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书记和县长之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3-26
第4版()
专栏:

  书记和县长之间
  新华社记者 竞明、王曼
县委书记林桃森刚从乡下回到县里,县长就翻过山坡赶来了。歇了些日子不见面,两人分外亲热,紧紧地握着手,互相问好,然后便兴致勃勃地谈起今年春耕的情形。
县委书记是年轻的汉族干部,县长符桂森是个五十七岁的黎族老人。他们的年龄几乎相差一半,但是在长期相处中却结下了真挚的友谊。
林桃森调到海南岛白沙县来的时候,还是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他担任区的党委书记,符桂森就在这个区当乡长,后来两人又都当了县里的干部。一转眼,整整十年了,符桂森亲眼看到书记怎样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学会黎族的语言,刻苦勤恳地工作。所有这些,不能不使符桂森从心里敬重这个谦逊的共产党员。
两年前,符桂森从副县长升为正县长,初负责全面工作,千头万绪地真不晓得抓什么好,整天忙得头昏,下边的干部还不满意。这时候,县委书记常常来看他,和他谈心,告诉他什么工作可以放手让各个科的干部办,什么工作自己应该抓起来,帮助他提高了行使自己职权的能力。符桂森是个雇农出身,文化低,不能读文件、看报纸,县委书记便经常向他讲解党的政策和指示,结合白沙县的情况来研究工作。有时,两人一起下乡检查生产以后,由书记写好给上级的书面汇报,一字一句念给县长听,再根据他的意见来修改。
1955年下半年,县长的家乡——白沙乡试办全县第一个农业社,县委书记和县长都来到了这个乡。黎族人民最信赖本民族的领导人,林桃森了解这个特点,一切群众会议都首先由县长讲话,从本民族友好互助的传统,引导农民懂得合作化的好处。他们两人一个村又一个村地宣传。农民都说:听了县长的话,我们的信心更大了。于是,很快掀起入社的高潮。
为了改变黎族苗族农村中牛踏田和刀耕火种的耕作习惯,县委书记和县长又一道搬到白沙农业社住下来,具体布置农业技术改革的工作,深入田间教会农民多犁多耙多施肥,用小株密植的方法插秧。然后,他们便组织各个乡的干部和农民来参观。黎族农民议论开了:县长的家乡都搞起来了,我们一定要跟上去。接着,县里全面展开了农业技术改革的运动,去年全县粮食比1955年增产71.6%。
县长是个地道的庄稼人,他懂得地理人情,他和黎族人民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对书记的工作有很大帮助。
不久以前,牙叉区发生了一点新情况。从高山迁到坡地上的黎族苗族农民,因为不习惯新的环境和耕作方法,生活又有困难,有的便搬回深山去了,没有回去的也不大安心。移民村附近的黎族农民,赶忙给自己的县长报信。县长把这个情况告诉了书记,他们共同分析移民回山的原因,商量好解决的办法,然后由县长带着中共县委的工作组去检查和处理,使移民们安定下来。
工作上的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使书记和县长越来越亲近。而他们在生活上、思想上的关心和体贴,使友情更加深厚了。
黎族人民嗜好喝酒,县长从小就养成了饮酒的习惯。书记不会喝,但是他从来没有对县长的嗜好流露出厌恶的神情。每当两个人一起下乡时,县长在工作之余想喝点酒,书记便关切地对他说:“酒喝得太多了要影响身体和工作,适量喝一点没有坏处。”有时候,书记也陪着他喝上一杯。
去年春节,县长回老家过节去了。初一那天,书记自己带着县里的干部跑了十多里山路,去给老县长和他家里的人拜年。今年春节书记又亲自到县长家乡去慰问,了解县长家里人的生活状况。县长身体不大好,遇到县里领导干部分头下乡的时候,书记总是让县长到县城邻近的区乡,自己到很远的山区去。书记为人的诚挚,深深感动了老县长。县长常常满怀热情地说道:“书记是我一生中最要好的汉族朋友。”也确实是这样,县长在工作中有了疑难,总要去请教书记;对书记和县委的干部有意见,也都坦率地提出来;自己有了什么烦恼,更愿意向书记倾吐。
书记和县长亲密合作的种子,已经传播到白沙县的各个角落。县里、区里的汉族干部,都很尊重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和黎族苗族干部真诚相处,大家互相帮助。广大的黎族群众对汉族干部也更亲热了。林桃森到县长家乡检查工作时,被黎族农民硬拉到家里喝酒吃鸡。他们说:书记和我们县长分不开,看到了书记也就像看到了县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