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修订了保守的生产计划——九江县委领导农业社修订生产计划的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3-25
第3版()
专栏:

  修订了保守的生产计划
  ——九江县委领导农业社修订生产计划的经验
  本报记者 李连斌
还在去年9月的时候,中共江西省九江县委会就开始发动农民群众着手制定1957年的生产计划。到年底,绝大多数农业社的生产计划都订完了。今年1月初县委对农业社进行检查,发现许多农业社的生产计划偏低,有的社计划产量甚至低于去年的实收产量。如十里乡星爱社1956年早稻每亩平均实收四百九十斤,而1957年计划产量每亩平均却只订三百八十斤,低于实收产量25%以上。又如妙智乡龙门社第五生产队1956年每亩平均实收五百三十四斤,1957年计划产量平均只订四百六十四斤。九江县在开始制订生产计划的时候,正是反对农业生产上的左倾冒进偏向的时候。从检查结果看出,在反左当中,又偏到右的一面去了。
产生这种偏向的主要原因,是一部分干部和农民在去年全县空前大丰收以后,产生了“生产到顶”的思想。九江县去年粮食总产量比1955年增长40%;皮棉产量增长138%。有的农民说:“去年借了今年的粮,今年不会增产,而且要减产。”也有的说:计划是“订在纸上,贴在墙上,种在地上,收在天上”,意思是说,计划订得再好,年成不好也没有用。另一个原因,是某些乡、社干部在反对主观主义,强迫命令的思想作风以后,对工作不敢大胆负责,产生了跟着群众跑的尾巴主义。如三区涧泉乡党总支副书记胡叶兴到赛阳社领导订计划,怕犯主观主义,不敢提具体意见,开了十多个会也不解决问题,使这个社订生产计划的工作陷于放任自流。
为了纠正上述偏向,顺利开展今年的农业大增产运动,九江县委指示全县对计划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同时修订生产计划。县委并亲自抓这一工作,县委书记、县委委员分头深入农业社,亲自领导社员制定和修订生产计划。事先,召开了全县千余人的农业活动分子大会,进行思想动员,交流先进的生产经验,为修订计划工作打下思想基础。
去年空前丰收,今年能否增产?县委给农民们算了一笔大账,解决了这个问题:1952年年成最好,不旱也不涝,全县产量只达一亿零六百斤,1956年部分田受了旱,但产量达一亿四千四百万斤,比1952年高得多。为什么呢?因为1956年实现了农业合作化,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革。但去年还是合作化的第一年,工作经验还不多,今年有了去年的经验教训,合作社必然会办得更好。这说明去年大丰收,今年仍然可以增产;同时也说明丰收不光靠天,主要还是靠人。
县委又总结典型实例教育群众。县劳动模范刘友松领导的垟坪农业社第十二生产队,种植水稻一百五十八亩,平均达到亩产一千零二十五斤。全县水稻平均每亩产量只不过四百七十二斤。可见全县田地的增产潜力还是很大的。这使群众认识到生产没到顶,只要找门路、挖潜力,还是可以增产的。
  接受去年的经验教训
那么,计划应该怎样订呢?
县委强调总结去年的经验教训,把计划制定在积极而又可靠的基础上。在生产方针上,必须坚持以粮棉为重点同时开展多种经营的方针。1956年上半年重农业轻副业,使副业生产受到很大损失;在订1957年计划的时候,又产生重副业轻农业的现象。这两种倾向,要在这次修订计划中注意纠正和防止。去年许多地方违反因地制宜的种植原则,扩大棉地的工作盲目性很大,全县有四千亩地不适于植棉而种了棉,今年必须接受这一教训。经过调查研究,除把不适于植棉的四千亩棉地改种其他作物外,全县还可扩大一万亩棉田。去年过分强调国家计划,对群众需要照顾不够,今年强调国家计划与群众需要相结合。如许多地方农民要求种黄豆,就应该满足他们种黄豆的要求。此外,还强调挖掘生产潜力,提高增产指标。
群众订,逐丘订
去年订计划大多数从上往下分任务,分指标,今年强调从下而上,从组到队,从队到社,从社到乡,从乡到县;过去以种植计划数字套田亩,今年强调逐丘订出种植数字。过去计划多由干部订,很少征求群众意见,今年干部和群众在一起订。龙岗乡农民描写过去订生产计划的情景说:“干部订计划,群众不讲话。”龙岗乡狮子社过去订计划分任务,计划过大,党员不接受,用上党课的办法强使他们接受,积极分子不接受说不让他们入党,一般群众不接受扣上“落后分子”的帽子。这样订出来的计划起不了指导生产和提高农民积极性的作用。今年县委特别强调订计划要走群众路线。这样作的结果,发挥了群众的积极性,群众提出很多增产办法。以十里乡星星社为例,原来订计划没有充分发动群众,计划晚稻只种七百亩,比去年少种三百七十亩。这次修订计划,逐丘叫群众自己订。在修订过程中,群众不但考虑到现有条件,还考虑到可能的条件,积极挖掘潜力,结果扩大晚稻种植计划达一千四百九十亩。计划订好后,社员积极为实现计划而努力,每天出勤率都是百分之百。现在,农民对订计划的反映是:“说在嘴里,订在丘里,安在心里。”他们把计划看成了自己的奋斗目标。
三找三算
在修订计划中,为了使计划订得积极可靠,还普遍推行了“三找三算”。三找是:一找去年粮棉增产原因及典型田地的种植经验;二找去年减产失败的教训;三找1957年增产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三算:一算去年增加收入账;二算去年的欠收账;三算今年如何增加收入账。
“三找三算”使社员们更具体地接受了1956年的经验教训,明确了奋斗的目标。龙岗乡狮子社在修订计划之前,社员们反映“三有三无”,即:有计划无措施、有指标无物质基础;有任务无信心。通过“三找三算”,社员们普遍明确了去年增产的原因是:一、春季大力兴修了水利,增施了肥料;二、扩大了双季稻;三、耕作精细;四、防虫工作做得好。去年部分队、组少收的原因:一、底肥不足,追肥少;二、应种双季的田没有种;三、重副业轻农业;四、不重视晚稻,对晚稻抱着“有就收,无就丢”的消极态度。社员们认为今年生产的有利条件是:一、经过一年办社,社员和干部都有了一些经验;二、社员对办社和劳动热情提高了;三、对土地潜在能力摸了底;四、掌握了一些先进技术。
最后,狮子社1957年计划粮食总产量比1956年增长23.1%;棉花总产量比1956年增长44.8%;油料作物总产量比1956年增长52.82%;副业总收入比1956年增长80%。
现在全县各农业社修订计划的工作已基本结束。中共九江县委在各农业社计划的基础上,订出了县的生产计划:粮食总产量比1956年增产11.6%,超过省里分配的指标。皮棉比1956年增产32%,油料比1956年增产88.63%。棉和油料作物也略超过国家计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