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美丽的大泉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4-11
第3版()
专栏:

美丽的大泉山
本报记者 田流
参观全国农业展览会的时候,林业馆一组标题是“改造山区的榜样”的组画,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很久地站在它的面前。
这组画说的是大泉山。那熟悉的淳朴而勤劳的面孔,那熟悉的美丽如画的山峦,唤起了我快乐的回忆。半年前访问大泉山时的情景,又一一展现在眼前了。
先从反面看
8月13日早晨,我们从阳高县城出发,到大泉山去访问。那是个美丽的早晨。刚刚升起的太阳,把东边半个天空都涂上了灿烂的金光;可是在西方,在一直延伸到长城外面的远方,天空又像大海一样,碧蓝得透明发亮。在高山峻岭上蜿蜒西去的万里长城,显得更雄伟更壮丽了。
大泉山是阳高县的一个山村。好几年前,就因为水土保持工作出名了。可是,在我亲眼看到它以前,怎么也没想到它会有这样好。
我们是刚刚过午的时候进入大泉山的。像看电影的时候常会看到的情形一样,才在山沟里拐了两个湾,眼前就突然出现了一片新天地:满眼葱翠。山头都被一圈一圈的树林子环绕着,好像戴着很多绿色的花环;两条林带中间,是长着茁壮稼禾的层层梯田。树林下和地阶上,到处开着五颜六色的山花。双双对对的蝴蝶,往来飞翔。一阵小风吹来,也会招惹得花摇蝶舞,简直让人分不清哪是山花,哪是蝴蝶。
大泉山水土保持工作站李站长,走出村老远来接我们。他邀我们先到站上休息一下,再去山上参观。盛情难却,只好跟着他先到水土保持工作站去。李站长准是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一面走一面笑着说:
“去水土保持工作站路过凤凰山,先看看凤凰山对你们了解老高、老张他们治理大泉山的成绩更有帮助。”
我知道他说的老高、老张是谁。就是为的访问高进才、张凤林二人,我才到大泉山来的。十八年前,被穷困逼迫得到处流浪的张凤林,来到大泉山;不久,被地主用枪打穿了腿的长工高进才,也逃来了。两个在患难中相逢的人,为着活下去,开始刨山种地。生活永远是最好的学校,失败常常会引向成功和胜利。十八年来,他二人不光战胜了饥饿和穷困,更积累了很多治服山洪水患的办法和经验,把一座荒山秃岭变成了美丽的花园。解放以后,特别是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到来以后,他们治理山区的经验,简直成了宝贝。阳高县以至全山西省,到处推广他们的经验,自不必说;内蒙古、甘肃省、辽宁省和很多别的省份,也都不断地派人来学习。
拐进左边的一条小山沟,往前走不远,就看见凤凰山了。这算是什么样的山啊!远远望去,光秃秃,红焰焰,简直像个红高粱面窝窝头;近前一瞧,满山满坡,尽是些豆粒样的红砂子。这种山,科学家叫它风化岩,不用说经不起山洪冲涮,就是刮阵小风,那砂子也会像水一样??地往下流。李站长指着凤凰山,对我们说:
“看见了么,十八年前,大泉山就是这个样子。”
噢,原来李站长是要我们从反面了解一下大泉山。但是,为什么凤凰山还是这个样子呢?
“还没来得及治理。凤凰山是新近不久才划归大泉山乡的。”李站长解释说,“不过,我们已经开始了。你看,山坡上不是已经到处挖上鱼鳞坑了?”
大雨的考验
李站长先领我们去大南沟参观。那是大泉山乡农业社今年水土保持的重点。
好大一条沟!前看不到头——头钻到老远老远的山里去了;后望不到尾——尾左湾右拐伸到下面村口去了;朝下一瞧——像站在悬崖峭壁上,深得让人头晕。李站长告诉我们:五十年前,这里原是一条平坦明光的大车道。因为山上下来的洪水冲涮,慢慢地变成了沟。自从这条道路断绝后,不光人来往行走不方便了,连对面山坡上那几百亩地,因为运不进肥料去,也撂荒了。
“高进才、张凤林一直想治理这条沟,”李站长说,“想了十八年,一直也不能动手。直到今年春天,全乡成立起高级农业社以后,他们的理想才实现了。”
“不说对面山坡上那几百亩地,”过了一会,李站长又补充说,“光这条沟,修好后就能增加三百多亩土地。”
沟已经修好大半段了。修好的沟段上,沟崖上、沟底里到处都是一块块的土地,块大的有三、五亩,块小的也有五、七分。这些地都修得平平整整,和普通的耕地没有什么两样;所不同的,只是每块地的前面还有一道厚厚的土埂围绕着。远远望去,这些被土埂拦起来的一块比一块高的土地,很像楼房上伸出来的一个个阳台,十分好看。我们一面赞美这修得整整齐齐的田地,一面又替它有点耽心:要是下一场大雨,不会再把它们冲坏吗?
