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纺织工业部负责人答本报记者问 纺织厂努力增产纱布 希望农民多售余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4-21
第2版()
专栏:

纺织工业部负责人答本报记者问
纺织厂努力增产纱布 希望农民多售余棉
本报讯 4月20日,本报记者就目前增产棉布的问题,访问纺织工业部负责人。本报记者提出的问题和纺织工业部负责人的答复如下:
问:在目前情况下,纺织工业打算采取什么措施增产棉布?
答:1956年我国棉纱产量已达到五百二十三万件,棉布产量达到一万七千四百八十九万匹。到今年年底,全国可投入生产的棉纺纱锭将达七百五十万枚,比1949年增加二百三十六万枚,等于解放前五十年建设总数的46%,目前棉纺织工业的生产能力,如棉花供应充足,则全年可纺纱五百六十万件左右,织布能力则更大。但是由于棉花供应不足,今年生产的棉纱最多只能有四百六十三万件,比去年的实际产量将减少六十万件,棉布产量将减少约三千万匹。
针对着今年纺织用棉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全国纺织工业已积极响应国家增产节约的号召,争取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多节约些原料以便能为人民多生产些纱布。
首先,我们认为保证产品质量,延长产品的使用时间,就是最大的节约。打个比方说,一件布衣服,本来可以穿三年的,但因为质量不好,实际上只穿了二年半,那就等于在无形中促使市场供应紧张,这不论对国家和消费者都是不利的。其次,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千方百计的节约用棉、用纱。纺织工业在过去几年中,虽然在这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节约的潜力还是不小的。如棉纺织企业不爱惜棉花,油花、坏纱、回丝等数目不小。有些企业落棉中有效纤维仍未充分利用,各个机台落棉差异相差较大。对这些缺点,都要大力设法克服。此外,我们还采取产品分类,合理使用原棉,以充分利用低级原棉和下脚、废棉,增产纱布的措施,充分利用下脚、低级棉,增制些粗支纱的织物来供应不同的需要。如里子布、面粉袋布等织物因对质量的要求较低,就采用低级的原料来纺制。目前已有不少地区和企业在这方面作出了成绩。
再次,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适当改变某些产品的规格。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棉布中,有些布的规格是不够合理的。如某些线卡其和华达呢太硬太厚,因而染色不透,容易发白,袖口、衣角和衣领等常磨擦的地方特别容易破。夏季用的麻纱也不够细薄。对于这些产品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我们准备适当改变规格,试制些新产品,以满足人民的需要。
问:纺织工业对农民有什么要求和希望?
答:为了尽可能多供应人民一些纺织品,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努力。从纺织工业部门来说,如前所说应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力求多节约一些原料;另一方面就要求农民兄弟尽力节约用棉,把棉花卖给国家,以支援纺织工业的生产,支援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根据有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2月中旬止,全国已收购皮棉仅达全年统购任务的79.74%,而1956年同期则已完成全年统购任务的97%。今年棉花收购任务完成得不好,有些农民弟兄留自用棉比过去多,是原因之一。这说明,如果农民弟兄对国家大力支援,国家收购棉花的任务是可以完成得更好些的。我们相信广大的农民弟兄,一定能满足我们的要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