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保护公路 建设公路 绿化公路 张仲鲁的发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3-24
第9版()
专栏:

  保护公路 建设公路 绿化公路
  张仲鲁的发言
我完全拥护毛主席的指示,周总理、李副总理的报告,和陈副总理关于增产节约的发言,并同意陈副主席关于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解放以来,我国公路有很大发展,从七万多公里发展到二十二万多公里。就河南省来说,解放时我们所接收的公路仅有四百多公里比较完整,可以畅通汽车,经过几年来的恢复和新建,现在全省公路已经发展到一万四千多公里了。这不能不归功于党政的坚强领导和群众的大力支持。当然全体职工的积极努力亦是公路发展的重要因素。现就公路建设,谈一些粗浅体会和意见,请各位委员和同志给以批评和指正。
  (一)修建公路同时还要重视附路
过去修建的公路绝大部分是利用旧有的大车道加以放宽并裁弯取直的。公路修成后,当然要禁止民间铁木轮车行驶,否则,路面和桥涵很快就被轧坏。如不常加整修,汽车或者根本不能行驶,或者勉强行驶而时速不能提高,油料消耗严重,因而加大运输成本,缩短汽车寿命,这就必然为国家造成人力和资金上不应有的浪费和损失。旧路既被改修公路而民间大量的铁木轮车又不准行驶,这不惟妨碍农民的耕作,亦且不利于运输。就河南讲,因为现代运输工具的不足,全省的陆路货运还有一半以上要靠落后工具来负担。公路禁止它们行驶,附路的开辟和养修就成为十分必要的了。但是,现在还有许多公路旁侧没有附路。许多公路上名为禁行铁木轮车,实际是禁者自禁,行者自行,渐渐就成为无政府状态了。这不惟影响公路的完好,亦且影响群众与路方的关系。为了纠正这种情况,应在公路一侧(无铁木轮车地区除外)普遍加建附路。新建公路应同时把附路考虑在内。
  (二)修建公路必须考虑汽车配合
像河南省平原多,山区少。平原地区农村有大量铁木轮车。在今日先进交通工具不足的情况下,这些铁木轮车可组成一支运输大军,在短途运输上,能起很大作用。县境以内的货运满可依靠它来负担,因而县境以内的道路,除非是国道、省道,就不必急于全改修为公路。如果改修为公路,就必须有足够的汽车来配合,否则,公路修了,铁木轮车亦禁止通行了,而汽车又配合不上,岂不是既浪费了民力而又窒息了货运吗?我在南阳地区检查工作时,曾有群众这样反映:“我们把路修好了,我们的车亦不让行驶了,而你们的汽车又不来,以后再叫修路,我们就不干了”。这充分说明,汽车配合公路的必要性。几年以内,汽车的供应还不能满足要求。短途运输依然须靠民间工具,那么,县境以内的道路还有什么必要把它急急改建为正式公路呢?
  (三)公路的养护应该靠群众还是靠道班
修建公路固然重要,养护公路亦同样重要。修建一公里碎石路面,一般需要两三万元,不铺碎石的土路亦须四、五千元至一、二万元。碎石路面如不加以养护,行车密度稍大时,短者四五个月,长者不到一年,路面即松散破烂,不易收拾。土路更须时加平整。公路工作者往往存在着
“重修轻养”的思想,以致路修成后忽视养护,或养护不好而使路的寿命不能合理延长,因而造成国家不应有的损失。养护公路一般是采用道班,亦有采用道群合养的,专靠群众养护的则比较少。河南群众一般都有养路的传统和热情,雨后铺沙、雪后扫雪已成为沿路群众的传统习惯。农业高级合作化后,养路组织一度打乱,现正逐步重新建立。对于养路队员的记分及包工包产等问题在有些农业合作社内已经得到很好的解决。如南阳叶富山社,按建勤规定工日,抽出十八个全劳动力,组成养路队。每个队员的包工包产任务从一般的七亩地减低为三亩地。队员分配的地都在公路近旁。路上有活,随时上路,路上无活,就作田间劳动,而以修路为主。有的养路队对养路工作非常积极,但因记分问题未得解决,转趋消极,如内乡县常占标队即其一例。有的队在合作化高潮前原甚积极且著有成绩,后因队员包工包产任务未得适当减低,工作情绪便不如前,如襄城县关建中队是。总之,要想发挥群众养路队的积极性,首先应把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农业社中的记分及包工包产就是须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群众养护公路,好处很多,节省经费仅其一端。南阳王振祥大队养护的十二公里是由沿路四个乡按建勤规定工日,抽出了四十二个全劳动力,组成养路大队。这一段路经他们从土路改善为碎石、磋石路面后,还养护得平整光滑,比设有专职道班的路段养得还好,绿化成绩更是突出。王振祥已被选为全国养路一等模范和全国公路先进生产者。这个队的每个队员养的路段为零点二八六公里即每三点五人养一公里。设置道班较多的其他公路,每人至少要养一点二至一点八公里,而且单靠这点力量,没有群众养路队来配合,是断断不能把公路养好的。如果单靠道班把公路养好,国家就须开支很大一笔经费。所以群众养护应被认为是公路养护的一个正确方向。今年是我们扭转“重修轻养”思想的一年,也是大力推动群众养护的一年,我们一定要在这方面努力做出一点成绩。
  (四)必须强调山区道路的修建
