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龙溪县的春耕热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3-28
第3版()
专栏:

  龙溪县的春耕热潮
  本报记者 雷普
九龙江两岸,已经掀起了合作化以后的第二个春耕生产运动。福建省龙溪县,在春节以后大地就换了新装,沉静的初春已变得热闹起来。
去年这里第一次获得了“千斤县”的光荣称号,每亩田的平均粮食产量达到一千一百七十九斤,这一年所产的粮食如果按全县农户平均分配,每个人可以得到一千零四十四斤,这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它给了五万三千多户农民最大的鼓舞和力量,使合作化经过了严格的考验。
春天来了,这里的人们又在做些什么打算呢?最近,我访问了这个地区,了解到全县农民正在开展一个“万斤户”的增产运动。这个运动的最终目的是要在今年一年,包括粮食、果类、副业和其他经济作物的增产在内,每户平均收入达到一万斤粮食,比去年每户平均九千四百四十二斤增加五百五十八斤;如果只计算粮食,去年是每亩平均产量一千一百七十九斤,今年将达到一千二百二十五斤,比去年提高四十六斤。
人人都打新算盘
究竟农民怎样依据今年新的条件和特点保证增产任务的实现呢?开始,我也是这样提出问题的。当我沿着九龙江跑了一趟以后,看到农民积极生产的劲头真使人兴奋。在古县、颜厝、九湖等乡,事实上早已开展了“户户、人人算账”运动,九湖乡先锋农业社已经制订了一个比去年规模更大、更全面的增产计划。根据这个计划,今年包括粮食、果类、养蜂等多种经济的总收入是一百六十五万多元,全乡一千八百多户,每户可以分到八百八十多元,折算成稻谷,每户平均达到一万二千斤。粮食生产中仅改良灌溉一项可以增产二十二万四千斤。古县区委作了一个统计,全区十三个高级社,一万零四百多户,今年每户平均总收入可以达到一万斤的三个社,一万一千斤的六个社,一万二千斤的三个社,一万四千斤的一个社;九个社的收入可以达到一百万元,成为今年新的“百万富翁社”。
有人问,计划是否可靠呢?答复是肯定的。据说,今年农民得到一个基本经验,叫做“先打算后行动”,所以说今年是稳定的生产高潮。去年龙溪县农业社基本建设的规模是历史上从来未有过的,水利建设已经达到基本上消灭旱灾的程度,但是农民反映有些不该做的做了,该迟做的早做了,他们把这种铺张现象比做:“没料盖大厝(房子),无子讨媳妇”;另外,开荒的数量也很大,总数是三万多亩,这为发展果树开辟了新的园地,但是也有一部分开错了,特别是土地多、劳力少的地方已经感到不合算。当然,在没有集体经营经验的情况下产生一些缺点确是不可避免的。今年就不同了,从县到乡以至农民都认为计划应该订得切实可靠、因地制宜,做到既稳妥又积极的标准,有不少农业社还为执行某项计划展开了必要的争论。比如,古县农业社第五生产队队长郑狮笼向社里提出一项建议,他主张把乡里一个大池塘的污泥挖出来改良土壤。据他的估计,池塘里积蓄的肥土至少有八、九万担,足够改善三百亩土地的土质。但是他的意见没有被社里采纳,因为据社长的估计,最多只能挖三万担,怕白花劳力,不合算。最后争论不休,社里便决定请一些有经验的老农去实地调查。调查的结果,是郑狮笼的意见正确。现在污泥已经清理出来,不是三万担,而是十万担。今年龙溪县的增产打算所以说稳妥、可靠,也在于走了群众路线,农民们反映“今年摸了家底”。因此,很多地区的农民是一边打算社里的一边打算自己的,有的人还向社里订了出勤计划,入春以来很多社出勤率达到90%以上。
兵强马壮迎春耕
