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阅读
  • 0回复

四千公尺高山上的新公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5-08
第3版()
专栏:

四千公尺高山上的新公路
本报记者 李策
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四川省正投资修建一条从东俄洛到巴塘的公路。线路从东俄洛起,跨过湍急的雅砻江,爬上大凉山脉,然后穿过密层层的原始森林,走到理塘。理塘拔海四千一百公尺,是我国第一座最高的城市。线路走过广阔的理塘高地天然草原地带,再往西走,翻越四千四百公尺的尖子湾大山,开始走向下坡,直到金沙江东岸的巴塘。全线长四百公里,其中有一半的线路盘旋在四千公尺以上的高山地带。今年计划从东俄洛修到理塘,共一百九十九公里。
东巴公路实际上就是未来的康藏公路的南路。现在,从西藏境内的左贡宗正向东修建一条公路,预计在1958年前后,就可以经过宁静县,跨过金沙江,在巴塘同东巴公路相会。这是一条从内地到西藏比较经济合理的路线。
在甘孜藏族自治州,高山夹着深谷,深谷又夹着高山。崇山峻岭,深谷急流,南北纵列,波浪起伏,是我国最典型的山区。东、西之间交通往来特别困难,利用着固有的交通工具:在湍急的河流上是牛皮筏,竹索桥,摆渡;山区是牦牛,骡马。当地人民有这样的传说:“有两个赶牦牛的人,在崎岖的羊肠小道上碰见了,不能让路,不能调头,那末,两个人商量以后,看哪个人的牦牛价钱便宜,卖给对方。然后把牛推到深谷里,让出路来。”不管这种传说的真实程度有多大,它毕竟反映了当地交通困难的概况。气候也不利于交通运输,有句歌谣是:“正二三,雪封山;四五六,泥没脚;七八九,正好走;十冬腊,学狗爬。”交通不便,就妨碍了物资畅流,藏族人民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东巴公路修通以后,就成了甘孜藏族自治州中部的主要交通干线,它必然会进一步促进这一带藏族人民生活面貌的变化。
去年7月,勘查人员就出发了,在荒无人烟的地区勘查线路。高山地区早晚的气候变化无常。人们形容当地的气候是“早穿皮袍,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冬季是白茫茫的积雪,不带有色眼镜,在野外呆久了,就会变成色盲。他们经过半年的努力,选择出来一条比较经济合理的线路,并且赶到了施工的前边,今年从理塘向西前进,完成全线的勘查任务。
四川省公路建筑工程局总工程师张家声同志说,全线土石方数量并不大,但是这条公路是在边远地区修建的,物资、给养都要从内地搬到那里,加上气候条件比较坏,因此工程任务就艰巨了。在今年枯水期,要把雅砻江大桥的桥墩修出水面,否则就会影响全线工程进度。筑桥工程队在2月中旬到达工地,开始施工。雅砻江的江面,在这里仅宽八十公尺,但是江水汹涌奔腾,每秒钟流速是七公尺。汽车过江用渡船是不行的,修桥也比较困难。清朝末年,刽子手赵尔丰也想在此修一座桥,他请法国人仅在江面上修了一条钢索桥,不到两年,发生兵变,把桥炸毁。去年仅剩下两根钢条摆在东岸河口区政府门前。他说赵尔丰修桥,是为了统治西藏人民,我们修桥是支援西藏人民的各项建设,一定比过去修的更快,更好。
他们根据增产节约的精神,确定这条公路标准为六级,采取分期修建、翻段施工的办法,就是修一段,用一段。这样,投资少,效果大,不影响初期的运输任务,将来再实行改建,提高标准也是容易的。(附图片)
在甘孜西南的雅砻江上游,有丰富的原始森林,这是等待运往加工厂的木材。新华社记者 孙忠靖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