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透视百慕大会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3-26
第5版()
专栏:伦敦通讯

  透视百慕大会谈
  本报记者 潘非
“不算旧账”
在百慕大会谈开始的时候,麦克米伦说道:“让我们别再谈打翻牛奶的事情了。”艾森豪威尔马上有礼貌地回答说:“也别提是谁打翻它的了。”英国首相和美国总统,似乎都竭力为这次会谈树立这样一个原则:“不算旧账,一切都从头开始吧!”
但是,想作到这一点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百慕大会谈所要讨论的,正是过去一段时间内——更确切地说,是侵埃战争以后英美两国不可调和的利害冲突问题。因此,当英国报纸一提到百慕大会谈的时候,就难以表示一种心平气和的态度。它们要求美国不要把英国看成“一个普通盟友”,而看成是“主要的盟友”(每日邮报);他们警告华盛顿别想“以美国的影响来代替英国的影响”,“这样一种想法是危险的”(星期日泰晤士报);他们要求麦克米伦和他的顾问们“同美国外交政策上顽固的不合时宜的否定态度作斗争”(每日快报)。
可见,没有人能够把“旧账”一笔勾销。百慕大会谈实质上就是:英国要在“艾森豪威尔主义”的进攻面前保持它在中东的残余势力,而美国则要迫使英国承认它在中东的霸主地位,进一步排除英国的势力。
稳坐钓鱼台
如果把百慕大会谈和历次英美会谈比较一下,那么可以说,美国是处于从未有过的优势地位。艾森豪威尔是“稳坐钓鱼台”;英国愿意上钩也罢,不愿上钩也罢,都无损于他。这从这次会谈的安排经过中看得最清楚不过了。当英国在苏伊士地区“打翻了牛奶”并陷于狼狈不堪的地步时,举行英美会谈的要求就从伦敦提出来了。当时,山姆大叔正忙于制定自己对中东的新政策,以填补英国失败后的“真空”。稍后,艾登选择了牙买加作为他的“休养”地点,想利用地理上的方便和艾森豪威尔见面。但是,艾森豪威尔始终不动声色。1月下旬,伦敦报纸透露了英国新首相麦克米伦即将和艾森豪威尔会谈的消息。几天之后,白宫的发言人在华盛顿郑重其事地宣布:“艾森豪威尔并未安排在这个时间和麦克米伦见面。”只是当英国国防大臣桑迪斯在访美期间对美国作了一系列的妥协之后,美国才答应举行百慕大会谈。在这几个月中,伦敦不能不按捺住火气,眼看着华盛顿一次又一次地接待其他国家的政府首脑。
麦克米伦的地位
麦克米伦的地位,不仅难于和艾森豪威尔相比,而且也难于和1953年百慕大会议时的丘吉尔相比。
“每日邮报”写道:“无疑地,麦克米伦承担了战后英国首相中最困难的任务。在很大程度上,他是在拿他的政治前途和会谈的结果进行赌博。”
麦克米伦的困难是英国在中东的地位已大大削弱;是侵埃战争后英国对美国的依赖更加加深。固然,自从侵埃战争失败以后,英国竭尽一切努力,来维持和提高它的国际地位。作为当前英国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部分,便是加强同西欧国家的联系。但是,劳埃德的合并西欧各种组织的计划,依然只停留在“倡议”阶段;把“欧洲自由贸易区”和“共同市场”结合起来的方案,还很难成为现实。为了加强英国在百慕大会谈中的地位,麦克米伦在英美会谈之前,和法国总理举行了双边谈判。可是巴黎会谈并没有改善麦克米伦的处境:他没有能够说服摩勒同意英国裁减驻西德部队的计划;相反,在这一问题上,美法却结成了联合战线。
在百慕大会谈前后,英国一些有影响的报纸,有力地主张发展同中国的贸易。不能不承认,这种呼声确是反映了英国工商界人士的愿望。用不着怀疑,英
国如果能摆脱“禁运”政策的束缚,发展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对改善英国经济情况,对缓和国际局势,都大有好处。但是,英国的这种愿望,那显然不为美国所重视。
在百慕大会谈中,麦克米伦手里找不出一张可以使艾森豪威尔让步的“王牌”。
结果有利于美国
因此,从会谈一开始,就出现了这样的局面:麦克米伦面临着美国的压力。他被要求对“艾森豪威尔主义”表示支持。美国的发言人在会谈一开始的时候就说得非常露骨:“美国并没有打算从它的立场上作任何变动。现在如要取得更大的一致,全赖于英国方面。”
这就不能不使会谈的结果,肯定地有利于美国方面。
一、美国接收了由英国一手组织起来的巴格达军事集团。有消息说,早在半个月以前,美国国务院就作出了这样的决定。当理查兹使团离开华盛顿时,就受命把美国的这一措施通知中东有关国家。但是,英国却一直被当作“保密”对象:麦克米伦直到22日的会议上,才获悉这一决定。这说明,美国已经变成巴格达条约的真正主人,并把这个军事集团变为推行“艾森豪威尔主义”的工具。
二、英国的势力,已被局限于从波斯湾到东地中海一隅。甚至在这一地区内‘英国也不能不依赖于美国的“合作”。当百慕大会谈过程中,讨论在中东敷设新油管时,八个国际石油公司的代表即在伦敦集会,拟定计划。而在这八个公司中,美国的公司共达五个之多。由于美国已参加了巴格达条约的军事委员会,今后英国在这一地区内的军事活动,与其说将会得到美国第六舰队的“合作”,不如说将会受到第六舰队的节制。
三、英国“说服”美国改变中东政策(或者,在某种程度上加以“限制”)的企图是失败了。23日,麦克米伦与艾森豪威尔曾举行秘密会谈,据推测,会谈内容是麦克米伦要求艾森豪威尔把美国的中东政策和它盟国的政策协调起来。显然,美国已经坦率地拒绝了这种要求。据伦敦“观察家报”报道,美国发言人直截了当地说,他们并没有在百慕大会谈上承担义务,来修正美国的政策。
英国的“收获”?
英国从百慕大会谈上得到了什么“收获”呢?也许可以这样回答:美国同意了英国裁减驻西德部队的计划。但是,在这一问题上,美国并没有作实质上的让步。因为经过修正了的英国计划,正是以美国将军、北大西洋集团驻欧盟军总司令诺斯塔德的意见作为蓝图的。也许还可以这样回答:美国将供给英国以导弹。但是这将附有苛刻的条件,例如,这些武器都必须置于美国军队的掌握之下。英国在使用原子弹头时,必须得到美国的“同意”;在放射原子弹头时,必须由美英联合小组来执行,当英国自己能生产原子弹头时,美国即将“收回”这些武器。因此,英国突然获得了什么,是很可怀疑的;相反的倒是,英国实际上已成为原子弹头的基地,并被纳于美国的原子战略之内。这对于英国政府所追求的“保持大国地位”的目的,恰恰是有损无益。
百慕大会谈自始至终贯彻着对立的斗争,虽然在会谈公报的许多地方都出现了“一致同意”的字样。实际上,双方只是在对付中东人民的反殖民主义斗争时,才找到了共同的语言。那就是,共同对埃及施加压力,强迫它在运河通行费、加沙地区和亚喀巴湾问题上,接受西方国家的意见。不过这种“一致”也只是表面上的。
竭力为麦克米伦树立威信的保守党报纸,已经在大事宣传英国在百慕大取得的“胜利”了。神智清醒的人,都会懂得这种“胜利”具有多大的价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