尽管今年有许多新的变化,却有少数人没有能够看得出来。他们说:“今年春耕不像去年轰轰烈烈,热火朝天”似乎今年农民劲头不大了。事实不是这样。在九龙江两岸,自入春以来,就常常处于阴雨状态,但是农民下田的时间却比去年提早半个月左右,到2月下旬,溶田已经全部结束,田野里像一大片海洋一样,把天空映到大地上来。最近,每天仍然洒着蒙蒙细雨,但确实找不到闲人。我在古县农业社访问了几个正在播种早稻的社员,他们播得精致、整齐是往年少见的,秧种是经过有经验的老农专门培育的,播种以前在稻田里划出方格式的线条,播得既快又好也有标准,充分反映了今年生产的深入细致。据古县区区委书记的分析:“轰轰烈烈、热火朝天是去年,深入细致、有条有理是今年”。去年农民内心的斗争是“能不能增产”,今年的内心斗争是“增产多少”。
在管理生产方面也可以看出,今年有许多变化。古县农业社把去年管理生产的缺点总结成几条,叫做:评分乱、派工乱、计工乱、农具乱、计划乱。因为缺乏经验,一亩田最多集中过二十八个人劳动,有的小队在一块稻田里重复间苗三次。今年都摸出一套经验来,做得行行有人管,事事有安排,劳动效率提高了很多。到目前为止,肥料的积蓄量已经达到二十五万担,比去年同时期的八万担增加两倍以上。
龙溪县改善农业社经营管理最有效的办法是社大不便于领导的实行分社经营;普遍推行民主管理制度、扩大生产队职权范围和全面推行“三包”制度等几种措施。去年大部分农业社的权力都集中在社里,生产队没有主动权,经营管理混乱的主要症结就在这里。今年农业社推行了“三包”和职权下放以后,已经出现了许多新的气象。颜厝乡工作组对我说,去年这个乡包括党支部书记和大部分社干部都坐在办公室里指挥生产,今年都深入到生产队里领导了。小队有了主动权,就便于和社员商谈,去年社员们有这种感觉,大家认为“合作化以后富了,但富得糊涂(意思是当不了家)”,现在事事都和社员商量,把自己和社的利害关系更紧紧结合在一处了。
在新问题面前
但是,要保证今年农业生产超过去年的水平,即全县达到“万斤户”的水平,还必须解决一些问题。从目前来看,首先一个主要问题是资金、物质准备不足。据调查,有很多农业社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筹集好应有的资金,颜厝乡胜利农业社由于制度掌握不严,全社一千三百多户社员中有四百多户超支了现钱,其余的社员很有意见,不愿意向社里投资。据了解,像这类问题还不只发生在个别社里。其次是部分地区对去年改进耕作制度和技术缺乏正确的估价,少数农民不分是非,凡提起改进技术就认为是错误,如盐水选种是几年来行之有效的好经验,今年很多地区没有这样做;去年推行适当密植,绝大部分地区显著增产了,少数由于施肥不合理、排水时机不适当而发生了倒伏,今年如果正确的总结经验,是完全可以避免去年的错误的,可是从现在的情况看,有些地区否定了这条增产门路,有些农民和干部则片面强调“密植花工大,不合算”。
还有一个问题是干部层层下放后,存在着两种不同认识和不同作风,大部分干部认为今年农村工作更深入更细致,他们掌握了今年的特点,抓住农民迫切要求,大胆、深入的去作农民的顾问。群众说:
“今年干部脚踏实地工作,没有主观主义了。还有另外一些干部,他们面对今年的新情况束手无策,不敢大胆和深入的工作,却埋怨农民“落后”、“保守”,说“农民今年发了”。农民称这些人为“从上面挤下来的官僚主义”。不少干部只重视今年生产中稳妥的一面,而忽视积极的一面,所以某些社春耕中有个特点,只有稳妥的一面,没有积极的一面,特别是在改进技术上的保守思想没有受到批判。相信龙溪县会及时解决这些问题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