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谈“拾画叫画”的表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4-12
第8版()
专栏:

谈“拾画叫画”的表演
白云生
“拾画叫画”在牡丹亭曲本中原系两折,今合并为一出,是小生独角戏,在舞台上表演达四十分钟之久。
这出戏在南方已二十余年无人演出,北方亦久无人演。我自改演小生后,感觉到此戏在小生表演方面需要有高度的艺术。1936年即排演此戏,因无人演过,故我也无从观摩学习,只好先将曲子拍熟。俗话说“熟能生巧”,故我反复的唱。又经名笛师徐惠如为我擫笛,能运用曲中巧腔。至于曲词意义,因文化水平不够,只有请教文学界名宿讲解。然后根据词意设计舞蹈、动作、身段的姿式,如何表现一座想像中的荒园情景和对一幅画中美人的情感变化。
这一出戏作为单独节目来演,按照原本的话白,介绍柳梦梅如何来到南安,写得不够。我自己补充几句是:“上京应考,路遇贼船,推入江中,蒙陈老先生相救,因此在梅花观中养病。”这样便交代清楚。如演全本则不须介绍,但全本久已无人演了。这种介绍的话白与全剧文词意味要协调,更不宜过长。
演柳梦梅这样一个书生,必须掌握其儒雅潇洒的丰度和敦厚多情的性格。按照剧情,柳梦梅是处在大病初愈,又在客中,时值春光明媚,故到园中散步以解愁闷。在上场引子中有“惊春谁似我,客途中都不问其它”两句,概括他客中卧病的寂寞情怀。我扮柳梦梅出场时,掌握他大病初愈的状态,眼神要发直些,步法要软一些,在唱念声音中要微弱似喘。这个表情很难演。一般戏中的小生多在出场时精神饱满,以吸引观众。但这出戏中要将柳梦梅久病初愈的情绪极其微妙的表演出来,非细心体会,不能了解。
念四句诗:“脉脉梨花春院香”是说在春天,念这句时鼻翅微动,做出嗅到花香的表情。“一年愁事费商量”,想到一年刚开始,已有愁怀,面部立刻微带愁容。“不知柳思能多少”,以柳思比自己愁绪,“打叠腰肢斗沈郎”,打起精神与愁病做斗争,念到此时,精神要振作一些。在短短四句诗内,面部和眼神有很复杂的变化。及到花园门外,话白是“好个葱翠篱门,可惜倒了半架,不免进去一游”。篱门既然倒了半架,当然出入不便,所以侧身迈左腿,右手水袖护头,再迈右腿用左手水袖护头,并择路而行,表现出废园荒凉的情状。
“凭栏仍是玉栏杆,四面墙垣不忍看,想得当时好风月,万条烟罩一时乾”。念此四句时要左顾右盼表示感慨。唱曲牌名“好事近”,“则见风月暗消磨,画墙西,正南侧左,苍苔滑擦。”这三句唱词中说明花园的方向,动作上是双背手,面向左台口斜角,然后退一步,双投袖,表示当年园中盛况已经消失了。唱“画墙西”向下场门斜角双手指“正南侧左”抬右脚,伸双掌作看式。发现因园中久无人到,墙边花径布满苍苔,动作步法是:双手提袍,小心行走而仍险跌一交,姿态做滑步闪身,面部略带惊惶,并用水袖拂袍边,表示苍苔沾污了衣服的意思。“倚逗着断垣低垛”,动作上用右手水袖护头,左手反折水袖,眼神用力注视,使观众注意到是挨着残缺的墙口。唱到“低垛”时用双掸袖,右腿独立,左腿挑起袍边作微蹲式表示墙的高矮。“因何蝴蝶门儿落合”,这时眼神向后看,发现双门落下,面向前,双臂反搭水袖,双手渐渐合并,再把水袖甩下,慢慢双臂下垂。这个姿式结合唱词,使观众了解双门已经垂落,再慢慢转身作闲步游赏姿式,面向上场门角发现一片竹林,有过客题名。刻在竹上的字必是很细小,眼神要注意细看,身体微动,表示惊讶。接唱“客来过,年月偏多,刻画尽琅玕千个”,由上场角面向后走至下场门左角,表示是一片竹林。“早则是寒花绕砌,荒草成窠”,由左边用走之字形步法走至右边,表示是羊肠曲径,并向前台口左右两角用手势指出荒草成窠的情状,并用水袖拂衣衫,表示沾带碎草。此时面向前,慢慢回身向左看,猛见一座山石甚是玲珑,虽已倒颓,但仍能引人注意。正在欣赏时发现山石下面有件东西,于是拨开浮土抽出一个画轴,用水袖微拂,并作掩面式,口作轻吹式,头部稍歪,微闭眼,表示尘土飞扬,再用水袖拂拭画轴及身上尘土。打开看见一幅小画,并未仔细观看,所以误认为观音喜相,双手持画,翻转手腕使画面向外,使观众看清楚,在卷画时要掌握两边画轴卷齐,还要使手式美观。
唱曲牌名“千秋岁”,“小嵯峨,压的旃檀合”,意思是山石下面压着装佛像的合子。但舞台上并不用合子,如用合子在表演上不好处理。唱这句时的身段右手持画,左手斜身用循环指两次,表示山石压着合子。“便做了好相观音俏楼阁”,双手拿着画轴,放在脸部的左侧举起来,表示对观音的崇敬和赞美的意思。在面部的右边也照样作一次,为的使动作有对称美。“片石峰前,片石峰前”用穿袖,一腿独立,另一脚用靴尖挑袍边,双臂伸开微屈,作顺风旗式,表示山石形状。“多则是飞来石三生因果”,意思是有缘在石前拾得这张画,动作用右手水袖护头,眼作远望式,表现想忆古人的故事。“请将去,在炉烟上过”,面向前,前走三步,双手将画上下移动,表示香烟燎绕之意。“头纳地,添灯火”,左手持画,右手用掌放在胸前,身微曲,头部稍低,作礼佛姿式。“照的他,慈悲我”,双手举画过顶,面部喜悦。“俺这里尽情供养,他于意云何?”这时由左至右,仍走之字步,作开门式,表示回到书斋。
舞台上只有一桌两椅,但在表演和词句里包括花园应有的景物及荒芜景象。舞台上四面八方的图案形,使一人在台上都要顾到,无论舞台有多大,不使某一角落发空,传统叫“照满台”。这一段谈的是“拾画”。 (未完)(附图片)
白云生扮演的“柳梦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