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银幕上的“飞虎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5-04
第8版()
专栏:

银幕上的“飞虎队”
 李少白
“铁道游击队”,是一本拥有广大读者的小说。人们喜欢它那出人意料的惊险故事,也喜欢它那带点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把这样一部小说搬上银幕,无疑是会受到大家注意的,而事实上,也确是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反响。读过小说的人,都急于看看电影,看看自己已经熟悉的人物和事件,在电影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前些时候,我和几位朋友看了这部电影。我们觉得电影在再现书中那些惊险的情节方面,是做得好的。像飞车搞机枪、开炭厂、打票车……,都拍得不坏;特别是打票车一场,它把刘洪的英雄胆量和绝妙的扒车本领,王强的才能和机警,小坡的镇静和乐观,鲁汉、彭亮等人的勇敢,都表现得鲜明而谐和。战斗胜利后那个短短的镜头也非常出色:他们行军路上,唱歌,喜追,脸上流露出压抑不住的微笑,真正显露出了他们打了胜仗后的痛快心情和乐观的精神。透过这一切,人们清楚地看见了这些英雄人物的爱国热情,对民族敌人和叛徒的仇恨,和由此而产生的无敌的力量。影片的整个格调,也是明快、爽朗的,能给人以力量。
但是我们看完之后,总觉得还不满足,不过瘾。这不满足,不过瘾,原因不一:有的是因为影片没有表现出游击队和群众的密切联系;有的因为小说里的许多紧张场面被删掉了;有的则因为有些情节处理得太简单,许多事情没有交代清楚……但是最主要的,我们觉得是因为电影没有创造出更为生动的人物形象的缘故。电影中的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都不大鲜明。作者一个接着一个地安排了许多有趣的事件,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事件都是人物所需要的。有时事件向前发展了,而人物性格却没能在事件发展的进程中得到新的揭露。比如,打票车一场,揭示了英雄人物的勇敢、乐观、机警等等性格,而在这以后的微山湖战斗,撞车等许多场戏里,我们感受到的仍然不外乎是这些。这样,也就使人觉得影片中的人物的形象不够丰满,影片也缺乏一个完整的、不可删割的故事了。
影片这些缺点的存在,恐怕跟如何将小说改编成为电影的方法有关。改编和创作一样,它所表现的对象是人,而不是事件;事件只有当成为表现人所不可缺少的情节时,才有必要存在。尽管电影把小说中最精彩的部分保留了,但不一定能获得改编的成功。“铁道游击队”在改编上似乎就有着这个缺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