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巩固成绩纠正缺点 把农业社办得更好 苗春亭说,这是贵州省农民的要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3-24
第11版()
专栏:

  巩固成绩纠正缺点 把农业社办得更好
  苗春亭说,这是贵州省农民的要求
我完全拥护毛主席的指示和周总理的报告。现就贵州农业合作化的一些情况,作一粗略发言。
说到贵州,大家都知道它是一个山区,一个多民族杂居的省份。现在工业还很少。如何领导各族农民办好合作社,发展山区生产,支援国家工业化和改善农民生活,是全省工作中最重要的问题。
1956年,也就是实现合作化后第一年,可以说是一个丰收年。虽然气候条件并不特别有利,有12个县遭到严重旱灾,粮食总产量仍较1955年增加了11亿多斤,增产幅度在13%以上。工业原料作物大多数也是丰收的,林木特产和畜牧业生产,除毛猪外,也是增产的。这对于支援国家工业建设和改善农民生活,是有一定作用的。从改善农民生活来看,每个农民的平均留粮量就增加了70多斤原粮。现金收入也有增加。根据秋收分配统计,有82%的社员增加了收入(冬季副业生产收入,未计算在内)。实际生活证明了合作社的优越性。
虽不能一步登天,却是在步步登高
农民已经可以从亲身体验中来体会合作社的好处了。以炉山县多壋为例。这个小寨子,住着13户少数民族农民。他们在1954年是互助组,每人平均收入39.7元,留粮量480斤;1955年是初级社,每人收入46.1元,留粮量540斤;1956年是高级社,每人收入54.8元,留粮量553斤。他们说:
“好比矮子上楼梯,步步登高。”又以六个民族联合社的调查材料为例。这六个社,有2,387户。(其中苗族有1,491户)1956年总产值增加了40.3%。83%的社员增加了收入。贫农增加收入最多,每人平均15元,增加幅度为47%;中农增加收入也不算少,每人平均13元,增加幅度为33%。实际生活说明,办好合作社是一条共同富裕的道路。部分中农,以前认为办合作社就是贫农沾中农的光的想法打消了。
当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远景相比较,这只不过是开步走而已。现在生产仍然落后,生活仍不富裕,贫农,下中农的经济状况与富裕中农还有距离。少数劳动力弱、吃饭人口多的农户生活仍然困难。一部分高山地区,生产和生活上的困难还比较多。一步登天的奇迹是没有的。但在几年内,把合作社的生产水平和社员们的生活水平,赶上或超过富裕中农的水平,是可能的。这可以作为合作社最近几年的斗争目标。
由于农民已经初步从亲身经验中体会到合作社的好处,所以绝大多数人对合作社是满意的。但也有极少数的人不满意。有一部分富裕中农,以前有轻微剥削,生产条件特别好,出工少,收入多,就认为合作社不优越。举一个例子,出茅台酒的那个县——仁怀县,有个怀南合作社,在秋收分配时,曾发生了“一场风波”。本来,这个合作社办得并不错,有89%的社员增加了收入。但是仍有人不满意。有一个富裕中农,过去放债8石粮食,收利息4石,认为合作社对他“不优越”。一个工作人员的父亲,也是一个富裕中农,有4石田,过去由在家的两个儿子代耕。去年入了社,大家都积极出工,他有劳动力,不好意思不参加,(全年出工50多个劳动日)但是心里不高兴,他说:“要不是我儿子参加工作,我非得退社不可”。还有一些地主、富农,心怀不满,暗中进行拆台活动。有个富农,老保长,他说:“满清的圣旨,蒋介石的命令,共产党的政策都是差不多的”。(意思是说,办社是强迫的)。这些人在明处暗处刮歪风,把合作社的某些缺点当作小辫子,抓住不放,制造合作社“糟得很”的空气。这阵风曾经影响了一部分人。有的困难户,眼前困难,对前途看不清楚,发生犹豫;有的人对新生活方式不习惯,也发生犹豫,并且,这阵风也曾经反映到社管会里来;有个别社干部发生了动摇,认为“优越性不大,缺点不少”;但大部分社干部认为合作社解决了农民生产上许多困难,增产很多,优越性很大。于是引起争论。后来,在乡支部领导下,发动社员讨论,让社员提出自己亲身感觉到的社的好处和缺点,经过七天,总结出六条好处,同时,也分析了在某些具体问题上的缺点,并且研究了克服这些缺点的办法。对那些因劳动力弱,或者害病而减少收入的困难户又作了一些照顾。于是,积极的更加积极,一度消极的又积极起来了。说合作社不好的也在讲合作社的优越性了,暗中进行拆台活动的孤立了。
