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到基层去安家落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3-24
第4版()
专栏:

  到基层去安家落户
  本报评论员
甘肃省委最近抽调一个省委书记、二十八个省级机关厅长、部长以及三十三个科处长级的党员干部到基层去安家落户,一年以后再回到原岗位来。这种做法是值得提倡的。
这种做法,不论对于改进省委领导作风,不论对于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都有很大好处。
过去,省级机关的干部也是常常下去的,但下去的时间很短。他们下去总有一个具体目的,或者是为了解决当地一个重大问题,或者是巡回检查一下中心工作,等到要解决的问题解决了,检查工作完了,就上来了。时间太短,就不能系统地广泛地研究下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即使发现了一些问题,也往往研究得不深不透。这样下去一次,固然有很多好处,但毕竟是“走马看花”,对下面还不能有细致的、全面的帮助。
现在要改变这种情况,要让干部带上冬衣夏装,在一个地方住上一年半载,同基层干部、群众朝夕相处,求得思想上感情上更深的结合。甘肃省委的这种做法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他们把一批骨干力量放到下层去以后,就把省一级领导的根扎得更深了。这些同志下去以后,不但对当地工作和当地干部会发生一定的影响,而且能够有效地改进省委的领导。省委通过他们更容易了解下情,研究下情,掌握比较全面的情况。毫无疑问,这种领导方式要比“走马看花”的领导方式深入得多,这是克服或减少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领导的有效方法之一。
其次,上级机关的干部能够轮流到基层去工作,使他们有熟悉群众、接近群众的机会,这对他们本身的思想的提高有极大好处。甘肃省委把这种做法作为一种制度坚持下去,这应该看作是训练干部的一个好办法。在艰苦的革命战争时期,我们的干部和群众生活在一起,建立了亲密的联系。全国解放以后,不少干部慢慢地习惯于依靠发指示、听汇报来领导工作,终日坐在办公室里,和群众接触的机会大大减少了。这就使不少同志的群众观点淡漠了,政治上的进取心削弱了,眼光短浅了,从而各种非工人阶级思想意识和作风有了滋长的机会。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求干部到群众中去,到基层去,在新的形势下,熟悉工人、农民、基层干部,在和群众接近中锻炼自己的群众观点,在领导具体工作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这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要方法。
要从上级领导机关抽调一批骨干力量下去,不但要下很大的决心,而且要在抽调干部之先作周密的安排,妥善地调配骨干力量,保证在一部分干部调下去以后,日常工作不受影响。如果事先没有做好准备工作,那么,抽调干部是困难的,即使一时调下去了,要坚持也是困难的。因此,抽调骨干力量下去必须和改进整个领导工作结合起来才能做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