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努力使地方交通工作适应经济发展 王菊人、刘多荃、邓昊明、张仲鲁、吕集义的联合发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3-26
第7版()
专栏:

  努力使地方交通工作适应经济发展
  王菊人、刘多荃、邓昊明、张仲鲁、吕集义的联合发言
我们是来自各个地区的地方交通工作者,现就发展地方交通的问题发表一点意见:
陕西、广西、河南、辽宁、江苏五省除了江苏大部为平原区外,其他几省山区很多,交通都不便利。几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努力下,对恢复和发展地方交通取得了一些成绩,特别在过去一年中,由于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蓬勃开展和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的公布,掀起了群众修路的热潮,广大农民群众积极修筑道路,群众说我们修的是幸福之路,社会主义之路。去年一年我们五省在简易公路方面共修建了一万五千七百五十三公里,其中陕西省二千二百五十三公里,广西省一千七百公里,河南省二千六百九十七公里,辽宁省七千四百二十四公里,江苏省一千六百七十九公里,同时又修建了大车路共一万五千二百四十五公里。五省原有四十个县不通公路,现在已有二十五个县修通了,大大便利了偏僻地区的交通,降低了运输成本,加速了商品的流转,节省了商品流转的费用,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起了很大的作用。如陕南的商漫公路未通车前,山阳县的粮食年产一亿斤,输出只一百万斤,由于交通不便,生活日用品价格高昂,供应困难,常常有人几个月吃不到食盐;通车后由商县至山阳县一吨货从前人力运需八十余元,汽车运费仅十六点八元,不但改变了人力背挑现象,而且有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又如辽宁省北镇县的五峰乡耕地面积很少,全乡旱田二十四垧,果园六百六十六垧,年产量六百余万斤,过去由于梨果不能及时运销,常有大量的腐烂,自从修通了六点五公里的简易公路后,水果既能及时运出,又节省了大批畜力和人力从事生产。又如广西省巴马、凤山两县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物产丰富,过去都用人力背挑和驮马运输,去年修通了公路后,外调物资一千一百六十九万斤,用汽车运输只需二十万元,如用人力畜力运输则需五百二十多万元,一年就节省了五百万元,并且缩短了运输的时间。又如江苏省加铺级配磨耗层五百七十六公里,使得路面平整,行车时速可达五十公里左右,轮胎使用里程延长到五万多公里,有的达到八万公里。河南省利用砂礓石改善土路,仅南阳专区有近三百公里晴雨通车,改变了雨天运输阻滞的现象。
但我们五省还有十五个县城不通公路,在山区还有很多区、乡连驮马通行的道路也没有,交通极为不便,广大农村特别是山区,农业合作化后,农业生产量大大增长,而农村粮食土特产物资积压很多,运不出来,已通公路的地方车辆奇缺,虽然实行双班运输,但旅客仍然非常拥挤,如江苏淮阴的旅客登记三天还搭不上汽车。现有公路雨天不能通车的土路比重仍很大,河南省土路最多,约占全省公路的95%,江苏省也有50%的土路不能晴雨通车,依靠陆运的广大的徐州淮阴地区几乎没有一条晴雨通车的公路,所以目前道路不足、质量不好的情况还相当严重,地方交通工作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还是不相适应的。为了改变这种情况,特提出如下的几点意见:
第一、适当增加发展地方交通必要的投资,使地方交通事业能适应工农业迅速发展的需要。几年来虽然地方交通建设方面增辟了公路,并加强了管理养护,增加了运力,改进了经营管理,充分发挥了现有设备的潜力,为工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由于我国工农业发展迅速,相反的交通运输原来基础薄弱,设备陈旧,加之地方财政力量不足,投资有限,因而使交通事业尚不能适应工农业迅速发展的需要。建议为实现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中“在发展基本建设和继续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发展工业、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相应地发展运输业和商业;……”的同时,请国务院和中央计委、经委在考虑投资的分配上,对地方交通方面考虑一定的比例,使地方交通事业迎头赶上,以适应客观发展的需要。
第二、加强和健全各级地方交通机构充实基层机构的技术力量。交通机构特别以县一级的交通机构最为薄弱。虽然在1953年全国地方交通会议以后,开始在县人民委员会设置交通科,但是有的县仅配备了科长而没有具体工作人员,有的县至今还没有配备科长,一般仅有二—三人,而且经常被抽调出去,工作开展困难,至于乡镇一级一向系兼职干部,一般有名无实,以致县乡道的修建不合标准,质量很低,有的简易公路修建后缺乏桥涵或桥涵质量差,不能通行汽车;有的修建后因经不起雨季的考验而被冲断,不能通车。有的在修建后又没有组织力量进行养护,由于失养很快又不能通车,这样不仅造成民力浪费,也影响运输。因此建议对县的交通科的人员要合理确定编制,迅速予以充实,并且必须每县至少配备一名技术干部。所需技术人员除由中央交通部门在现有中等技术学校毕业生分配各省予以充实外,也可招收今年高中毕业生不能升学者由各省交通部门给予短期训练,分派至各县以充实技术力量。至于乡镇一级,应据业务繁简设置专业干部或兼职干部,并成立乡镇交通委员会动员群众力量搞好乡村道路建设。
第三、很好地继续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改进民工建勤养护公路和修建地方道路的指示。我国人民具有勤劳勇敢的习性和修桥补路的优良传统,历年来群众在地方交通事业中投入的劳力几乎相当于公路投资的一倍左右,事实上在国家集中资金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下,不可能也不应当要求大量投资来修建地方道路,而地方道路的破烂摊子,如何在这样落后的基础上,迅速改变它的面貌呢?所以坚决依靠群众、合理使用民力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唯一的道路。过去有的认为发动民工建勤是北方地区特具的条件,在南方各省农作物多熟,副业生产也多,很少农隙,无法发动民工建勤。必须指出,民工建勤是人民的光荣义务,同时地方交通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搞好地方交通便利运输是人民迫切的要求。所以民工建勤在南方各省是应当推行而且也是可能推行的。如江苏省宜兴县是江南农业高产区之一,过去发动群众建勤没有基础,合作化后,农民觉悟提高,县党政领导认真贯彻民工建勤指示,很快建立了群众养路组织,养好了公路,这已足够说明问题。因此我们认为在今后地方交通工作中必须继续深入贯彻执行国务院的指示,首先应当澄清思想,统一认识,明确民工建勤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事实证明,凡是能合理组织妥善安排,使生产与修养公路密切结合起来,不仅不会影响农业生产,农民还能热情参加。在领导干部思想上应把这一认识统一起来,国务院的指示才有可能得到贯彻。其次,在使用民力中必须十分爱惜民力,防止浪费。必须总结过去一段推行民工建勤的经验,根据各省具体情况订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以利于工作的开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