这个社发动群众总结工作的办法是一个好的经验。这个社的经验和全省各地的经验,都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要充分肯定成绩?因为这对于肯定合作化这个大方向,坚定信心,保护群众和干部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是大有关系的。我们知道,只有不断调动群众和干部的积极性,才可能办好合作社。去年是这样,今年也不例外。
从不断解决新问题和纠正缺点中前进
肯定成绩不等于可以不谈缺点。事实上,缺点是有的。一个高潮,基本上实现了合作化,那么多的合作社,如何办呢?新问题很多,如何解决呢?并没有多少经验。在去年春天,这样一些问题发生了:既然集体经济优越,于是就抓紧办集体经济,这当然是正确的,但是,对社员家庭副业曾经缺乏照顾,这就是缺点;既然增产粮食是重点,于是就抓紧粮食生产,这也是正确的,但是,对副业生产也曾经有所忽视,这也是缺点;为着完成集体生产任务,就要积极组织社员出工,但是社员经营副业与家务劳动所需要的时间以及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所需要的时间,也没有得到保证;生产计划定得先进是好的,但也有偏大的部分,劳动定额,也发生过偏高偏低的现象。兴修水利,扩大灌溉面积312万亩,积制肥料,施肥量增加半倍或一倍,这都是成绩,但是,其中有小部分水利工程、肥料,质量不好,这就是缺点。诸如此类,都有问题。一句话,成绩很大。否则,去年的丰收是不可想像的。同时,缺点也有。群众对于这些缺点是有意见的。这些缺点,归根结蒂是涉及到全体社员的利益,部分社员的利益,或者是个别社员的利益。但这些缺点往往是伴随着成绩出现的,成绩又是主要的。因此,群众意见的实质,是要求巩固成绩,纠正缺点,把社办得更好些。当时,有些工作人员,对缺点看不见或看得不够。这种情况自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勤俭办社的指示下达后,就变化了。经过几次检查、几次整顿,大部分缺点已经得到纠正,有些纠正得不彻底的,现还在继续纠正。可以说,由于在前进运动中注意了纠正缺点,正是去年所以能够保证运动健康发展,获得很大成绩的原因之一。比如有不少合作社,在大力搞好农业的基础上,纠正了忽视副业的缺点,积极开展多种经营,争得了全面增产,就是例证。到了下半年,又出现了另一种情况,就是前边说的,有些富裕中农抓住某些缺点不放,说合作社不优越。这种情况也反映到少数干部的头脑中来了。对成绩看得不够,对缺点看得过分。有少数社,因为肯定成绩含糊,批评缺点过分,一度影响了部分社干部的积极性。社干部领导一放松,冬季生产中的春耕准备工作和基本建设就受到了一些影响。这就是在秋收分配以后产生的新的缺点。经过教育,这种新的缺点已经得到了纠正。总之,我们的工作正是从不断解决新问题,巩固既得成绩,纠正缺点和错误当中前进的。干部和群众也正是从实践中,逐步受到锻炼、受到教育,提高觉悟和增长才干的。应当说,今年比起去年,办好合作社的条件,不是减少而是增加了。现在,一般说来,合作社在掌握经营方针、安排集体经营与个人经营、分配集体劳动时间与社员副业劳动、家务劳动以及少数民族所需要的活动时间、调整劳动组织和生产定额等方面,都比去年春天有了很大的进步。
我相信,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农民的积极努力下,在1957年,合作社一定会办得更好。(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