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乡支部书记秦守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4-03
第4版()
专栏:

乡支部书记秦守山
皇甫文 王力军
去年8月间撤区并乡的时候,中共河北密云县委曾决定把驻台上乡支部书记秦守山调到县里工作。台上乡的群众知道后,一致请求县委让秦守山同志仍留在台上乡工作。密云县委根据群众的要求,改变了原来的决定,让秦守山同志留在台上乡继续担任乡支部书记。
台上乡的群众为什么要挽留秦守山呢?这是因为秦守山同志作风民主、工作深入、能够密切联系群众、体贴群众的疾苦,所以他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解决党内不团结问题
秦守山同志是在1955年11月到台上乡任支部书记的。他刚来到这个乡时,党内很不团结,各村党员常常为一件小事情互相闹意见,使工作受到严重损失。秦守山到乡以后,经常对党员、干部进行团结教育,用具体事实说明不团结对党的事业的危害。如去年3月,茶棚村的社员李德顺未经社批准,私自砍了六棵小树。社主任黄全印就批评茶棚村的干部李明喜、殷万富等工作不负责任。李明喜等不接受,互相闹起意见来。秦守山知道后,对黄全印和李明喜等进行了批评教育,使他们认识了自己的错误,然后又召开了党员会,用这件事情教育了全体党员。会上还领导大家学习了七届四中全会文件,在讨论中很多党员检查了自己闹不团结的思想和行为,表示今后改正。以后,秦守山又帮助支部建立了学习和会议制度,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因此党员的政治觉悟不断提高,党内越来越团结,给以后做好工作打下了基础。
坚持集体领导的原则
秦守山同志在工作中,很重视发挥支部的集体领导作用。他刚到这个乡时,很多支部委员和党员认为他是区委委员,政治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因此在讨论工作时,秦守山说什么是什么,大家很少提出自己的意见。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在讨论工作时,秦守山总是先让别人发表意见,自己后发表意见,如果意见有分歧,就发动大家展开争论,认识达到一致后再做决定。这样就使党员干部都能在会上畅所欲言,决定的问题也就可以避免或减少片面性。如去年麦收前,四合社副业收入有一千七百多元现款。在讨论这笔款的用途时,多数干部认为全社有一千二百亩小麦,防雨设备很重要,主张用这笔款买席,准备麦收盖麦用。少数干部认为当时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全社有一百二十户没粮吃,主张把款分给社员解决生活困难。秦守山觉着这两种意见都很重要,他就发动大家展开争论,找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在讨论时,副主任萧庆年提出先把款分给社员,到麦收时再借用社员的席,这样两个问题就都解决了。可是有些干部认为社员的席不多,怕到时借不上来要被雨淋坏麦子。这时秦守山就让干部回村和社员商量,结果,社员一致愿意把款分给各户解决生活问题,并愿把自己的席借给社用,保证麦子不被雨淋坏。这样社干部的思想才统一了,支部就按照社员意见做出决定,把一千七百四十三元现款分给社员,使一百二十户没粮吃的社员生活困难得到了解决。到麦收时社员自动借给社二百领席,问题也解决了。
到群众中去找办法
秦守山在工作中有了疑难问题,就到群众中去学习办法,丰富自己的领导经验。去年春天,乡支部计划在山坡上开一条五里长的渠,把玉子沟山上的泉水引下来浇地。开始时有些干部不同意,认为一到旱季泉水就枯涸,开成渠也不能浇地。为了证实泉水到底能不能浇地,秦守山就亲自到山里去勘查,还访问了在泉水附近居住多年的老农殷连、王元。征求他们的意见。殷连说:“五十多年泉水没干过,多么旱的年头水也是很旺的。”秦守山把这些情况向干部做了宣传,干部的顾虑才解除了。会后,党员干部带领一百多名社员上山开渠,仅十八天就把渠道挖成了,比原计划提前十二天,省下八百个工,共可浇地五百亩。
去年春耕播种时,秦守山发现贾山村南有三百多亩枣树林子,当中有很多隙地荒芜着。大部社干部和社员认为枣树林子当中不能种庄稼,因为上边有树遮着,阳光不充足,种上也长不起来。为了让社员增加收入,他就去和老农座谈。老农们认为如果把树林当中荒草耕净,多施些肥料,种些矮庄稼,可以打粮食。秦守山就按着老农意见,发动社员把树林子当中隙地进行了精耕,每亩地施了七千斤肥料,种了三百亩谷子。秋天谷子长的有一人高,平均每亩打了一百四十斤粮食。社员们都高兴地说:“不是秦支书工作深入,那能增产这么多粮食呢?”
多作调查研究工作
秦守山很注意调查研究工作,他经常把群众的零散片断的反映,集中起来加以分析研究,找出正确的办法。去年春天四合社决定种一千亩密植玉米,每亩种二千五百棵到二千七百棵。社员都不同意。社员何振英说:“咱社土地都是沙土,地力薄,种这么密还长棒子?”社员张君胜说:“1955年初级社种过二亩密植玉米,结果减产很多,应该接受这个教训。”秦守山分析了这些意见,认为群众的反映有对的一方面,就是头一年办高级社,土质、物力、技术等条件都不足,玉米密植的确不宜推广过急。但群众也有保守的一方面,就是很多群众没有看到高级合作化后给发展生产带来的有利条件,仍以老眼光看新情况。他接受群众意见中正确的一方面,但仍坚持密植玉米。他和社干部研究了好几次,修订了原来玉米密植计划。计划修订后,他又组织党员干部向社员开展宣传,说明社里增产条件,这个计划很快被社员接受了。因为玉米适当增加了棵数,秋天平均每亩产了二百四十七斤半,比1955年增产四十七斤。
教育干部走群众路线
秦守山不仅自己遇事善于和群众商量,他还经常教育乡、社干部有事也要和社员商量,不要强迫命令。去年夏锄时,小队长李登起在工作中独断专行,有事不和社员商量,社员李荣廷向他提意见,他不但不接受,还打击报复,故意分配他难做的活。秦守山发现后,马上对李登起进行了批评教育,纠正了他的错误行为。事后秦守山又把这件事情提到社队长以上干部会上进行讨论,教育了全体社干部。他还通过各种具体工作教给乡、社干部走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从此乡、社干部有事注意和群众商量。
关心群众生活
秦守山同志工作很细致,同时也非常关心群众生活。如去年3月间四合社在总结发展养猪工作时,全社六百零六户,共养了九百一十一口猪,平均每户合一口半。很多干部认为社员养猪不少了,工作成绩很大,便自满起来,不再发动社员多养猪。可是秦守山不这样认识,他想:养猪是社员主要副业,是不是不需要再发展了呢?在发展养猪工作中有没有问题呢?他就到群众中去了解,结果发现全社还有一百二十户没养猪。这些户都是贫农,他们生活很困难,过去因没钱养不起猪。有猪的户绝大部分是中农,他们也有多养猪的潜力。秦守山把情况了解清楚后,向社干部做了交代,社干部才大吃一惊,感到过去认识错了。会上秦守山帮助大家做了养猪计划,决定继续发动群众大量养猪。为了解决贫农买不起猪秧问题,他又和信用合作社商量,贷给这些户九百六十八元现款,帮助他们买上了小猪。全社养猪数目很快增加到二千七百二十七口,平均每户达到了四口半。去年全社共卖肥猪六百四十口,仔猪一千四百口,收入款三万五千四百元,大大地改善了社员生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