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经济学家马寅初谈物价问题 他说:只有采取极少数几种商品调价的办法,并缩小机关、团体等对商品的购买力,才能使市场上的商品供求平衡,才能避免物价再有波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5-03
第2版()
专栏:

经济学家马寅初谈物价问题
他说:只有采取极少数几种商品调价的办法,并缩小机关、团体等对商品的购买力,才能使市场上的商品供求平衡,才能避免物价再有波动。
新华社2日讯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就当前物价问题对新华社记者说:国务院发言人对这个问题分析解释得很精辟、明白,我认为政府采取这种物价政策、措施,完全正确和必要,并且很适当、及时。
马寅初说,有些人看到最近几种商品调价,于是就对国家的物价政策发生了疑虑,这是很不应该的。因为我们实行的是计划经济,而计划经济的最重要因素是物价的稳定,不可设想在动荡不定的物价之下,我们能完成计划经济的任务。从国务院发言人的谈话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认识,就是政府要用两种方法来达到稳定物价的目的:一、使财政收支平衡;二、使社会购买力与商品销售额平衡。
接着他就此作了分析。他说,关于第一点,可以拿猪肉与食油为例,为什么这两种商品供求不相应呢?因为过去政府的收购价格偏低,使农民无利可获,因而产量减低。所以,要想鼓励农民增产,就非把收购价格提高不可。但一提高之后,农民的收入固然增加了,而政府的支出也必然加多,这就产生了财政收支不平衡的现象。为了恢复收支平衡,因而就把猪肉、食油的销售价格稍稍提高,略补收购价上的亏损,不足之数再从呢绒和高级纸烟加价中得来的收入补足。这样,财政收支平衡才能维持下去。不然的话,就只有发行公债或人民币来弥补。发行公债虽然可以收回一部分游资,但将来还要还本付息,政府吃亏更大。如果发行人民币,就会造成通货膨胀,物价波动更大。这两种办法均不足取,所以才采取了极少数几种商品调价的办法来弥补。显然,这是正确的办法。虽然猪肉和食油加价,农民的家庭开支会增加一些负担,但他们的收入仍远远超过他们的支出。因为大部分的负担落在城市居民身上,而何况呢绒与高级纸烟的涨价,这种负担,又差不多全部落在购买力较高,负担较轻的消费者身上,这不但是少数人,并且负担也并不增加多少。
当谈到使社会购买力和商品销售额平衡的办法稳定物价时,马寅初说: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提高后,农民的购买力也就增加了。结果对于市场商品求过于供,物价势必波动。为了避免物价波动,就只有把政府各机关、团体、部队和学校对商品的购买力缩小,这样,市场上的商品才能供求平衡,物价决不会再有波动。
马寅初最后说,从上面的简单分析,可以知道当前几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和旧社会长期所有物价波动混乱的现象有着根本的不同。他最近还准备写文章详细谈论这个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