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先进经验到处传 山区面貌大改变 雁北地区出现二百个“大泉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4-11
第3版()
专栏:

先进经验到处传 山区面貌大改变
雁北地区出现二百个“大泉山”
本报讯 据山西日报记者姚文锦报道:在合作化后的第一年里,雁北区的水土保持工作获得巨大的成就。据最近调查,水土保持工作的规模质量足以赶上大泉山的已经有了二百零一处。这些地方,已经有二千四百五十四道沟壑,作到土不下坡,水不出沟,初步控制水土流失面积二百二十八万二千七百五十九亩。这个数字相当于解放后历年来完成的总控制面积的一倍半。
被雁北农民称为“水保大学”的大泉山,去年一年内训练出许多“水保行家”。仅春夏二季各县有组织去那里学习的基层干部和农民,即达二千七百零八人。他们在张凤林、高进才的直接指导下,进行了试验操作,学会了一套完整的经验。又经他们培养出新的技术人员二万零五十人。去年夏季,大泉山农业社还派出四十四名“水保顾问”,对附近九个县的重点乡社,从规划设计到组织施工,进行了全面的帮助。
根据大泉山的先进经验,各地一般都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实行了集中治、综合治、连续治的方针。以支毛沟流域为单位,根据各该地区水土流失的规律,由上到下全面治理,作到治一坡,成一坡,治一沟,成一沟。在劳力组织上各地又普遍推广了大泉山农业社“分段突击常年建设相结合”的先进经验。全区已有一千零二十四个社建立专业性的基本建设队,参加的劳力有二万九千五百七十三人,常年进行水土保持的基本建设工作;在春扒前、春扒后、秋收前、秋收后的四个农闲段落,则动员全体或大部社员力量突击水土保持的基本建设工作。这时基建队的队员分别到各队担任技术员。当突击终了以后,基建队的队员便专门负责基本建设工程的修补与养护。
雁北地区在进行水土保持工作时,还根据张凤林、高进才“远近结合、二利皆获”的经验,一般都是先从用工少,收益大,见效快的地方作起。去年全区只从水土保持工程上就增产粮食三百五十六万八千多斤,每个投入基本建设的劳动日平均收入粮食一斤五两七。此外,还结合水土保持增加耕地五万六千六百四十亩,扩大了灌溉面积十六万九千九百三十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