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正确贯彻“多、快、好、省”的要求 金通尹的发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3-23
第13版()
专栏:

正确贯彻“多、快、好、省”的要求
金通尹的发言
多、快、好、省四方面的成果是相互连系、相互制约的;多、快、好、省的标准是要根据需要与可能,因时而异,因地而不同的。
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大部分都将超额完成,特别是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上胜利完成的时候提出来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工业企业、铁路、水利等基本建设方面,在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商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均取得了空前的辉煌的成绩。这样伟大的成绩赢得了全国人民异口同声的欢呼赞叹,鼓舞了他们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积极性,这样为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推行树立了更稳固、更有力的群众基础。
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各项建设、各种措施的成功的过程是在不同程度上艰难复杂的,也是迂回曲折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的经过给我们提供了非常丰富、宝贵的成功的经验,同时也显示了不少足以资惩前毖后的教训。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中,经验是随时积累的,教训也是随时接受的,错误也是不断地随时纠正的。因此,吸取了这些经验和教训,第二个五年计划自然会考虑得更细致,安排得更妥善,诚如李富春副总理所说的:“我们有信心,经过群策群力,可以把第二个五年计划编制得更好些。”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头等重要的方针。第一个五年计划在执行中发见的缺点和错误,归根结蒂,是造成不少的浪费,也就是没有尽善尽美的贯彻了这个方针。
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各项工作中,特别是生产中,是要“又多、又快、又好、又省”。“多”、“快”、“好”、“省”都是我们所要求的,但是不适当的多,不适当的快,不适当的好,或者不适当的省,都会给人力上、物力上、财力上造成或大或小的损失。
怎样才是适当?
第一、多、快、好、省四方面的成果是相互连系、相互制约的,所以这四个字是用四个“又”字连起来。多了,快了或者省了,不一定做得好。省了,也许要做得少一些,慢一些或者差一些。其他这四方面相成、相反的关系,随在都有。事半功倍和价廉物美也是常有的。我们应该在统筹兼顾之间,就主要的、次要的方面权衡轻重,作出适当的安排。片面的、孤立地要求多、快、好或者省,都会造成浪费。
第二、多、快、好、省的标准是要根据需要与可能,因时而异,因地而不同的,变动的而不是静止的。在某一时期和某一地区,某一种物资的生产需要那样多的数量、那样快的速度和那样好的质量,那末,计划的制定还必须配合着当时当地的人力、物力、财力上可能的条件,方才切实可行而且行之有效。在另一个时期或者另一个地区,那情况变了,需要和可能的条件就都不同了,计划也即应当跟着变了。只凭主观愿望,不顾客观条件而机械地要求多、快、好或者省,其结果也只是浪费。
现在,让我们看看一些具体问题。多
多对吗?对。粮食生产、棉花生产对于人民生活和工业生产都有密切关系,越多越好。1952年和1955年的农业丰收分别增长了第二年的工业总产值32%和27.7%。1954年和1956年歉收了,第二年的工业总产值的增长数便少了。其他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在我国国民经济巨大高涨的时候,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的购买力不断地提高,是决不会嫌多的。为了适应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我们必须要增产。但是需要不是无条件的。双轮双铧犁生产多了,是不是合用?汽车生产太多了,相当数量的汽油的供应还是一个问题。日用品的消费市场要有适当的安排和管理,调剂各地区的有无多寡要靠交通运输。诸如此类的问题,一有缺点或错误,便造成产品的积压,甚至于损失,那就是资金的浪费和原料的浪费。粗制滥造的追求数量,那更是不能容许的浪费。
这几天有好几位委员在大会上谈到科学研究部门设置得多了,各不相谋的做同样的工作,认为是浪费。这是值得注意的。
缺乏人才、缺乏干部,是实情,但是高等学校去年招生太多了,学习条件、生活条件都赶不上,也造成了很多的困难。快
快对吗?也对。去年农业的合作化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以奔腾澎湃之势迅速的展开,从此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巩固基础,这是社会主义革命中两个巨大胜利。一切事情做得快是对的,但是在快同好或者省不能兼顾的时候,应该放慢一些。做得太快一些的是有些地方的基本建设工作。调查研究没有搞清楚,就设计;设计图纸没有完成,就施工。因此设计也返工,施工也返工。这种情况在前几年是相当严重的,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浪费真不在少数。工厂企业的顺利生产,除劳动力的调配外,要看房屋、设备和原料的适当配备。三者虽不一定要齐头并进,但必须及时的配合。各方面前进中的困难要预先有足够的估计,在可能条件没有具备的时候,一方面过快的步骤是不适当的。窝工待料的情况,在基本建设过程中有,在新建工厂中也有,是一项损失。好
好对吗?更对。多、快、省首先要保证质量。一般日用品,若干地方报纸常有批评,质量低,使用易坏或者销售不出,浪费了资金,也浪费了原料。但是,一味地提高质量,大材小用、良材劣用,也是浪费。好货次货要各尽其用各得其所,要搭配得恰当。钢材、木材、水泥在建筑工程中必须分别等级来使用。不恰当的使用高级材料是一种严重的错误。
李富春副总理讲的技术政策,我认为很正确。学习先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无疑是对的,但应当根据可能与需要的条件有步骤地来做。不顾到劳动力的配备,资金和原料的供应而盲目地采用新技术,结果也只是浪费。先进企业生产力太强了,原料供应不足,就是一个问题。省
省对吗?当然对。我们不是说应该勤俭建国吗?不应该办的事,坚决不办;可办可不办的,不办;可以缓办的,缓办。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办不办,而在于应该不应该和可以不可以,这需要一个瞻前顾后的全面规划的大算盘,结合着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和四面八方的客观存在,一起来打算。局部的看问题是看不清楚的。李富春副总理所说的关于大中小企业结合的问题,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认识它的正确性。其他类似的问题也应该本着这个精神来考虑。
有许多地方,表面上省了,或者暂时的省了,而结果是浪费。在建筑工程中,过分压低了造价,却增加了经常的修缮费,又缩短使用的年限,后来所费的会比一时所省的还要多。生活设备费太省了会影响到健康。图书仪器设备费太省了会影响到教学和科学研究。
我们检查图书仪器设备中存在的浪费现象,往往看它们的使用率,这在一般的情况下是对的,也是必要的。但是,科学家们供研究用的图书仪器与供教学用的有所不同,我们不能过分强调使用率。尤其是各先进国家历年的科学刊物,平时好像是使用率太低,但是,科学家们在某一论据上或者某一实验中,寻源溯流,凭一二条刊物中的记载而得到帮助,那真会有不可名状的喜悦,而通过新的演绎归纳,就有可能在国民经济上取得不可估计的收获。科学研究的费用是难以预计的,这个问题,在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一定有适当的安排。
李富春副总理在“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议的若干问题的说明”中所表见的基本精神和指示的具体方向,我完全同意。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建设中,做得“又多、又快、又好、又省”的实例是不少的。在第一个五年计划胜利完成的鼓舞下,我们要在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各项工作中努力创造条件,更要做到“又多、又快、又好、又省”。我们要增产节约、勤俭建国,我们反对一切浪费,反对片面地、机械地要求多、快、好或者省所造成的浪费。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