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川行杂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5-08
第4版()
专栏:

川行杂记
方天白
农村“新纪元”
不久以前,我乘工作之便,在四川各地走了四千多里路,一路上到处都看到洋溢着一片生气勃勃的新气象。
在县城、集镇,集日里的街道总是被农民挤得“水泄不通”。无论大小饭馆里,坐满的都是农民;百货店、花布店、杂货铺进进出出的也全是农民。街头上的农民交易市场,更是喧嚷得“热火朝天”,有的人在商讨克郎猪的价格,有的人在兜卖鸡、鸭、鹅、蛋……。我想,我们的城市生存了几千年了,从来农民都是被作为“乡下人”受贱视、受压迫、受愚弄、受剥削的;只有到了农业合作化以后的今天,农民才以真正“主人翁”的恣态出现于城市,城市也才有可能更好地发挥为农民服务的作用。
在农村,见到的人也都是喜气洋洋、精神爽朗。我们没有听到农民对合作化有什么不满或怀疑,倒是深刻地体会到:广大农民接受合作化这个新鲜事物,要比许多人所想像的快得不可比拟。他们正以愉快、兴奋的心情,踏实地在缔造着现在和将来。在集体的面前,一切困难都能够克服。我们看到有些山凹地正在被填平(这样比较大的工程在单干时是不可能进行的),许多山丘则被“精雕细刻”着。
我们在参观宜宾县仙地乡高级社的时候,一个负责喂猪的农民随口说出的一句话,倒是很扼要地总结了一年多来广大农村“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他说:“今后么,只要勤劳不偷懒,就再也饿不倒人了!”的确,农业合作社在生产上、生活上给了农民有力的保证和巨大的希望,已经使广大农民从几千年来贫困、脆弱、并随时有破产危险的小农经济的命运中解放了出来,现在摆在面前的,已经只是一条“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康庄大道了。
一句话,农村里新的情景到处在涌现,旧农村的遗迹飞快地在消逝,农村的新纪元——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已经开始了!
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到四川,首先使我们感到奇怪的是,这个著名的产猪省份(产量占全国五分之一强),猪肉的供应竟也闹得很紧张。
四川省的城市和乡村都已经实行了猪肉的定量供应。据说在定量供应以前,各地的猪肉市场是十分紧张和混乱的。曾经有一个时期,无论是区、乡或是县和专署的会议,差不多每一次都要讨论到猪肉的问题。我曾经前后问过四位专员:当前工作中有些什么问题最突出?四位专员都不约而同地提到“猪”的问题。
这样说法,乍听起来似乎是不好理解的;但是只要对当前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情况加以分析研究,我们就能够很容易地了解到,“猪”的问题,实在是当前农民生活、城乡关系以及发展农业生产中的一个头等重要的问题。
四川人口约七千万,1956年产猪两千多万头,比1955年增产约二百万头;1956年外调六十八万头(包括腌腊肉折合数)比1955年只增加了三十四万头。那么为什么1956年四川的猪肉供应反而会突出地紧张起来呢?这主要是一年多来农业合作化的胜利,广大农民生活改善了的结果。1956年,四川农民已经有95%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全省农民增加的收入相当于过去两年增加收入的总和。这就有力地刺激了广大农民改善生活的要求。过去几年,农民改善生活首先要求解决的是“吃饱”的问题,因而粮食曾经是最紧张的;近两年来——特别是1956年粮食增产,口粮已经不成问题,农民就要求“吃得好”一些,尤其要求能够多吃一点猪肉。而且,猪肉还可以弥补食用植物油的不足;节省了食用植物油又可用来弥补灯用油的不足。这样,猪肉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重要了。
广大农民对猪肉需要的迅速增长,必然会影响到原来就已供不应求的猪肉市场更加紧张起来。在这样情况下,又会发生城乡关系的问题,因为照顾城市多了,农民就会不满;照顾农民多了,城市就得不到必要的供应。这对各级政府的工作来说,是有不少困难的。同时,当前大规模农业增产运动又迫切要求增加肥料供应,而目前肥料的主要来源还是要靠猪粪肥,也只有大量养猪才能得到解决。从这些情况看来,许多地方领导同志把解决“猪”的问题作为当前政府工作中的一项头等重要任务,是完全有道理的。最近,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发展养猪生产的决定,是非常合乎时宜的,需要全国人民共同努力来贯彻实现这个决定。
发挥经济作物的巨大潜力
1956年四川粮食产量比1955年增加10%,超过过去两年粮食增产的总和,提前超额完成了五年计划所规定的指标,总产量比历史产量最高的1938年还要多23.8%,这是有历史意义的巨大胜利,为今后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奠定了有利的基础。但是,各种经济作物的生产却全部没有完成计划,棉花产量为计划的84.9%,甘蔗为74.4%,油料、苎麻、茶叶、桐籽、蚕茧、药材、蔬菜等还比1955年减产了。
由于油料、甘蔗等没有完成增产任务,增加了副食品和灯油供应的紧张程度,给人民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同时也影响到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工业原料的供应。例如著名的苎麻产地大竹县的农民,种麻情绪很高,但受计划限制不能更多地发展,1956年有50%以上的地种了红苕,红苕产多价低,许多农业社赔了本。由于蚕茧减产,估计有部分丝厂将停工一个多月。
1956年经济作物没有完成计划,严重影响到五年计划中许多经济作物和副业生产的指标完不成。根据1957年的计划预计,苎麻只能完成五年计划指标的79%,甘蔗87%,烤烟68%,花生92%,芝麻69%,菜籽94%,蚕茧75%。如何使农业生产获得全面的发展,是四川省1957年值得注意的一个重大问题。
四川有许多农副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现在还存在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如蚕桑,四川的温度、湿度以及丘陵地植桑基本上不致影响粮食生产等优越条件,胜过于我国现在最大的蚕桑基地的江、浙和广东,是我国发展蚕桑事业最有前途的一个省份,人民也有养蚕植桑的经验,可是现在蚕茧的产量只及历史最高产量的三分之一。如菜籽,单位面积产量比别的省约高一倍,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可是现在的产量只及解放前最高年产量的86%。如桐籽,产量占全国40%以上,但近年来减产了,1956年产量只及1952年的92%。如甘蔗,产量占全国六分之一,但1956年产量只及1954年的87%。如茶叶,产量占全国七分之一,1956年产量只及历史最高产量的75%。如苎麻,只达县一个分区的产量就占全国八分之一,每亩苎麻平均产量一百四十多斤,比全国平均单位面积产量约高30%,高产量有每亩四百斤的。但达县分区苎麻种植面积还不到耕地总面积的1%,发展潜力是很大的。苎麻还可以在山坡地种植,只要把计划加以适当地安排,四川的苎麻很快就能够得到比较大的发展(苎麻现在全国都很紧张,甚至已经严重影响到渔民的生产——作渔网)。四川的药材、水果和畜产品等在全国也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并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途。
这些农产品,是全国人民生活和工业生产所迫切需要的,也是对外贸易的重要物资,在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的原则下,需要四川作出更大的贡献。国家也应该帮助四川多生产这些为其它地区所少产或不产的产品,使我国的农业生产能够得到更快和更全面的发展。(未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