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学习人民日报社论以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4-23
第7版()
专栏:

学习人民日报社论以后
齐文柱
在我两岁的时候,父亲被国民党杀害了,到我十一岁时,全家的人,都病死了,十二岁那年,人民政府就把我收养起来。那时我在机关边学习,边工作。到了1949年,上级决定让我上学,从此我开始了学生生活。所有一切费用,全部由国家供给。今年我就要在高中毕业了,本来打算进大学深造,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学点专门知识;自听到今年大学招生人数少,考不上学的要回乡参加农业生产时,思想上曾起了一些波动。我想:“我已十一年不回家了,考不上学要回家,这怎么办呢?”
但是在学习过人民日报“关于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问题”的社论以后,我的顾虑完全解除了。社论提高了我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回答了我所没有弄明白的问题。
社论首先帮助我清楚地认识到种地不“丢人”,不“屈才”,不是“没有出息”;而是大有出息,大有前途的。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现在的农村已合作化了,今后还要实行技术改革,要机械化、要科学化。今后的农业生产是非常需要我们这些中学毕业生的。
参加农业生产“前途不大”,原来我也是这样想的。看了人民日报的社论,使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极其明确的认识。我们谁都知道祖国前途远大,农村前途远大。当然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知识青年前途也是极其光明远大的。如果我们回到农村以后,和农民打成一片,不怕困难,踏踏实实地劳动,虚心地向农民学习。我们就会在发展农业生产的事业中充分发挥作用。我现在确定到农村以后就直接参加劳动。
原来我也考虑过,我们学的东西回到农村能用得上吗?要用不上不是白学了吗?人民日报社论说的非常清楚,中学里学的普通知识,谁掌握了这些知识,谁就打下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能不能用上,就看自己肯干不肯干,肯用心不肯用心。
我们也知道在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后,可能受到不正确的社会舆论的压力。但是人民日报社论帮助我们分析了这个问题,指出我们对这个问题应抱的态度,给我们想了克服这些困难的办法,增加了我们的信心,也正因为农村存在着困难和缺点,才需要我们青年学生去奋斗,我们应该以革命的精神去对待这问题。
我现在已经作好思想准备。考不上大学,我就回家去参加农业生产,把自己几年来所学的文化科学知识,运用到生产中去,真正地做一个有文化的新式农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