,也还没有因为革命的胜利而过分提高自己的享受,小米饭,大布衣,他们还时时怀念到延安时代王家坪的艰苦生活。但不可否认,现在已有些干部,特别是较高的领导干部(党与非党),他们忘掉了中国的建设刚开始,忘掉了我们的经济还有困难,忘掉了有些地区,还有不同程度的灾情,他们衣食住行,力求其合乎标准,“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于是尤而效之,相习成风,这股风,不是
“风乍起”那股微风,而是可以把毅力薄弱的人吹下水去的七级或八级的台风。“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在这不良的风气刚刚抬头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采取“一棍子打死”(当然不是打死人)的办法。
在全国范围内,节约运动已经开始。毛主席说:“这次要比较彻底,……就像洗脸一样,要经常洗。”是的,它将不再是一阵风,它将在全国人民中间,形成一种广泛而深入的优良风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报刊要批评铺张浪费行为
记得马林科夫在十九次党代会上曾这样说过,若认为现在苏联,只有好与更好,已没有讽刺的对象那就错了!过渡时期的中国,更应做如是观。今后,全国报刊,对于铺张浪费“慷公家之慨”的不良行为,可本治病救人,予以揭露和批评,这对革命和建设事业,完全是有好处的。
节约问题,面是很广的,该用而不用或不该用而用,统统违反了节约的精神。今天我所说的,仅仅局限在个人对待公共财物的态度上,其他皆存而不论。记得在大会上有人这样谈过:我的待遇是十分优厚的,我有专用的汽车,专用的电话,……多少农民的收入,才能供给我一个人啊!这倒是由衷之言,所有国家干部,应当同此认识。
在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相信一定能够扭转目前存在的某些不良的倾向,相信中国人民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在党和毛主席的号召下,在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得到恢复和发扬。
为了革命事业,先烈们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为了革命事业,亲人们不知流了多少眼泪,经历了多少苦难?我们应当珍视革命的成果,应当和一切违反革命利益的行为做斗争!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