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从补品想到古典文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3-24
第8版()
专栏:

从补品想到古典文学
冯白鲁
走上街头,可以看到许多药铺门首张贴着冬令补品的广告。我也曾想买些补品吃吃,可是去问问医生,他说:“你的身体还没有完全复原,虚不受补,吃了不仅无益,反而是有害的。”既然医生说不行,自然念头只好打消了。
可是我的心里却总不能释然于怀。我常常为自己的身体而苦恼:我想补而不能补,现在补品价格不高,可惜自己的身体太不行。偏偏在这个时候,我的读高中的孩子一次又一次来要我帮他学习古典文学。孩子对学习不能说不努力,但看他那种每天为古典文学而兢兢业业的态度,我真为他的健康而担忧。我曾劝过他不要太用功,可是他的回答是:“我这样学习,也有不及格的危险,怎么可以放松呢?”望望他那一天天消瘦下去的面庞,我不禁想起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他会弄到这种田地呢?难道真是他太笨的缘故么?”
想来想去,我竟把自己不能吃补药的事情与他的学古典文学联系了起来。
学古典文学是好事情,我们要建立新文学,就必须建立在吸收与发扬古代优秀的文学遗产的基础上。但是学古典文学必须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功。虚弱的人不宜进补品,如果没有一点基础,是不是就可以把古典文学作品向学生硬塞呢?
自从上学期开始教授古典文学以来,教师和学生都有苦恼。对某些教师来说,这是一门新的课程,缺乏经验,尤其在师资还十分缺乏的现在,能教古典文学的老师,毕竟还是“供不应求”的。同学们呢,以前大都读的“的呢吗了”,现在一下子都是叮叮@@的古典文学,而且分量之多,实在不是一般高中生所能吃得消的。照现在高中文学所选的教材来看,在选材编排上确费过一番苦心,但是不是符合同学们的实际情况呢?只怕是未必的。
举一个例来说明:我们高中文学规定的授课时数是每周四小时。高中文学第一册的第一课“诗经”,包括专题和六首诗的教授时间是五小时。在五小时内让同学了解专题、认识和理解许多晦涩难懂的词、还要分析内容、体会诗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时间上够不够计算过没有呢?再从课后所布置的练习来看,习题共有七个,要回答诗经内容、要了解诗的思想感情,又要熟悉专题,更还要背诵“黍离”、
“伐檀”和“蒹葭”,试问需要多少时间?按照教育部规定:不使学生有过重负担,五小时的课应该不超出三小时的复习时间。但三小时可以完成这样七个规定的练习吗?学生怎么会不因此而感到苦恼呢?
这情况和我的不能吃补品正有相似之处。古典文学是好东西,但我的孩子却面黄憔悴了。这个情况,不仅出现在我孩子身上,全国范围内都普遍存在这种情况。就上海来说,反映这个问题的教师很多,然而没有被理睬,教师们都为同学的苦恼而苦恼。然而我们处方的专家们猛下补剂,其奈虚弱的病人吃不下何!
我是一个中学语文教师。和我的同行们常常谈起这个问题,都有同感。我们在上个学期,开学前才拿到教本,提了意见后,这学期又在开学前才拿到教本。准备工作是没时间做的。学生也是没有准备就来接受这样的课程开始学习的。为什么没有一个过渡时期,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很好地投入古典文学学习呢?如果能了解一下实际情况,针对老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个过渡时期的教学办法,也许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形吧?
古典文学应该教授,我举双手赞成。但怎样进行,须仔细研究。我们的同学老师都在呻吟,还不想法来安安他们的神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