“不会。”李站长说,“你看那土埂都是一尺多厚,二尺多高。再大的雨,一次也下不了二尺多。水流不到下面一块田里去,怎么会冲坏呢!”他领我下到沟里,站在那坚硬的土埂上。又补充说:
“这是高进才他们多年向山洪水患作斗争摸出来的经验。用老高他们的话说,这叫‘水有集中性,我有分水法’。”
山地里的天气真是变化无常。我们从站上出发的时候,天气还是好好的,就这么一会儿工夫,竟满天乌云了。李站长抬头看看天,说:“要下雨了,咱们回吧。”好像是他的话召来的,语音未落,一声巨雷,从头顶上盖下来;接着,铜钱大的雨点就劈劈拍拍地落下来。
“快快,”李站长喊道,“先到土洞里避一下吧,来不及回村了。”
原来,在沟的两崖里,人们挖了许多小土洞,专门对付这变化无常的天气。我们刚跑进土洞,瓢泼的大雨就浇下来了。雨一阵比一阵大。云一阵比一阵浓。风像发狂了的野兽,凶暴而粗野地嚎叫着,天空阴暗得像黑夜了。
看样子,雨一时半时是不会停下来的。
人们怕再等下去路更不好走,冒着雨跑回村去了。但我却有另外的打算;想借这个机会,看看沟里新修出来的土地,究竟能不能经得住这样大雨的冲击。李站长见我不走,他也停下来和我一块避雨。
谢天谢地,两个多钟头以后,雨终于停了。
我们钻出土洞去看沟里的土地,果然一块也没有被雨冲坏。最使我奇怪的是,下这么大雨,山上竟没有一点水流到沟里来。一问李站长,才知道这又是高进才他们的经验:治山修沟要从上往下全面治理,修沟以前先治坡,坡治好了再修沟。李站长为了叫我看看这经验的效果,特意领我爬上一个小土岗;站在土岗上,一直可以望见沟顶和沟顶上的山坡。山坡上修了许多鱼鳞坑、蓄水池,沟顶地方还筑着一道矮墙似的沟头埂。李站长指着山上的各种水土保持工程,对我说:
“要不是那些工程,下这么大雨,还不知道要闹多大的山洪呢!”
李站长向我介绍了这一带水土流失的情形。这年夏天,水土保持工作站曾作过一个试验,在没有治理的一条山沟里观测水土流失。那条山沟很小,只有二十亩面积。8月2日那场雨——降雨量是二十二公厘,降雨时间是一小时半,雨不算太大,也不太猛,可是竟冲走了八千零八十八公斤泥土。
“二十亩大的面积上,一场雨就冲走八千公斤泥土,”李站长沉重地结束说,“十六辆大车才能拉得动的泥土啊!”
想着那样可怕的水土流失情形,再看看眼前这安然无恙的土地——人能创造出多么奇伟的业绩啊!
要看得起山
高进才和张凤林的家,在一个花草林木环绕着的山腰里。整个大泉山的治理工作就是从他们住的这地方开始的。我们刚走进大门,张凤林就微笑着从屋里迎出来。张凤林五十上下年纪,中等身材,宽脑门,眼睛常好平斜地望着地下,好像总在思索着什么。他热情地同我们握手,邀我们进屋里坐。可是院子里的果树、鲜花把人们留在院子里,谁也不肯进屋去。李站长去果树下乘凉,我坐在花丛中一个长条石桌旁休息,同来的几个县干部围在一棵叶子很像梧桐的漆树旁边,奇怪着漆树为什么长到北方来了。张凤林从树上摘下来满满两篮子沙果和李子给我们吃,一再热情地说:“家里出的,同志们都尝尝。”吃过水果,张凤林亲自领我们到山上去参观。刚到山上,人们就被山前山后的景色迷住了。谁能不入迷呢?看吧,那被一条条林带环绕着的山峦,那生长着如林似墙的庄稼的层层梯田,那一沟一沟的果树,那……只要一张眼一举目,哪里不是魅人的美景!
