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古农书的整理和出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4-02
第7版()
专栏:学术动态

古农书的整理和出版
我国是世界古国之一,在农业生产斗争中积累了许多先进经验,获得了许多辉煌成就。但是记录这些宝贵经验的古农书,由于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许多失散了,即使流传到现在的,大多数也是传本很少,不容易看到。而且古书经过转辗传抄翻刻,往往颇有错字脱文,损害了原书的价值。古文辞和现代口语不同,又有古今方言和名物异同等问题,往往使一般读者不容易看懂,或不能正确了解。此外还有很多有关资料,散见在其他多种古书中,查看很困难。
因此,为了便于研究、利用和发扬祖国农业遗产,我们需要做三种准备工作:(1)整理出版古农书;(2)把散见群书的有关资料,尽量收集,分类集中,汇编为“中国农学遗产选集”的各个专辑;(3)编纂“中国古农书及有关图书总目提要”。现在,这三种工作都已开始进行。去年6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筹备组还特地召开了一次座谈会,讨论安排重印古农书的问题。半年多来,已由中华书局出版了十八种古农书和两种专辑。
这些古农书的选择,大多数是取其比较重要而有代表性的,少数是利用原有纸型。这些书大都经过或多或少的加工。最起码的是各书都加了点句或新式标点。有些还作了汇校,补正书中的错字和脱文。有些还进一步地作了注释、考证和探讨。遗憾的是,有些古书的汇校、注释和考证等工作,不是短时间内所能做的,只得在可能范围内作了一些整理,或者只得暂据普通版本印行,以应急需。这只是一个开端,还有许多工作等待我们去做。
现在把这二十种书分别简单介绍如下:
1、“吕氏春秋上农等四篇校释”,战国末吕不韦等撰(公元前三世纪),夏纬英校释。我国在战国时代就有专门的农书,可惜都散失了,只保存下来一些鳞爪,其中较完整的是“吕氏春秋”中上农、任地、辩土、审时四篇。但是很难读。经过夏先生的校释,这四篇容易看懂了。夏先生的注释很谨严,除少数个别地方还待商讨外,基本上是正确的。
2、“泛胜之书辑释”,汉泛胜之撰(公元前一世纪后半),万国鼎辑释。这是汉朝最有名的农书,原书早佚,但常为后世农书所引用。清代有三种辑佚本,不好。这本“辑释”除作了广泛的辑佚和汇校外,并详加考证、注释和探讨,特别注重农业技术问题。它同石声汉先生的“泛胜之书今释”(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体例和见解颇有出入,可以比照着看。
3、“齐民要术”,后魏贾思勰撰(六世纪三十年代)。这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完整农书,一向拥有很高的声誉。它有二十多种版本,都或多或少地有些缺点,而且内容广博,有些地方不容易看懂。我们正在进行较彻底的汇校、考证(包括实地调查)和注释,但是短时间内不能完成。现在只得暂照通行本印行。
4、“陈旉农书”,宋陈旉撰(1149)。在古农书中,此书可为较多着重于理论性的代表。书中也确有经验之谈,特别是小小三卷书中有一卷说牛,很突出。唐宋时代农书大都散失了,这就更加显出此书的历史价值。书末附有宋楼璹的“耕织图诗”。
5、“王祯农书”,元王祯撰
(1313)。这是元朝的有名农书,前可同齐民要术,后可同农政全书媲美,农器图谱尤其是此书的特色。原书本作三十六集,清朝从永乐大典辑出,改作二十二卷。此书也需要加以汇校和整理。现在它的单行本很难买到,因此先利用现成纸型印出。
6、“农政全书”,明徐光启撰(1628),陈子龙修订(1636),邹树文等汇校。这是我国个人编写的字数最多的古农书。作者徐光启很博学,对农事也有心得,自己在上海家乡有一个试验场。书中引用很多古书,但也到处表现出有他自己的见解。这书已有六种版本。我们特别组织了邹树文老先生等八人进行了仔细的汇校。
7、“沈氏农书”,明末沈氏撰(十七世纪前半),清张履祥补(1658),陈恒力标点。此书亦称“补农书”。沈,湖州人,失名;张,桐乡人。所说主要是浙江湖州嘉兴一带的农事技术,篇幅虽小,但叙述扼要而又细致,很切实。
8、“养余月令”,明戴羲撰(1640)。此书大抵采辑诸书而成。把农事按月排列,所以称为月令,但后面又以养鱼、竹、牡丹、芍药、兰、菊别出为卷。
9、“授时通考”,清乾隆时官撰(1742)。这是清代采取多种古书资料编辑而成的,极少创见;但是把散见的资料汇编在一起,便于查阅,也有它的长处。
10、“农学合编”,清杨巩撰(十九世纪末)。此书也是采辑诸书而成的,有些像授时通考,但比较粗糙。
11、“花镜”,清陈淏子撰(1688),陈俊愉校勘。此书是讲花卉的;最后也附载畜养禽兽鱼介昆虫法,但以观赏为主。其中课花十八法是此书特色,很精到。
12、“湖蚕述”,清汪日桢撰(1874)。
13、“裨农最要”,清陈开沚撰(1897)。
14、“蚕桑萃编”,清卫杰撰(1900)。
这三种书是有代表性的清代蚕书。浙江湖州是我国有名的蚕区,“湖蚕述”详细记录了这一地区的养蚕技术。“裨农最要”是一个自己有养蚕经验的知识分子写的。“蚕桑萃编”是采辑群书而成的,幅篇最大。
15、“司牧安骥集”,失名(九世纪?),谢成侠校勘标点。
16、“元亨疗马集”,明喻本元、喻本亨撰(十六世纪),谢成侠、金重冶等校勘。
这两种书是兽医专书,现存司牧安骥集五卷完整的,只有南京图书馆所藏明弘治重刊本一部,此次即据该本,由谢先生校订填补其中错字墨钉等排印。书前有刘豫阜昌五(1135)新刊校正序,可见成书至少在北宋以前。谢先生认为它是唐李石原著(九世纪前半),而经后人续有增订的。“元亨疗马集”是近四百年间普遍流传的书,至今仍是中兽医的经典;但一般版本很差,兹经仔细校勘,末附牛经和驼经。
17、“农候杂占”,清梁章巨撰(1873)。此书主要为据物象预测农事上的丰歉吉凶,包括预测天气在内,但也杂有同农候无关的记载。其中有合理的,也有迷信的说法,特别需要用批判的态度去看它。
18、“农雅”,清倪倬撰(1796)。此书可以说是一部农业辞典,收罗尚富,有参考价值。
19、“中国农学遗产选集——稻(上编)”,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陈祖椝编。
20、“中国农学遗产选集——麦(上编)”,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胡锡文编。
这一套“选集”的性质,已如上述。稻和麦二专辑,是其中甲类第一种和第二种。一共要出多少专辑,现在还不能决定,不过总在一百种以上。这些专辑粗分为四类:甲类,植物各论;乙类,动物各论;丙类,农事技术;丁类,农业经济。现在正在用大量人力投入采辑各省地方志中有关农业的资料,这些资料将分别按地域次序编为各个专辑的下编。所以现在出版的稻麦二专辑,只有上编。上编里的资料,是按照年代先后排列的,每一资料都注明作者姓名和写作年代,并尽可能查对原书,必要时附加编者按语。又棉和柑橘二专辑的上编,也已经交稿付印。今年另有十几个专辑在编辑中。(万国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