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读“六十年的变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5-08
第8版()
专栏:

读“六十年的变迁”
周立波
李六如同志的“六十年的变迁”初卷出版了,有人做了评论的文章,而小说本身,当它在“人民文学”和“北京日报”先后发表的时候,已经得到了不小的反响,无需我来多说了。我如今只来谈谈个人的一点零感。
有种种作家。有的人们从年轻的时候起,就立志要做一个作家,往往果然是有志竟成。他们大体都先学文学,然后去经历人生,观察社会。后一项工作,对于这些人是很重要的。没有认真地进行这一种工作,就是很高深的文学修养,他们也会像毛泽东同志指出的一样:“英雄无用武之地”。但也有另外的作家。他们在生活的海洋里,游泳了多年,思想上和文学上也有适当的准备,到了一定的时候,凝神回顾,挥毫染纸,把往日的洪涛和细浪,择其意义重大者,印象深刻者,化而为文章。李六如同志和他的创作是属于后一类的。
六十年间,有过多少事变呵,要尽写,是写不完的。作者用季交恕这个人物的经历,作为线索,来贯穿全书,从而推演清朝晚季以来的他所目睹的种种生活、人物和事件。从这里面,人们可以看见封建家庭的夺产的斗争,州官衙吏的贪婪的丑态,经馆内幕,科场遗事,旅店里的妓女的卖笑,和外轮上的茶房的陋规,形形色色,不一而足。年轻的人们可以从这本书里,得到有关旧社会的很多的知识。
因为事情拥挤,人物杂多,作者无暇使用过多的笔墨去刻画他所涉及的人物的性格。但尽管这样,书里的季交恕,童少英,张树声,周姨太,以及实有其人的黎元洪等等,还是给人留下了一些鲜明的印象。
文体方面,“六十年的变迁”比较地接近我国古典小说的传统。“亡命走钦州”一章,容易使人想起“官场现形记”。
六十年来的历史,越到晚近,事变越繁剧,敌我斗争和内部矛盾也越发复杂、尖锐和微妙,写来会更费工夫,但也更有重大的意义。我们希望李六如同志继续奋笔,早日完成这部作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