这几天,李站长不止一次地给我介绍过没治理时候的大泉山了。说它本来是一个荒凉的砂石包,不长庄稼,没有林木,就是杂草也难得看见几棵。可是现在呀,这样大一架大泉山上,再也看不见一处砂石裸露的荒坡了——山坡上已经开遍了鲜花,长满了庄稼和树木;再也找不到一条深沟大壑了——几十条沟壑里,都已修成了一块连一块的田地,抚育起一沟又一沟的果树林。真像张凤林给我们介绍时说的:“山上长着桃杏松杨,坡面种着五谷杂粮;树上结的干鲜水果,地下收的山药萝卜。”
大泉山上水土保持的巨大成就和美丽如画的景致,使我们把时间也忘记了。要不是对面山坡上忽然出现了喧闹着的青年人引起我们的注意,说不定要在山上逗留多久哩。
那群说呀笑地走下山来的青年人,是大泉山乡农业社有名的青年基本建设队。高进才是他们的队长。张凤林指着那群快活的青年人说:
“这也是农业社的一大优越性。早先,高进才我们俩治山修沟的时候,人手少,好些事作不来。高级合作化以后,成立起这个青年队,农业生产和治理山地什么都误不了啦!”
我们想去看看高进才和他领导的青年队,就匆匆地走下山来。走到高进才、张凤林家时,青年们已经先到了。他们有的正洗脸,有的在擦自己的农具,更多的人在树荫里看报。高进才听说我们想了解一些青年队的事情,非常高兴,笑容满面地说:
“应该应该,以前参观的人来了总是找我们,其实都是他们的功劳。”他爱抚地望了望青年们,又接着说,“这伙青年后生们真行,个个心灵手巧,3月里成立起青年队,到眼下才半年工夫,把我们十八年摸到的沿山修沟的办法都学会了。”他停了一会儿,用手背擦擦额头上的汗,
“他们哪,干起营生来简直是群小老虎。我和老张十大几年共治理了不到四百亩山坡,他们半年工夫就治理了一万一千多亩。等着瞧吧,用不了三年五载,我们这儿所有的山,就都变成大泉山一样了。”
他是赞扬这伙可爱的青年人呢,还是向往着家乡幸福的明天?一种抑压不住的内心的喜悦和自豪,把他那略微有些清瘦的面颊都烧红了。
“不光搞基本建设,”李站长补充说,
“青年队还有生产收入哩。他们在高进才领导下,把修坡治沟、植树防洪等基本建设工程和农业生产结合起来。一面挖鱼鳞坑,一面就在鱼鳞坑里点豆子;一面修塄堰,一面就在塄堰上安瓜菜。治理了一万多亩山坡还不算,一个劳动日还有一元多的生产收入,比农业队给社里增加的收入少不了多少。”
在山上参观的时候,张凤林已经跟我们谈过很多治理山区的经验了,我也想听听老高的意见。
“有什么经验哩!”老高不安地说,
“人只要肯劳动,看得起山,就能把山治好。”
这就是经验呀,真正的经验!我想起在山上张凤林说过的同样意思的话:
“有穷人,有懒汉,没有穷山荒山;爱护山,治理山,哪有穷山荒山?”

展览馆里的人慢慢少起来了。夕阳的光辉从窗子外射进来,照在张凤林、高进才那纯朴的充满信心的脸上,照在美丽的大泉山上。亲爱的同志,在又一个春天来到人间的时候,你们将要给自己的家乡,给大泉山增添上几多春色?(附图片)
这是今日的大泉山,密茂的林木已经是漫山遍野了。 (文中图片均为新华社记者 陆 轲摄)
这是高进才(右一)、张凤林(右二)和家人们在一起。高进才从1952年来连续获得了省农业丰产模范和造林模范的光荣称号,张凤林也被选为山西省的造林积极分子。
大泉山乡农业社的社员们正在进行林木的剪枝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