河南省虽说大部都是平原,然西南有伏牛,东南有大别,加上北部的太行,南部的桐柏,山区面积亦就相当辽阔。从主要的山区伏牛山看,那里的山产异常丰富,只普通药材就有一百几十种。管仲在山下通大车的西坪只卖四分钱一斤,苍术稍贵,是五分七厘,桔梗、连翘亦只一角、二角,山萸肉才一元二、三,乡人委堆积了三十万斤连翘还未运出。他如栓皮、橡子、桐子等一年都能收集上百万斤。一向被认为是童山濯濯的河南,哪知伏牛山深处还酣睡着一百五六十万亩的原始森林,而我们造桥盖房所用的木材非取自数千里外的东北,即来自千里迢迢的中南。山区的矿产一点也还没有开发,山区人民抱着这些大量财富,而却过着极为贫苦的生活。在旧社会里,他们长期吃不起盐,以致身上缺乏碘质而甲状腺涨大。大脖子在山区人民中是很普遍的现象。抗战期间,有时七、八斤粮才能换一斤盐,即解放后山区栾川县城的机关干部亦还有三天点不上灯、五天吃不到盐的。山区的财富那样多而山区人民的生活却那样苦,真如俗话所说:“托着金钵要饭吃”了。山区交通闭塞是山区贫困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发展山区经济,提高山区人民生活,开辟山区道路,便利山区交通是刻不容缓的工作。
去年我们恢复、改建了通往山区的七条公路,新建了山区中心的两条公路。当嵩(县)栾(川)一百一十公里公路建成通车的时候,沿线人民争奔观看,万众欢腾,汽车队通过的前几天就有许多男女老少从几十里外到路边等候。我亲眼看到一个九十岁和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大娘在路边等了几个小时,待车到后,她们环绕抚摸,极为高兴。有一老汉病倒多日,听说车到,让他孙子把他扶起,说:“这辈子看看山中通车,死了也是值得的”。车队将到栾川县城时,群众在三里外结队欢迎,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车队到城里时,万人空巷,途为之塞。当时天色已晚,阴云四布,群众数千人,不顾雨淋,鹄立广场,参加大会,情况热烈,使人感动。这条公路修通后,伏牛山核心的各种山产可以顺利运出,山区需要的生活、生产资料亦可随时运入,这对发展山区经济,提高山区人民生活起了很大作用。今年还计划在山区再修几条公路,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河南主要山区的交通网争取可基本建成,山区的交通当可基本解决,山区的面貌自亦必随之大大改变。
  (五)国家直接投资,还是发动地方群众修筑
过去修建地方公路绝大部分是采用国家投资方式。经验证明,这是一种“花钱多,办事少”的方式,而不是一种“少花钱,多办事”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下,事事都须花钱,一点不能节省,地方干部与工程部门往往因民工单价问题,民工发动、领导问题,职责划分问题,地方干部补助问题,民间工具补贴问题以及其他临时发生的许多具体问题,意见不能一致,争执难以解决,妨碍工程进展,影响干部与干部间、干部与民工间的友好团结。假使改变一个方式,除下必须国家直接投资修筑的较为高级的国道、省道,其余地方道路可一律交由地方负责,发动群众建勤修筑,国家在经济上给以补助,在技术上给以指导。这样,事权统一,指挥灵便,地方上自己修路,修成后自己使用,群众的热情和积极性便易得到发挥,同时,养护问题亦易得到解决。这是一种“事半功倍”、“少花钱多办事”的方式,也是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的一种工作方法,似乎是可以试用或推行的。
  (六)怎样绿化公路
公路林是每年种得多毁得亦多。如果每年所种的树能达到一定的成活率,那么,公路两侧早已绿树成荫了。以河南论,每年公路植树总是一百多万株到二百多万株。全省公路按现在的一万四千公里计,每公里每年即植有一百数十株,大约每六、七公尺即应有一株新树。解放以前种的不算,单以解放后的六、七年计,每隔一、二公尺亦应有树一株了。但是实地检查一下,还有很多路段,多远不见一树。全国公路一等劳模王振祥领导养护的十二公里路段,两侧大小树木密如竹林。他把公路两侧的小块隙地都辟成小型苗圃。每年除下自种,还免费供给别人。他的路段实行密植,横的四行五行乃至七行八行,不惟路侧、边坡,连边沟、地头也都种上了树。纵的距离有的也不过三寸五寸。像这样的密植,死也不会死完,毁也不会毁尽,一到夏天,路面全被树遮,烈日没法逞威。我们吸取他的经验,就应推动沿路群众养护队利用路侧隙地,多辟小型苗圃,采用密植办法,达到“死不完,毁不尽”的地步,那么,数年之内,所有公路都可全部绿化了。
委员们,同志们!公路建设不能孤立地进行,必须配合工农业的发展以及其他有关条件来发展,过渡时期国家总任务对于交通运输相应发展的方针是符合事实的,十分正确的。河南地处中原,虽有铁路交叉,而铁路以外的运输任务仍很繁重。河南公路铺有路面的还不到5%,完成艰巨的运输任务是有一定的困难的。但是,河南人民具有艰苦耐劳的优良传统,他们一定能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克服一切困难,完成国家计划任务。(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