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从消除本位主义着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4-05
第2版()
专栏:

从消除本位主义着手
陈浚
经济建设,要量力而行。有多大力量,进行多大的建设。如果弄不清楚自己的家底和力量,就不能不直接影响到国家拿主意。
以基本建设的三大用材——钢材、水泥、木材为例,四年多来,这些材料的供应情况,已经有过几变:第一年嚷嚷材料积压了;第二年就闹紧张,不够用了;第三年又严重积压了,甚至要到国外去给钢材找出路;第四年又告紧张。今年,报纸上在全力宣传节约钢材、木材、水泥,然而新的情况又在露出苗头,有些单位,被积存的材料压得喘不过气来,连发工资都得向银行贷款。今天报道的西北工程管理总局积压钢材上万吨的情况,只是一例。这种矛盾的情况,不只出在西安,别的地方也有。不只是出在基本建设单位,其他生产厂矿同样有。比如太原矿山机械制造厂,一方面缺乏需用的钢材,另一方面,由于一项产品的计划变更,就积压了钢材五百吨;不只是钢材如此,别的材料也有类似情形,西北工程管理总局到3月底止也积压了几万吨水泥。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当然,总的情况是物资不足,而物资积压,只是暴露了分配得不合理的问题。但是,从我国现状来说,怎样合理地分配和充分利用现有物资,进行基本建设,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西北工程管理总局积压钢材的几个原因,是具有一般性的。比如由于国家给的任务复杂;任务急,设计赶不上任务,施工等不了设计,打乱了建设的程序,造成混乱等等。可是其中一个问题,却不是来自领导上,而是来自各个生产、建设单位的。那就是当大家头脑发热、力争超额完成国家计划的时候,唯恐材料不够,向国家申请材料,怕少不怕多。一听到材料紧张的风声,就加倍申请,促成材料情况的更加紧张。申请计划到了物资分配局,摸不清大家的底子,但是又没有那么多的物资,就只能照例抡起大斧头,挨排砍去,七折八扣再打对折,一律压缩各单位的申请数字。于是,有些照实申请的单位,也同样挨了一刀。从此得出教训:下一季度再提申请单,就加倍计算,准备砍掉一半也还能有个够用的数目。这种情况,伴着建设计划的偏大,使国家的物资趋于十分紧张。由于各个建设单位所要求的物资数量距离实际过大,从全盘考虑,就不能不削减一些建设项目,缓和紧张局势。可是,这一变,许多单位上年度申请到手的过多材料,就变成大量积压了。这样,计划减了,物资又多了,就又要反保守。于是,一松一紧,一放一收,造成了一种循环运动。一年喊多,又一年喊少,使国家难于掌握真实的情况,在建设的进程中波澜迭起。
虽则,导致这种情况的因素很多,许多是由于我们还缺乏建设的经验而来的。比如国家计划的多变,生产、建设单位心中无数等等。但是,不能否认,其中还有一方面的因素,就是“本位主义”在作怪,多报多要、宽打窄用。为了扭转这种情况,不能不要求所有生产、建设的单位,让国家摸清自己的家底:究竟要多少?需要多少就老老实实申请多少,不要制造人为的紧张;究竟积存了多少?其中有多少能利用,多少用不了?究竟有什么困难,都不能言过其实。只有消除本位主义让国家摸清自己的家底,才能消除由于人为的紧张和积压所造成的假象,使国家能够根据真实的情况,从全面着眼,权衡轻重,对整个的生产和建设作出更加符合情况的安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