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燎原的星火——谈影片“暴风中的雄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4-06
第7版()
专栏:

燎原的星火
——谈影片“暴风中的雄鹰”
李少白 谢逢松
在无际的青海大草原上,走着十几个被敌人押解着的红军战士,他们是掩护红军长征主力部队撤走后而被敌人俘获的。他们不甘心于自己的处境,终于在一次风暴里,割开绳索,从敌人的魔掌里逃脱出来,并在这高原的藏族人民当中,点燃了革命斗争的火焰……作者选取了这样一个新颖的题材,热情地歌颂了坚持革命斗争的、不屈不挠的红军战士,歌颂了英勇正直的藏族人民,也歌颂了他们在战斗中结成的深厚友谊。
“暴风中的雄鹰”不仅是第一部触及红军万里长征英雄事迹的影片,而且还比较成功地刻划了几个红军战士的形象。在描绘少数民族人民的形象和斗争方面,也脱出了老套。
影片里的红军战士,看来是些普通的人,但是,在这些普通的人的性格里,却闪烁着耀眼的光辉。作者没有赋与他们任何外在的魅力,而是极力揭示出他们的心灵的崇高。影片开始,就展示出这几个红军战士的不屈意志。尽管敌人用鞭子狠狠地抽打那个看来还是孩子的战士,但是为了引开敌人对掉下来的镰刀的注目,他却坚强地忍受着。从他们那顽强的神情和激愤的目光里,人们窥见了他们内心的力量。影片在表现红军和藏族猎人老巴尔相见那场戏里,对红军战士的形象进一步作了动人的描绘。在人民面前,他们是那样地知情知理,那样地平易近人。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革命军队的严守纪律、为穷苦大众而战的思想的光辉。刚从敌人押解下逃脱出来,又饥又渴,他们多么需要食物!他们意外地发现一只獐子,兴奋若狂,但是,当看到獐子腿上的套子的时候,他们犹豫了;套子表明这只獐子已经是猎人的财物,“不能吃,不能破坏革命军队的纪律”,于是他们又把獐子放了下来。这种崇高的行为,不仅感动了老巴尔,也感动了观众。这是革命军队的传统作风,也是它的本质。作者在这几个红军战士身上,在他们的行动中,自始至终贯串了这条红线,他们处处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的利益而战斗,为人民的幸福而乐于献出自己的一切……这正是他们能在这看来力量单薄而孤立的情况下取得战斗胜利的保证,是他们能在这看来人生地疏的地方点燃革命火焰的原因。最后,这些红军战士为了藏族人民的安全撤退,献出了自己年青的生命。这是一场感人至深的戏:在敌人强大的压力下,藏族人民不得不作出撤退到黄河对岸的决定,红军战士担任了这次撤退的掩护工作。他们打到最后一个人、打到最后一颗子弹;当他们向那蜂拥而上的敌人扔出最后一颗手榴弹的时候,他们高喊:“你们追不上了!”随即跳到那万丈悬崖之下。他们的英雄气概,自我牺牲的伟大精神,使我们为之深深感动。在那些艰苦斗争的日子里,有多少这样的无名英雄,为革命、为人民献出了生命。他们确实有一副“铁打的骨头”,有一颗“黄金的心”。影片的结尾,有力地表达了人民对未来的胜利的信念。指导员给藏族人民的那颗红星,象征着革命的火焰并没有熄灭,它将继续燃烧下去……在这里影片给人的不是消沉的感觉,而是巨大的鼓舞力量。
影片里的藏族人民的形象,也是描写得比较好的。作者很好地揭示了他们性格里的特征。老巴尔,这是一个精明、强悍、风趣的老人。他有一颗明珠似的心,纯朴、善良,但也是刚毅勇敢的。亲身的经历,现实的生活,使他深深地懂得国民党的统治给藏族带来的灾难;因此,他能从对比中,给自己树立一个坚决保护这几个红军战士的信念。他对民族外部的敌人,具有清晰的辨别能力,但是,他还不善于找出和对待民族内部的敌人。作者这样的处理,十分动人地显示了这个藏族老人的性格和真实心情。作为代表藏族青年一代的华尔丹,则与父亲不同。他没有父亲那种沉着和老练,也还缺乏对敌斗争的经验和策略,而这些不足的方面又是和他那火热的个性、勇敢的精神和对敌人的无比憎恨交织在一起的,因而他的形象也不觉得概念化、简单化。
另一方面,上述这些形象的创造,也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首先,我们觉得老巴尔的形象还缺乏更充分的性格依据。是什么使这个藏族老人一开始就对这几个红军战士坚信不疑,对他们那样照护和友好,以至到后来,整个藏族部落的人民都能和红军一起对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战斗呢?当然,作者对红军战士没有拿取老巴尔的獐子,国民党军队打死了部落头人等等作了描写,但是,我们仍然感到老巴尔坚决相信红军战士的理由不足,感到广大藏族群众和红军战士一起对国民党军队展开战斗的依据不足(影片没能展示出事件的群众范围)。这里的主要原因,我们觉得是作者没能更充分、更细致、更可信地描绘出红军同老巴尔和这里的藏族人民群众的历史的、现实的关系。
在实际生活里,1935年红军长征之后,藏族部落中,是有像老巴尔这样坚信共产党、坚信红军战士的人存在的。这是无可怀疑的。问题在于作品所描写的产生性格的环境。现在看来,影片所选择的环境似乎是一个没有受到长征影响的藏族部落。作者没有有意去表现藏族人民群众对红军的良好印象;即使是老巴尔、华尔丹等人,对红军似乎也是知道得不多的。而且几个红军战士也只和老巴尔一家人有联系,和部落的其他人好像就没有什么关系了,这样,无形中会削弱了形象的说服力。我们认为,影片选择一个深印长征足迹的环境,是合理而应当的。如果那样,影片的时代气氛会更浓厚些,人物形象会更真实些,所表达的思想也会更深刻些。
另外,我们觉得,由于作者没能更好地揭示出红军战士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和藏族人民的关系,因而使得几个红军战士的形象也不够生动和血肉丰满。现在站在我们面前的几个红军战士,除了他们的英雄本质之外,我们就对他们知道得不多了。我们看不清他们之间的个性区别和他们每个人当时的内心状态。作者,很少去强调他们的个人特征;对他们当时的思想感情也缺乏应有的描写。电影文学剧本有一点是关于这方面的描写的,就是张大顺在看见獐子的时候说:这不仅送来了吃的,还外带了盘缠。因为麝香一卖就是盘缠了。这里很好地揭示出他们要赶上自己部队的心情,是有助于人物刻划的,可惜,仅有的这一点,也在拍摄过程中被删掉了。
但是我们仍然认为这是一部好的影片,它有新颖的题材,感人的艺术形象和思想力量。它会受到我国青年和广大观众的欢迎。(附图片)
影片“暴风中的雄鹰”中的一个镜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